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2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错误!(C)A.悼.词(diào)逝.世(shì)空.白(kōnɡ) 永垂不朽.(xiǔ)B。
估量.(liɑnɡ)抹.杀(mǒ)嫉.恨(jì)豁.然开朗(huò)C。
诅咒.(zhòu)给.予(jǐ)肤.浅(fū)繁芜.丛杂(wú)D.诽.谤(fěi)污蔑.(miè)索.然(suǒ)卓.有成效(zhuō)【解析】A项,“悼”应读dào,“空”应读kònɡ;B项,“嫉”应读jí;D项,“卓”应读zhuó。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错误!(D)A。
逝世掩盖编缉衷心喜悦B.宗教摸索要素浅偿辄止C。
剩余诅咒绯谤坚忍不拔D.悼念侮蔑回敬卓有成效【解析】A项,“缉"应为“辑",B项,“偿”应为“尝”,C项,“绯”应为“诽”。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30994178(B)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
如果因此从而何况B。
即使但是甚至而且C。
如果可是甚至何况D。
即使可是从而而且【解析】第一空要填的关联词语与后文中的“也"相照应,故只能选“即使”,第二空前后应是转折关系,而后面的两层意思应为递进关系。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错误!(B)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C.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解析】A项语序不当,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语序不当,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缺少主语,“对”前加“恩格斯”.5.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3分)导学号 30994180(D)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
B。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解析】A项中“家母”为谦称,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在此句中是称对方的母亲,应改为“令堂”。
B项中“令嫒”为敬称,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女儿,应改为“小女”。
C项中“令尊”为敬词,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家父”.D项中“令郎”为敬词,是称赞对方的儿子,符合该句的语境,是正确答案。
6。
用“马克思”作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5分)错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答: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
长句变短句,其实就是单句变成复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附加成分拆开分别单独成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即可。
7.下面是一首名为“理想”的小诗的前两节,请你再续写两节.要求:内容要连贯,句式须相同.(5分)导学号 30994182我想成为一支笔,描绘出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只是个愿望,无端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滩墨,挑染出黑白相间的社会。
这便是期望,无边的理想。
答:我想成为一张纸,呈现出光彩照人的人生。
这就是渴望,无序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台砚,研磨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这才是盼望,无涯的理想。
【解析】从示例看,要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以拟人的手法写“理想”,关键点是句式的选用要与例句相同。
二、提高阅读能力(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错误!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8.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5分)(BE)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
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明·王象巽《游曲江》)【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9。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答: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错误!马克思之墓南帆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
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
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
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
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
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
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
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
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竖碑立传。
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
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
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
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
英国的BBC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
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
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
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
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
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
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
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有删改)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
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
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解析】A项“鲜明……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错。
C项“欲扬先抑”错。
D项“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错。
11。
第⑧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
(5分)答:①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造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②在马克思身后,人们的势利之心也无任何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
马克思的理想是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但却没能改变私有制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逝世后被世人冷落,这些都令作者“无限感慨”.12。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请简要分析本文中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6分)答:①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意味深长地印证了马克思“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名言.②交代马克思后代的传闻,也表现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的“无限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