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设计过程简述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源县西部,沁水煤田的西部边缘地段。
东距沁源县城约33km。
2001年煤炭工业部太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岳煤矿及配套选煤厂项目建议书》,2002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计基础[2002]766号“国家计委关于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准;2003年煤炭工业部太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矿井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办基发[2004]395号“关于对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矿井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2003年煤炭工业部太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矿井安全专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函字[2003]42号“关于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批准。
矿井与2004年开工建设,建设期间井田范围和面积与原批复设计的井田范围和面积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1000000820023号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由原设计的49.575km2调整为37.414km2;施工中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与原地质报告提高的地质条件也有所变化;同时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基本建设等相关政策、规定、规程、规范也有变化。
致使矿井实际施工完成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已完工工程与原初步设计不尽相同符,为此鉴于此种情况,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岳煤矿矿井建设规模1.5Mt/a。
属于矿井型选煤厂。
2008年7月,太岳选煤厂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
2010年5月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选煤厂初步设计》。
2011年6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了"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的批复"。
受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的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消防专篇》。
二、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l6-2006)2、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3、选煤厂安全规程(AQ1010-2005)4、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MT/T5014-9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l40-2005)。
10、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
12、《山西省消防管理条例》(1999)。
13、《煤矿单层厂房设计技术规定》14、《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15、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文件。
三、设计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遵循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规程、规范、政策、法规,健全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防灭火措施,完善消防设施及机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四、矿井及选煤厂设计主要特点1、矿井移交生产及达产时,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共三个井筒。
2、矿井移交生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两个综采工作面,两个顺槽综掘工作面和一个大巷普掘工作面,矿井生产时的采掘比为2:3。
3、矿井主要工业场地为矿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风井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内。
4、选煤厂属于矿井型选煤厂,厂址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
50-1mm粒级原煤采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25-1mm粒级煤泥采用TBS粗煤泥分选设备分选,0.25-0mm 粒级煤泥采用浮选。
4、矿井及选煤厂各建(构)筑物自身和布置均符合安全防火要求,分区合理、联系方便,区内道路通畅,利于消防车辆进出和疏散。
5、电气设备选择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地面建(构)筑物设有防雷保护装置。
6、为防止火灾的蔓延,设有完善的消防给水系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灭火器材等。
7、本矿井救护工作主要依托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沁源县中队负责,已签订救护协议,同时本矿也设有兼职矿山救护队。
8、居住区不属此次设计范围,工业场地内仅设单身宿舍。
第一章工程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第一节工程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一、交通位置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隶属沁源县西部的柏子镇、李元乡、中峪乡、古县北平镇,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27′42″~36°33′06″,东经112°09′31″~112°14′53″。
在井田的西部有北平-古阳公路经古县、洪洞可与大运公路及南同蒲线相接,南部有宝丰-唐城公路经安泽与309国道相连,中部柏子-中峪-沁源及北部的柏子-李元-北园村公路经沁源-沁县公路可接208国道和太长高速公路,沁(源)-沁(县)铁路可与太焦铁路线相接,交通尚属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势及河流井田地处太岳山区霍山东麓。
