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
摘要: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自其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开始,到《沉沦》、《南迁》,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个弱国子民和现代青年忧国伤己的悲哀,在重重压抑之中对爱的渴求,对美的渴望。
关键词:散文化;象征性;自然抒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0-01
一、散文化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看强烈的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1、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这是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情绪的描写,相当细致。
郁达夫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不只以表情、动作、对话、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摹,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传达人物的神情气韵,更着重人物心理的描写,把蕴藏在内心世界的冲突、动荡、不安、生动地展示出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因此,郁达夫更善于通过细腻微妙的感情线索,从而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在的心理层次,更多地采用了“自白”的艺术表现手法。
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与一般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不同之处,突出物的自我感受与内心矛盾。
由于他笔下的人物身心逆境,不特别敏感,因而自我感受分别强烈,内心矛盾分别尖锐,这集中表现为理想与愿望破灭以后,那种感伤情绪无法解脱,悲愤之极,只能以死作了结。
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的作品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都是直接抒发和表现这个主人公的情绪感受。
他的小说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强调典型性格的刻画,而是直抒胸臆和心理活动的充分展示,内心独白,精神幻觉,大段写景交替使用,产生了鲜明的个性化的抒情形象。
他的小说不是以形象的刻画思想内涵诉诸于人物性格,而是以忠实于作者自我的抒情表现自己的孤愤和忧郁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一个纯净的懦弱的而又渴望自由的现代贫寒知识青年的鲜
明形象。
这个形象既是郁达夫自己,又不完全是他自己。
他是从自我出发,概括了同时代同一类人物的共同心情。
“这个人”正当青春年少,追求真正的爱情,这是最基本的人生欲望,也是正常人生人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个自我形象表明,追求合理人生,到合理追求的幻灭,再到沉沦,这就是郁达夫小说中这个自我形象的生活三部曲,也是自我形象的苦难心路历程。
2、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
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
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
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3、郁达夫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感受与内心矛盾
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世界,他几乎不对人物作外貌描写,郁达夫擅长“自我暴露式的心理描写,还表现在他善于抓住人物内心矛盾爆发的突破口,或一个特色时刻的典型心理特征。
二、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如《薄奠》渲染北京知识分子的怡然自得的心情。
郁达夫小说的语言采用的是抒情散文的绵结构,侧重在自白式的心情申述,很少用实录的人物对话,因而,显示出散文诗的语言风格,比如《过去》中李白时在s市碰见老三时,就没有人物对话的实录。
以上这些特征,构成了郁达夫抒情小说的风格,奠定了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郁达夫小说明确的、始终一贯的以直接抒发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为中心。
因此,带动了小说各种因素的一系列的改造,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观念,这样,一种独特风格的抒情小说形式就由郁达夫创建起来了。
三、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是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结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打破了情节小说的常规,他并不严格地围绕性格去组织完整的事情,也不是按照故事始末或生活发展的一般进程作类似的推理,而是注重于主人公感情的起伏发展为主线去组织结构,因此就形成了郁达夫式的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用来勾划人物形象,以感受的、惊人的真实,带来情绪感染的巨大魅力。
郁达夫的作品,对生活哲理化的提炼较深,
更不重视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以对外界世界的人和事愤疾而又鞭辟入理的申述,去震憾觉醒的青年,那么《沉沦》却以其人性复归自然的坦率追求和苦闷的抒发,使广大青年觉得哀婉动人,感受亲切。
四、性压抑、性苦闷描写的文学意义
郁达夫是一位很真实的作家,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他以自己为原型,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审判,通过对自身心灵及欲望的无限坦白,达到文学作品的真实境地,而正是这种毫不掩饰的自我坦白,使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从而诞生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解读郁达夫,不外乎两大主题——“灵”与“性”,“灵”是自我抒情,而“性”就是作者对性压抑、性苦闷的描写。
郁达夫信奉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序传,所以郁达夫的小说深深打上了自我抒情小说的烙印。
“五·四”初期,正是他呼号呐喊的“抒情时代”。
他在小说中对黑暗腐蚀社会的暴露,主要不是通过对现实本身的描绘和剖析,而是以直抒胸臆和自我暴露的方式,抒发内心的孤独,忧郁的感情,尽情倾吐自己对现实的悲愤了。
浓郁的抒情色彩,是他小说的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郁达夫集.散文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1(1): 456-457.
[2] 郁达夫.沉沦.郁达夫集.小说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1
(1).
[3] 周作人.情诗.晨报副刊.1922.6.
[4] 郁达夫.小说的技巧问题.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