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长各地名来历

天长各地名来历

天长各地名来历唐玄宗与天长县天长县位于安徽省的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三面被江苏环抱,有安徽“飞地”之称,夏、商、西周,天长属淮南境地。

《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九州之一,故天长旧志载夏、商时代天长属扬州。

春秋时,天长地方先属吴,公元前473年,越国强盛起来灭掉吴国,天长属越国,但时间较短。

战国时,天长又属楚,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汉属东阳、广陵、高邮县地,两晋先属广陵、高邮二县(后分广陵为沛郡、肥如县),北州改沛郡为石梁郡,改沛县为石梁县。

隋大业初改石梁县为永福县,属江都郡,隶徐州。

唐初复称石梁县、石梁郡。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千秋县,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改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

7 p$ x为什么叫天长县呢?据《旧唐书.宗纪》和史志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

7 p/ u& s8 X) N$ [玄宗身为天子,富贵已极,却又想长生不老,嗜好神仙。

自昔高宗尊奉老君为玄元皇帝,至玄宗时又求得李老君遗像,十分敬礼,命天下都立庙,招住持奉侍。

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

玄宗百信不疑,下诏改元,称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

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

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

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诞辰“千秋节”,在设宴庆贺频频举杯时,李林甫奏道:“吾皇万岁,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

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

”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也连声附和。

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满脸微笑,即降旨准奏。

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改为“天长县”,1946年后,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一度改称炳辉县,1960年复称天长县。

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天长市。

古人有诗赞道:& c: f6 ]5 {" p) L( f. u% s匹马向天长,扁舟膑石梁。

路通樊店月,人住古城岗。

花县神明府,秦栏孝子乡。

白云看不尽,愁思两茫茫?秦栏镇秦栏历史悠久,是天长古镇、皖东名镇,位于高邮湖畔。

据传,历史上秦栏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盛(肥美),公元前221-206年间,秦始皇帝赢政统一天下时,得知这一风水宝地,便下旨广陵县令在秦栏设立牧马场。

为使马群不散放走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在此围栏养马,“秦栏”一名由此而得,镇北牧马湖亦因此而得名。

秦王养马的技能属祖传,不但把马养得膘肥体壮,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三大好处:首先解决了战争装备,其次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第三是增加了肉食品的供应。

自秦王在这里设立牧马场后,江南———特别是苏州一带,许多人家纷纷迁居而来,人丁旺盛,秦栏顿时商贾云集。

加之秦栏河是高邮湖的一条支流,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进一步带动了这里的商贸繁荣。

秦王为了增加税赋,又下旨广陵县令在这里设关课税,所以秦栏又名“秦关”。

历史上秦栏即为物产富饶、民间经济繁荣的地区,据史料记载,秦栏“熊氏掌鼓”天下衙门十有七八,“马氏彩龙”游玩四海。

秦汉以后,这里交通发达,商业兴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便应运而生,九桥、十庙、六楼、四穿角等,犹如繁星散落人间。

镇北偏东曾建有“风水宝塔”,传说还是扬州瘦西湖白塔的仿制品呢,亦称“北锥”。

秦栏最突出的建筑是孝子祠和包公祠。

孝子祠是为纪念宋代千里弃官寻母的大孝子朱寿昌而建的,是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的故里。

宋朝秦栏人朱寿昌官居司农少卿,其弃官寻母的事迹,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宋史•寿昌本传》专门有记载,宋代大文豪苏轼、政治家王安石为其撰写数十首词,予以歌颂,因此秦栏被称为“中国孝子之乡”。

宋朝朱寿昌弃官寻母,世人叫绝,被列为全国二十四孝之一;位于秦栏河边的孝子坟为重点文物。

还有包公祠、关帝庙、贞女庵等旅游景点。

包公祠是为纪念包大人而建的。

其实包公并没有到过秦栏,那秦栏为何建有他的祠堂呢?原来高邮湖属陈州,包公因“陈州放粮”而在陈州倍受人们尊崇。

玉皇大帝不知什么原因给陈州降下一场灾难,让整个城池沉入湖底。

洪水淹没陈州后,大水便把陈州的木质包公塑像冲到了秦栏。

秦栏人对包大人的铁面无私早已是家喻户晓,无意中包大人“来”到秦栏,秦栏人更是敬重有加,立马在西中街上坐北朝南建造了包公祠。

听祖父说,全国“木身包公”共有三尊半,秦栏的“包公”即为其中的一尊。

过去,“忠孝节义”在秦栏都有体现。

“忠”有包公祠,“孝”有孝子祠,“节”有周氏贞节牌坊,“义”有关帝庙。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古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现如今几乎荡然无存了。

十四世祖为兴公、十六世祖心春公葬于秦栏。

秦栏源于秦朝。

东周列国时期的秦国田君乃是上古帝工颛项的后裔,颛项的后人中有个伯翳因帮着大禹治水,焚烧山林,驱赶野兽以及他主管的畜牧繁殖得快等功劳而被赐姓为“嬴”。

谓之生息滋多之意,他的后代有个叫非子,住在一个叫大邱的地方,因为擅长养马,周孝王就命他在渭水边牧马,把马养得又多又肥,孝王很高兴,就把秦那个地方封蹭给非子,并允许他继承先祖的姓氏,称为嬴秦。

传下六代到秦襄公,因汲救平王有功而被加封为秦伯,以后又到了岐山、丰京,势力越来越大,并将都城定在雍,开始和诸侯通婚,秦惠王四十四年,秦自称王,各国诸侯亦随之称王。

; l4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称始皇帝,全国设三十六郡。

万户以上设县。

天长当时九江郡广陵县(扬州)。

由于连年战争,地广人稀,始皇帝明示各郡守:严刑峻法只是治标,想治本必须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廉耻。

