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刘维
翻边
●将薄板坯料边部或坯料上预制孔边部窄带区域
的材料弯折成竖边的塑性加工方法。
●作用:
①制成与其他零件装配连接的部位;
②提高零件的刚度;
③大型钣金成形时,控制破裂或褶皱。
按工艺特点分类
内孔翻边
外缘翻边:外缘内凹翻边,外缘外凸翻边
变薄翻边
按变形性质分类
压缩类翻边:变形区材料受切向压应力,压缩变形,厚度增加,易起皱。
包括了外缘外凸翻边。
伸长类翻边:变形区材料受拉应力,切向伸长,厚度变薄,易破裂。
包括了圆孔翻边、外缘内凹翻边。
圆孔翻边
把平板上或空心件上预先制好的孔扩大成带有竖立边缘的孔。
●圆孔翻边工艺分析
凸模底部材料在凸模的作用下,孔内径不断扩大,材料逐渐靠近凹模内壁
而形成侧壁。
变形是局部的,主要发生在位于凸模底部的(D0-d0)的环形部分,该区
是翻圆孔的变形区。
变形区材料沿切向和径向受拉,切向和径向均伸长、厚度减薄。
圆孔翻边工艺分析
网格变形分析:变形区变形不均匀,径向伸长不明显,切向变形较大,且愈到口部伸长愈多,口部减薄最为严重。
圆孔翻边工艺分析
翻边系数:坯料上预制孔的初始直径d0
与翻边成形完成后竖边的中径d m比值,
K=d0 d m
翻边系数K表示圆孔翻边时的变形程度,K值越小,翻边变形程度越大。
(式1)
圆孔翻边工艺分析
圆孔翻边过程中,孔边缘处的材料所承
受的切向拉应力和拉应变的作用最大,
材料厚度减薄最严重。
因此,孔边缘是
圆孔翻边成形的变形危险区。
圆孔翻边的成形极限可根据口部是否发
生破裂来确定。
当翻边系数减小到使孔
的边缘濒于破裂时,这种极限状态下的
翻边系数称为极限翻边系数K l。
圆孔翻边工艺分析
圆孔翻边成形极限的影响因素:
①材料种类及其力学性能:材料伸长率δ和硬化指数n大,成形极限大。
②预制孔的孔口状态:孔缘无毛刺和无冷作硬化时,K l小,成形极限大。
③材料的相对厚度:相对厚度愈大,K l愈小,成形极限愈大。
④凸模的形状:球形、锥形和抛物线形凸模翻边,变形均匀性好;平底凸
模,变形均匀性较差;平底凸模中,相对圆角半径越大,变形均匀性就
越好,极限翻边系数可越小。
圆孔翻边工艺设计
●在翻孔前通常需要预冲出翻孔用的圆孔,因此
翻边工艺计算时,先根据翻边孔的直径算出预制孔的直径;
●再根据翻孔件的翻孔高度及翻孔系数确定能否
一次翻成。
若一次翻边不能达到翻边高度,应先拉深,然后在底部冲孔,再翻边。
圆孔翻边工艺设计
①预制孔直径可根据弯曲件中性层长
度不变的原则作近似计算
d0=D1−πr+t0
2
+2h1
化简为,
d0=d m−2h−0.43r−0.72t0(式2)(式3)
圆孔翻边工艺设计
②翻边高度核算,判能否一次翻成,
h=d m
2
1−K+0.43r+0.72t0
将极限翻边系数代入,可得到允许的最
大翻边高度。
当工件要求的高度大于允
许的最大翻边高度时,就需要先拉深,
再冲孔,后翻边。
(式4)
圆孔翻边工艺设计
③拉深后再翻边,先计算翻边能达到
的最大高度
h1max=d m
2
1−K l+0.57r+
t0
2
预制孔直径为
d0=K l d m
翻边前的拉深高度为
h2=h−h1max+r+t0(式5)(式6)
(式7)
圆孔翻边工艺设计
①平底凸模的圆孔翻边力,
F=1.1πd m−d0t0σs
式中,σs为材料的屈服强度。
②球底凸模的圆孔翻边力,
F=1.2πd m t0σs m
式中,m为系数,可查表确定。
(式8)(式9)
●圆孔翻边模具结构
翻边模的结构与拉深模相似。
平底凸模的圆角半径应尽可能大,凹模圆角对翻边成形影响不大,可按零
件圆角确定。
若零件对竖边垂直度有要求,凸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可取为(0.75~0.85
)t0,保证翻边后的竖边成为直壁。
内凹翻边
用模具将毛坯上内凹的边缘,翻成竖边的冲压加工方法称为内凹翻边。
其应力和应变情况与圆孔翻边相似,属于伸长类翻边。
内凹翻边
内凹翻边的变形程度,
E s=Rα−R−bα
R−bα
=
b
R−b
若内凹翻边变成程度过大,竖立边缘的切向伸长就比较大,容易发生破裂。
竖边边缘不破裂时极限变形程度,称为内凹翻边的成形极限E SL。
(式10)
外凸翻边
用模具将毛坯上外凸的边缘,翻成竖边的冲压加工方法称为外凸翻边。
其应力和应变情况与浅拉深相似,属于压缩类翻边。
外凸翻边(3)外缘翻边外凸翻边的变形程度,
E C =Rα−R +b αR +b α=b R +b 外凸翻边时由于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容易起皱。
竖边边缘不起皱的极限变形程度,称为外凸翻边的成形极限E CL 。
(式11)@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翻边工艺
要点小结
●翻边工艺的概念
●圆孔翻边(属于伸长类翻边)
●外缘翻边
内凹翻边(属于伸长类翻边)
外凸翻边(属于压缩类翻边)
@武汉理工大学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