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 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_____ ·述而》)(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3)苏轼《江城子》写自己在梦中见到妻子,想说的话太多,但不知从何说起,所有情思全在泪水中托出,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太太要他当心那些泛泛之交,以及他根据“世间无恶人”理论而交上的朋友。

他的麻烦就出在这儿;他无法看出别人的错处。

他太太对他说:“当心那些朋友。

太快建立的友情不会长久的。

”东坡承认,她的话总是应验,我想她这方面的智慧是来自中国“__________ ”的古训——没有令人兴奋的味道,却永远不会生厌。

A.白首如新,倾盖如故B.人生得一知己足矣C.知人知面不知心D.君子之交淡如水(2)根据“只有梳理清楚文章的论证思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作出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张三梳理清楚了文章的论证思路,所以他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②张三不能梳理清楚文章的论证思路,所以他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③张三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说明他能梳理清楚文章的论证思路。

④张三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说明他不能梳理清楚文章的论证思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吕思勉①历史到底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有什么用处?②提出这一个问题,我知道多数人都能不待思索而回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

即,从前的人做的事情,成功了,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可奉以为法,照着他做;失败了,大家认为坏的,我们当引以为戒,不照着他做。

但世事不会完全相同,用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所以愤激的人说道:历史是足以误事的。

因为不读历史,倒还面对着事实,一件新事情来,要去考察它的真相,以定应付的方针;一有了历史知识:先入为主,就会借重已往的经验,来应付现在的事情,而不再去考察其真相;即使去考察,亦易为成见所蔽,而不能见其真相了。

③历史知识足以误事之言,并不能说它不对。

然而没有历史知识,亦未尝不误事。

当袁世凯想做皇帝时,先由筹安会诸人列名发出通电,说要从学理上研究中国的国体问题,到底君主民主,孰为适宜?当时大家看见这个通电,就说:袁世凯想做皇帝了。

我以为生于现今世界,而还想做皇帝;还想推戴人家做皇帝;除非目不识丁而全不知天南地北的人,不至于此。

然而后来,事情一层层披露出来,竟真的如此,这不是一件奇事么?此无他,还是缺乏历史知识。

据这件事情看来,历史知识是不会误事的,所以误事,还是苦于历史知识的不足。

袁世凯和筹安会中人,想做皇帝,想推戴人家做皇帝时,何尝没有他们的历史知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如此做成的;推戴人家做皇帝,是如此而成功的;岂能说是没有?以当时的情形而论,反对的人,自然不会没有的,然而据历史上的成例推测,岂不可期其软化?即有少数人不肯软化,又岂不可望其削平?这个,据着他们仅有的、一偏的历史知识推测,自亦可以作此断案,自不免于希冀侥幸。

倘使他们再多读一些近代的外国历史;倘使他们的心思再能用得深一点,知道历史上的事情前后不符的甚多,未可轻易地执着前事以推断后事;他们自然不至于有此失着了。

所以说:误事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知识不足。

④历史上成功的,大家所认为好的事情,既不能摹仿;据历史上的成例,以推断事情,又易陷于错误;而没有历史知识,又要误事;然则如何是好呢?须知道:应付事情,最紧要的,是要注意于学与术之别。

学是所以求知道事物的真相的,术则是应付事物的方法。

浅薄的人往往说:我能够应付就得了,事物的真相,管它干嘛?殊不知你知道了事物的真相,应付的方法自然会生出来,只有浅薄的应付方法,则终必穷于应付而后已。

⑤我们要用一个人,为什么要打听他的出身?为什么要打听他的经历?岂不以一个人的性格、才能等等,就是他的出身、经历等等微信公众号:语文考试助力造成的。

我们试再反躬自省:我为什么成为这样子的我,岂不和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我的职业,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再放眼纵观:我们所认得的人,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读书的人多少有些迂腐气;做官的人多少有些官僚气;生意人多少有些市侩气;白相人多少有些流氓气;这是为什么?他们是生来如此的么?然而中国的社会,为什么和欧洲不同?欧洲的社会,为什么和日本不同?甚而至于英国和美国不同;日本和朝鲜不同;就中国的社会,南北风气亦不能尽同;其故安在?就可以深长思了。

寻常人对于一切事物,大都不甚深求,所以觉得不成问题。

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远的原因在内;深求其故,无不可以追溯至于极远之世的。

固然,我们对于一切事物,总不能真正寻根究底,然而多知道一些,毕竟要好一些,然则历史怎好不研究呢?(选自《历史研究法》,见吕思勉《史学与史籍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3.第②段提出的“历史是前车之鉴”“历史是足以误事的”两种看法各有理由,请对这些理由加以概述。

(3分)4.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3分)5.以下对第④段中“学”与“术”两个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用来寻找事物真相的被称为“学”。

B.用来应付事物方法的被称为“术”。

C.拥有了“学”,自然会有“术”。

D.“术”与“学”原本是一对矛盾。

6.下面是对第①段“研究历史的作用”的回答,依据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对历史研究得越深入,我们就越能鉴往知来。