地形总的趋势是南、北部高,中部低,最高点在北部的侯神岭西部,标高1499m,最低点在柏子河蔚村段的河谷中,标高1058.20m,相对高差440.80m。
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柏子河河谷较为宽阔,由西北向东南贯穿矿区中部,两侧山谷呈树枝状分布,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本区属黄河水系沁河流域,主要有柏子河及其支流,北部有狼尾河,南部有蔺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近几年长期干枯。
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根据沁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5.6℃(1995.7.5),极端最低气温-25.8℃(1990.2.1);年平均降水量634mm,年最大降水量834.3mm(1989),年最小降水量为541.4mm(1994);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2mm,年最大蒸发量为1749.6mm(1995),年最小蒸发量为1397.1mm(1991);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3倍。
春冬季雨雪少,雨季多在7~9月份,最短无霜期143天,结冰期多在十月份至次年三月份,最大冻土深度80cm(1993),夏季多东南风,春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4.0m/s(1994)。
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沁源县地震烈度为7度区。
第二节工程设计规模及范围山西汾西太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岳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0Mt/a,矿井服务年限为38.87a。
选煤厂建设规模为1.50Mt/a。
本次消防设计范围包括:矿井工业场地面建筑及选煤厂生产系统、辅助附属设施、行政福利设施、风井场地辅助生产设施消防设计。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四班作业(其中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
选煤厂年工作日为330d,三班作业,每天两班生产16h,一班检修。
第三节生产工艺及火灾危险性特点一、生产工艺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将原煤提升出井后经主井井口房至筛分间带式输送机及其溜槽卸入YAH2148型圆振动筛,筛上物+50mm入B=1200mm手选带式输送机,手选矸石及杂物后经分级破碎机破碎至0~50mm与筛下物0~50mm级煤经筛分间至原煤产品仓带式输送机入原煤产品仓存放。
原煤通过原煤产品仓下带式输送机进入选煤厂主厂房,进行洗选加工。
选后的精煤、中煤、矸石分别运至各自产品仓,进行储存后用汽车运走,选后的煤泥经皮带运至煤泥晾干场。
副斜井地面生产系统工艺为:副斜井倾角α=24°49′21″~7°,井筒斜长721.5m。
装设双钩串车,提升、下放材料、坑木以及提升矸石等。
二、火灾危险性特点矿井工业场地布置紧凑,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矿井生产系统建筑生产类别为丙类,选煤厂采用原煤全部入选的选煤工艺,由主厂房至产品仓生产建筑生产类别为戊类。
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原煤系统容易产生大量煤尘,煤尘浓度过大时将引起爆炸,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生产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带式输送机、电动机等,有时也会发生燃烧起火情况,储煤存放时间过久将发生自燃起火的现象。
火灾特点是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危害巨大。
发火点主要是机电设备、电缆、坑木加工房,胶带输送机等。
第二章总平面消防布置第一节工业场地一、工业场地概述及布置在井田的西部有北平-古阳公路经古县、洪洞可与大运公路及南同蒲线相接,南部有宝丰-唐城公路经安泽与309国道相连,中部柏子-中峪-沁源及北部的柏子-李元-北园村公路经沁源-沁县公路可接208国道和太长高速公路,沁(源)-沁(县)铁路可与太焦铁路线相接,交通尚属便利。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好村西北侧的台地上,柏子河的西北岸。
风井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东北角)。
矸石周转场地设在矿井工业场地东北侧直线距离约300m的一条荒沟内。
主斜井位于工业场地中部,副斜井位于工业场地西部,回风立井位于工业场地东部。
根据生产工艺平面布置、矿井地面布置、场地地形、地貌及进场公路的布置要求,场地内建、构筑物布置力求整齐美观、紧凑合理,满足现行安全规程及设计规范要求的间距,满足场内外运输、管网敷设、绿化及节约用地要求。
依据建、构筑物的功能和性质,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大致分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
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设置了主斜井、空气加热室、主井生产系统(包括主井井口房、筛分间、产品仓和汽车外运场地、地磅房等。
选煤厂也建在此处。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西北部,设置了副斜井、副井井口房、提升机房、空气加热室、10kV变电所、木材加工房、二级泵站、地面压缩空气站、机修综采联合建筑、器材库(棚)、消防材料库、岩粉库、油脂库、35kV变电所、灯浴联合建筑等。
行政福利区位于工业场地西南部,设置有办公楼、单身宿舍(2座)、食堂、招待所等行政福利设施。
风井场地位于工业场地东北角。
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主要依据自身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分散布置,其中,变电所设置在辅助生产区北侧,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便于进出高压输电线路;锅炉房设置在场地东北角,便于上煤出灰;井下水处理站设置在副井井口附近,减短线路;生活污水处理站设置在工业场地行政福利区的东侧地势较低的地方,污水处理后便于排放。
选煤厂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南侧。
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厂区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将该场地分为两个功能分区:主要生产区;原煤及精煤储运区。
从整体上看,工业场地布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各场区互不干扰;平面布置整齐美观;道路通畅,人流、货流各行其道,互不影响;脏污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减少了对场区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