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服务营销与服务营销学
第二单元:服务营销 与服务营销学
齐文娥
Qiwene@
本单元主要讨论的问题
• 针对服务特性的营销对策 • 服务营销要素组合及其特点 • 服务营销学理论
一、针对服务特性的营销对策
针对无形性特征的营销对策
使之可触摸
树立良好口碑
信任
例如
针对不可分性特征的营销对策
—员工行为管理
不关心;
3.补充服务;
4.人员的弹性;
5.自助;
2.在服务供不应求时务没有库存的特点, 7.引导需(求
被迫排队等候。
二、服务营销要素组合及其特点
服务营销组合“7P”要素
产品(product)
▪ 提供服务范围 ▪ 服务质量 ▪ 服务档次 ▪ 服务项目 ▪ 服务担保 ▪ 服务业的售后服务 ▪ 服务品牌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服务与有形实物产品的异同;
➢ 服务的特征;
➢ 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研究角度的差异。
第二阶段(80年代初—中期): 服务营销的理论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 者购买行为,尤其集中于消费者对服务的特质、 优缺点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这一阶段具有 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是:
服务过程(process)
服务过程是指服务提供的实际程序、机制和作业 流,即服务的提供和运作系统。
服务过程 有复杂程 度和差异 大小之分
复杂低 差异大
如理发
复杂高 差异大
如外科手术
复杂低 差异小 如超市
复杂高 差异小
如存取款
服务过程的这些 特征本质上并无 好坏优劣之分, 之所以成为营销 因素之一,是因 为它可以成为顾 客判断服务质量 的依据。
▪ 用机械替代人工
▪ 用标准化的若干品种和多种 档次选择来降低质量评价风 险
▪ 个性化服务,变可变性为机 遇
针对不可储藏性特征的营销对策
服务产品是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的。其有用 的时间往往很短,如果不在有效时间内消费掉, 就会不可弥补地失去。
例如节目演出时剧院里的一个空座位、没有 使用的电话线、航班的空座位等
人员(people)
人员是指参与服务提供并影响顾客感觉的全体员 工、顾客以及处于服务环境中的其他顾客。
•所有参与到服务提供过程的人都 是顾客认识服务性能的重要提示。 人员的重要程度与其在服务过程中 参与程度有关。 •在许多服务情景中,顾客本身也 影响服务的提供,从而影响服务质 量和自己的感觉。 •顾客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服务产 出,也会影响到其它顾客。
▪ 顾客的评估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估有形产品; ▪ 如何依据服务的特征将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 无形性与有形性差异序列理论; ▪ 顾客介入服务生产过程的高介入与低介入模式; ▪ 服务营销学如何跳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
采取新的营销手段等。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现在):
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学者们在第二阶段 取得对服务的基本特征的共识的基础上,集 中研究了在传统的4P组合不足以用来推广服 务的情况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组合变量 的问题。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是:
▪ 服务是提供一系列的活动
▪ 生产与消费同时同步进行
▪ 对服务质量的感受与评价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取 决于对服务性质的了解和 经验积累
▪ 服务的可变性加大其质量 评价的风险
▪ 控制生产过程,制定一定的 标准
▪ 将服务分解为若干部分并简 化之
▪ 降低一部分工作内容的职业 性要求
▪ 重视对人员的筛选、培训和 激励
购买立体组合音响的人不问生产厂家是怎么组织的, 也不问工人履历如何或者用什么方式生产。而服务的购 买则不然,消费者会试图了解服务生产主角的个人或集 体情况(态度、能力、专业化水平等)。
如:外科手术医生 著名主要演员 足球明星 知名教授
针对不可分性特征的营销对策
——顾客行为管理
鼓励顾客积极介入服务 例如在餐厅里,让顾客知道怎样做到善于点菜;在理发室,让 顾客说明自己的意图;在培训课上要启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学有所成;在医院,让病人配合医生诊断,说明病情;在 家居设计方面,要住户与设计师沟通思路。
设法延长服务半径 在若干地方开办网点分店。连锁店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延长服务 半径的方式,它拷贝母店的经营方式,再远距离设网点,可以 有效解决地理限制问题。例如麦当劳、假日酒店的服务。
针对品质差异性特征的营销对策
服务程 序改变
品质差异性原 因
同时 性
心理 与观 念
其他顾 客影响
服务营销品质差异性问题及对策
定价(price)
▪ 服务收费的档次 ▪ 服务收费的打折 ▪ 服务收费的项目 ▪ 顾客对服务收费的评估 ▪ 服务收费与服务质量的匹配 ▪ 服务的差异收费
渠道 (place)
▪ 服务网点的位置 ▪ 顾客进入网点的便利程度 ▪ 服务渠道 ▪ 服务渠道涉及的地区和行业
促销 (promotion)
➢ 服务广告 ➢ 服务业的人员推销 ➢ 服务业的销售促进 ➢ 服务业的公关宣传
服务过程图示例:旅店住宿服务作业
有形证据(physical evidence)
有形证据是指服务环境、顾客与员工相互接触的 场所,以及任何便于服务履行和沟通的有形要素。
有形证据包括服务的所 有有形表现形式,大到外部 环境、内部环境、服务设施 和招牌,小到小册子、公司 信笺、名片、报表等。,顾 客会依靠这些有形信息或线 索判断服务质量。有形信息 或线索是服务组织传递组织 目标、进入细分市场和保持 服务一致性的良好手段。
中国移动店内装饰
三、服务营销学理论
服务营销学的发展历程
▪ 脱胎阶段 ▪ 理论探索阶段 ▪ 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
第一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
服务营销学的脱胎阶段
● 1966年,美国拉斯摩(John Rathmall) 教授首次对无形服务同有形实体产品进行区 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 营销问题。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第一本论 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市 场营销学的产生。
另外一种情形
精神或感受性的服务持续时间 是另外一种情形。顾客在服务 的生产中将其消费使用掉,但 从中得到的好处是可以持续的
从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霍金的宇宙观
不可储藏性问题和对策表
潜在的问题
应对的措施:
1.企业若不在生产时销售就失去 1.预定系统;
服务的收益而。消费者对此并
2.通过刺激手段调节需求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