B.研究历史,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真相的认识。

C.对历史研究得深刻,我们就能回避现实失误。

D.研究历史,能促进我们了解万事万物的原因。

7.第⑤段中,作者是怎样采用例证法证明其观点的,请对例证的运用进行评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金川的花季陈应松①大地如此慈祥。

沿着大渡河两岸,以及上游的大金川,一百里盛大的花海,盛大到浩荡,到奔腾,到翻滚,到延袤不断。

只有一种色彩:洁白;只有一种味道:清香。

这百里的白,满川的香,这被梨花淹没的一个又一个藏寨,被馥郁席卷的一座又一座山头,仿佛大雪突兀而至。

这样的村庄,为迎接春天的到来,用一万株、十万株、百万株古老梨树的花,抵抗山顶雪峰的冷、大河奔流的寒。

②蜿蜒飘拂的梨花海,如爆着响声的玉佩,点燃耀眼的浮冰。

云帛重锦,这是大地的哈达,献给春天的吉祥祝福;它就横亘在川西,横亘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高原之上,有吐尽天下芳香的豪气。

③我闯入这样的花海,带着少年一样的亢奋,有如一个春天之火的蹈火者。

高原的阳光照耀着那些纯真笑脸,那些青春丽影,那些在花丛中徜徉和歌舞的人们,那些蜜蜂的嗡鸣,那些吹起的长长的铜钦、甲铃和敲响的咚咚的藏鼓,那些嘉绒藏族男女跳起的马奈锅庄。

这茫茫的香雪海,玉洁冰清的漩流,旋转在金川的土地上。

④沿着梨花的长廊,织着河流的花环,这里的大金川河谷已经完全是茫茫花海。

沙耳乡、咯尔乡、庆宁乡、勒乌乡、万林乡……数不清的千村万寨,全笼罩在梨花盛开的赫然气势中,梨花烂漫,粉妆玉垒,雪浪翻飞,不可遏止。

⑤金川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称为阿坝的江南。

不过我更看重她的气候,三月这里如此温煦,春风如此和蔼..,近看像是水晶..,阳光如此明媚,天空的蓝把梨花的白和雪山的白衬得格外纯净。

因为梨花的肥厚雕出的巨大花树,在河流的滋润下,以天真的素白照耀和守护着这儿仙境般的生活。

收获果实的秋天一定比想象的还要壮观,也有同样的温暖和甜蜜馈赠给勤劳的人们。

⑥这种恢弘的春天的仪式,是古老先民为子孙创造的狂欢节,它依然浸透着祖先们的记忆、嘱托和想象,让春天变得如此华丽,盎然吐放着他们的激情,那么浓郁、雄健、炽热,洪波涌起,渐至澎湃。

那被点燃的高原之火,白色的烈焰,是山川的血液。

群山在梨花中浮动,绚烂瑰丽,令人情迷的磅礴光流,被流淌弯曲的大渡河带向世界。

⑦那几乎透明的花瓣,细小精致的花蕊,有黄,有红,有绿,以微小的光芒组成汹涌的火树,点亮这片吉祥的天空。

在夜晚,它是一万个月亮照耀下的银色河川,这些白色的精灵纵情劲舞,跳跃和奔泻在梦里,被河水拉曳成银色的星空。

火焰相互串联的秘语,遵循着高原季节的召唤,一瞬间喷发如春雪。

煨桑祈福的烟火和村庄的炊烟汇合,从花缝里钻出来,流溢和洇染在梨树林、古碉和藏式小楼之上,这袅袅的、慵懒的、牧歌般的自在日子,让这里的人民如此幸福地陶醉在静谧如童话的梨花园里,令人艳羡。

⑧梨花的怒放,梨花的挤攘,梨花的壅塞..。

漫天纷..,在这片高原上、河川里滚滚向前,就像春天冰河炸裂飞的花语,属于云朵之下的善良人民。

⑨香气蒸腾,银光堆泻,这春天之火,静静地在阿坝高原上燃烧,这古老而又年轻的玉树琼枝,一年一年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狂欢。

⑩在这里,河流、梨花海、雪峰、寺庙、铜钦、古碉、优美的舞蹈、部族的传说,全都闪现在强烈的阳光下,葳蕤并滋润着这片香风花雨之地。

⑪一年一度追寻你的踪迹是不可能的,但我会记得这次的偶遇和邂逅,记得你在天边一隅散发的异香,展示的幻景。

阿坝连绵起伏的高原群山之间,你汹涌腾越拍击天穹的花海,扬起清香的气息。

是一双什么样的巧手,是谁,织就了这条巨大的哈达,捧来这满满的祝愿和崇高的敬意?这属于高原的永远的花季,让金川永远吉祥,永远明艳,永远甜蜜,永远年轻……(选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20.3.21)[注]哈达:蒙古族、藏族作为礼仪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

8.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9.作者在第②段和第⑪段都以“哈达”作为喻体,赏析这种写法的效果。

(4分)10.赏析第⑤段和第⑧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①和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肥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壅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与客饮杏花下 [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①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褰:qiān,撩起;揭起。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