修筑堤防,防水患,挖渠道,建水库,将荒地变良田,将滩地变牧场。

/ n2 g' [$ O3 E5 @/ h; e当时高邮湖中有三十六个小湖,牧马湖、洋湖等湖,雨季水茫茫,无水绿草旺。

秦始皇有祖传养马习惯.便命各郡县将荒草滩圈起来养马,一供打仗,二供运输,三可食用牧马湖是一片土肥草旺的地方,广陵县令叫百姓用木棍将湖四周拦起来在里面牧马,放牛。

秦栏所在地方地势较高,水陆交通又便利,在吕不韦执政的时候国内广设关卡,来往货物按值抽税,税赋收入因之大增。

秦栏是关口之一,号称秦关。

秦朝以后庸天宝元年天长设县,因秦关在天长之东,故又称东关。

据《嘉庆备修天长县志》记载:秦栏有秦窦二将军墓,在西街后北园关帝庙里塑有二将军像。

秦氏(叔宝)、窦氏(建德)二将军(传说镇守秦栏的有两位将军,他们是唐代名将)臂力过人,在乡里自耕自食。

由于他俩身体好,力气壮,经常帮助乡里贫困百姓耕田耙地,收割抢种,凡有人求助皆鼎力相助。

其时,南北分争,土匪抢劫,士兵掠夺,搞得民不聊生,秦窦二将军急群众所急领头组织乡民捍卫家乡打击掠夺者,使秦栏一带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当地官府见二人骁勇善战,曾以高官厚禄聘请,二人一概谢绝,英勇抗击外来强盗,深得众人尊敬和爱戴。

二将军死后,乡里百姓自发筹款,将他们隆重安葬。

并在关帝庙庑邑为二人塑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后来有人感叹的赞道:土负异人之才,生衰世不遇,湮没于湖山蔓草中者何可胜道?而将军独能以余德在,人名不朽,而像与墓并存,不愈于苟利禄生荣而殁,已者乎,将军亦伟丈夫哉?二将军死后人们想到他们的恩德,又想到秦朝圈栏牧马从牧马湖一直圈到东关,同时东关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贸易中心,当时大仪的驴、牛,秦栏的马、鹅,高邮的鸭,仪征的鸡,家养野生,人们又从旱路四面八方到东关来买卖交换,自然形成个集镇,大家便改东关为秦栏。

即为秦朝圈地牧马繁荣此地成为集镇,又为纪念捍卫家乡为民献身的秦窦二位将军,从此秦栏的名字,一直传了下来。

现在秦栏成为标准镇,是皖东的小维扬,安徽的东窗口,比以前更加繁荣昌盛。

秦栏老街由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坐东朝西和坐西朝东的四条主街组成,大多是青砖灰石四合院。

十字街的每条街头都建有牌楼,均按八卦图四方对称构建。

秦栏人俗称“圈门子”。

牌楼上飞檐翘角,风铃悬系。

东牌楼上有块匾额,上有当地举人题镌的楷书“紫气东来”四个大字,两侧还配有一副由两组灯谜组成的对联。

上联是“普照日月地五笔一人天”,下联是“西女门中市言青山上山”,谜底是“光明正大,要闹请出”。

字体圆润凝重,笔力苍劲浑厚,点画流畅饱满,从中可以领略到古镇的繁华、民风的淳朴。

明成祖兴建金家集古谱记载,始迁祖由成都来天长金镇东。

金镇即今天的金家集,位于天长东南约50里处,历史上是天长“四镇之首”的美誉,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 @ S& 明太祖于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

不久迭诛功臣,所有守边事宜改令皇子来往,曾封子九人,其中第四子朱棣最英武为燕王,封北平。

洪武三十一年间润五月,太祖驾崩,年七十有一,遗诏命太孙允文嗣位,称建文帝。

文帝听信齐泰、黄子登之言,削夺诸藩,首先剪除燕王母弟,激成燕变,燕王起兵三年,身临百战,觐冒矢石,濒死屡次。

一次,朱棣率兵下盱眙,陷扬州、仪征等城,建文帝提心吊胆,惊恐异常,后来江南诸地率兵勤王会台御林军向朱棣猛攻,北军大败,朱棣单枪匹马,落荒而逃。

南军穷追不舍,约行数十里,天色微昏,暮霭四合,野景苍茫,只见前面浓绿成荫,黑压压的一片黑松林。

燕王策马冲进林中。

南军越迫越紧,朱棣惊慌失措。

正在走投无路之际,见林中有一独户,便下马走进,原来是一姓金的老俩口在此开的饭店。

老人突然见一位官人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朱棣忙跪下恳请二老救命。

得知他是燕王后,连忙叫他卸下官服,自己迅速穿戴好,走出店,跨上马,向北跑去。

此时追兵刚好赶到,看见有人向北跃马奔驰,以为是朱棣,飞马追去。

老人跑出松林不远,不幸中了一箭,在马上坐立不稳,栽倒塘里,正巧北兵已赶来将南兵打退,救出燕王朱棣。

洪武三十六年即永乐元年,朱棣即位颁诏,大赦天下,大封功臣。

为报答金老救命之恩,朱棣传旨将原二老所住之地东到大涯,西到福胜庵,南到井亭,北到阮家冲,南北长十五华里,东西宽十华里的一片黑松林砍光。

兴建一个东到马桥,南至释迦寺,西到林桥,北至长生庵,由北朝南形成龙状的集镇。

镇东西南北设有正阳、二圣、德胜、魁星等四个城门。

北门“魁星”,因燕王由北起兵,吉星高照,夺得江山,登基北京,可谓魁首。

南门“德胜”全部用白玉石砌成,上面雕有龙凤,门头上有朱棣题的“圣旨”二字(此石至今尚存在一居民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