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之李约瑟难题

自然辩证法之李约瑟难题

简析“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及给予的启示
摘要:李约瑟难题是指自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之间,中国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地落在了西方后面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作出了大量的探索。

通过解读“李约瑟难题”,去寻求与科学特性相吻合的民主制度和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科学发展的规律。

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技的飞跃式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科学发展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英国胚胎生物化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15、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 李约瑟产生的疑问, 在其后的论著中以不同方式反复出现,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由来,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在自然科学及技术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

它们分别促进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与科技发展(印刷术、火药)、宗教改革(印刷术)、地理大发现(指南针);为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的产生奠定了条件;而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没有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

同时,更深一层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处境:中国长期处于经验科学阶段, 没有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理论科学;中国缺乏理论(形式逻辑)和几何学, 但产生了有机自然观。

中国没有产生欧洲伽利略式的近代科学;中国科学一直在稳缓地前进, 只是相对于16 世纪后的伽利略式的科学落后了。

有人说: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没有答案!我想也是。

这里不是说没有答案,而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对李约瑟难题有所理解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益发展昌盛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中国科学学界对“李约瑟难题”萌生浓厚了很大的兴趣。

分别在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从科技、经济、制度,到研究方法、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教育制度等,但初探时并未注重李约瑟本人如何表述这个问题,而是试图抓住问题的主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或者说一直梗在中国学者心头的一棵刺一样的问题:“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产生直接针对“李约瑟难题”的学术探索。

并在随后,开始回头细究“李约瑟难题”的原本表述及其价值和意义。

这个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李约瑟难题”是否有学术价值?应该放弃难题还是应该探讨?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这些探索和讨论,展现了多方位的视角和观点,加深了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历史文化意蕴的认识,也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可以说“李约瑟难题”在这里是一块任人敲击的燧石 ,它反射的火星在启发敲击者和旁观者, 甚至给人类文明史的探索投来亮光。

虽然李约瑟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历史却是不容改变的!回顾“李约瑟难题”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或许我们能距离“李约瑟难题真正的答案”更近一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15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在人民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祭祀礼仪等各方面都有着远高于西方的技术,这也促使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算术几何等的发展。

古代农学成就:贾思勰《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医学成就:《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学经典,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古代天文学成就浑象仪、地动仪,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世界上最先进),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更是有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甚至被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但问题是,四大发明在中国却没有产生这样的
效应。

正如外国学者戴维·博达尼斯写道:“当欧洲还笼罩在黑暗年代的阴霾之中,中国的官员就已经精神抖擞,乘着装有指南针的轻便马车,到各地去参观装置着固体燃料的探空火箭的一些天文研究中心。

一千年以后,欧洲科学家在发动工业革命时,中国官僚却还在迈着固定的方步。

相形之下,他们已经不那么精力充沛了。

”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即使有着四大发明,这样能为近代科学诞生奠定基础的重要发明,但是却未能诞生出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吧。

近代西方科技的加速发展。

不得不说的是自15世纪以来,西方科技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着,而背后的推动因素很值得我们细细讨论!这其中应该就暗含着“李约瑟难题”的部分答案。

确实如很多人条件人认为的那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不可缺一的社会历史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意大利,最后扩散到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地,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讲求“仁慈”、“博爱”。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的解放:中世纪科学是教会的奴隶,文艺复兴使科学翻身解放,宗教的精神禁锢被粉碎了,自由谈论学术的风气空前高涨,造就了一批时代的巨人!路德改革之后,瑞士的加尔文和英国的亨利八世都进行了宗教改革,成立了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

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新教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地理大发现给欧洲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航海探险还具有直接的科学价值,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发展(为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材料,直接推动着许多学科的建立!更为重要的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人们认识到了人的智慧和才能所具有的无穷的力量。

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以及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吸收,科学的种子找到了适合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而反观自然科学在古代中国发展夭折的过程,不无透露着社会、经济、制度限制于扼杀!如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种子在古代中国被扭曲催生的结果:被宗教用于迷信信仰的傀儡,被统治者用于享乐和彰显奢华的生活。

而在探索“李约瑟难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获得了那些启示?这将会是我们在对李约瑟难题探索过程中最终的收获,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基础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土壤。

“李约瑟难题”告诉我们:国家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要发展经济,保持领先,就必须要重视科技。

发展科技,需要在尊重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疏志芳,汪志国.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5(02). [2]刘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02).
[3]潘吉星.李约瑟的生平及其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3).200.
[4]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20.
[5]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218 -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