关于教育离异家庭孩子的心得体会
我国传统婚姻观念正在受到冲击,离异家庭的数目上升,很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离异的创伤仅次于死亡。
”那么如何帮助和教育单亲孩子,使他们克服家庭带来的身心障碍,让他们像完好家庭里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不仅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内容,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我认为,我们老师可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帮助家长自觉担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夫妻离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教师应使家长明白:家庭角色的残缺对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都是不利的。
平时应尽力弥补这种缺陷,让孩子健康成长。
单亲家长往往有更多的痛苦和烦闷,以致心理失衡。
有的家长想寻找新伴侣,却认为孩子是“绊脚石”。
因此,对孩子要么自由放任;要么责骂体罚。
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成绩下滑,表现不佳;甚至会把孩子推向绝望或犯罪的道路。
本来,家庭的破裂,已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损伤,再把孩子当“出气筒”,就犹豫雪上加霜了。
作为老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足,应采取多种办法尽量给予弥补。
作为单亲家长,应有理智的生活态度,不能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要给予孩子温暖,多留时间与孩子相处。
沟通双方感情,作孩子的亲密朋友,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添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但如果只能和一方接触的话,也不能刻意地去抵毁另一方。
尽量地给予美化,或是平淡也行,至少不能让孩子去恨。
不然,将来孩子会仇视,从而引发心理障碍或疾病。
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疏导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可以帮助人去掉一切不利因素。
面对这些心灵创伤的孩子,我是这样开展教育工作的:
1 细心捕捉孩子的心理变
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迷惑感,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父母遗弃了的人,对父母的离异既失望愤怒又羞愧自卑;渴望父母破镜重圆却又不得不接受父母离异这一冷酷的现实;在群体中对别人的议论与评价相当敏感。
性格内向的常常会哭,不会主动向同伴或老师吐露家庭的不幸。
对于这类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
同时,该严格要求的地方,也不能因为同情他而降低要求。
性格开朗的自制力会下降,容易与别人有冲突;而有的会变得特别喜欢黏老师。
总之,这些心灵受伤的孩子更需要集体的关心、同学的温暖、老师的亲近。
平时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有了不良的地方,应该及时处理,不能任其发展。
2 区别情况进行情感疏导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爱是残缺不全的。
尽管他们的父母想极力弥补,但也总是心有与而力不足。
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有三种抚养方式应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由父亲抚养的女孩,“交友”问题和“早恋”问题,老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二是由母亲抚养的男孩,老师要特别注意其“阳刚之气”的培养。
如有意识的让他当班干部,让其独立组织一些活动等;第三是由祖辈抚养的孩子,老师要全面关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讲究教育策略
由于特殊的身份离异孩子应受到老师特殊的关心与爱护。
一般来说,离异孩子大多有一种自卑心理,情绪抑郁、落落寡欢。
作为老师,平时要避免过分突出他们,以免造成一种特别的感觉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倾心的谈话,都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争取社会支持
单身家长也想把孩子教育好,可苦于教育环境不利、方法不当,常常事与愿违。
这就需要社会的支持。
教师应主动争取社会各方对单亲家庭采取宽容态度,并从心理上、感情上承认、接纳单亲家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负起监督、检查教育的责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