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柯林·麦卡宏《北国面板》科林·麦卡宏(1919年8月1日出生于提马鲁)被公认为新西兰最重要的画家。
45年来,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主题、题材和风格,从景观到塑造到抽象,以及对绘画文本的创新使用。
他将现代主义绘画的各个方面改编到特定的地方环境,以及他对精神问题的强烈接触,使他成为第二十世纪艺术中的一个独特人物。
他对艺术有着早期的兴趣,他的祖父、摄影师和画家威廉·费里尔的作品都对他有影响,也经常参加定期的展览。
然而,在1970年代末期,由于长期酗酒,麦卡宏的健康每况愈下,到了80年代中期,他患了痴呆症。
他于1987年5月27日在奥克兰医院去世。
著名的n.Northland现在在新西兰博物馆。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麦卡宏把这些画在的太阳甲板上。
它们是大的,每一个面板都是近两米高,但宽度不同,并画在一条中的帆布的长条,快速,快速,gestural的绘画-与他早期的Titirangi系列的精确不同,而且肯定对纽约学校所谓的“行动画家”的在自由有着很大的帮助。
日期:1958介质:商用油漆维度:1:1779mm x 817mm2:1778mm x 835mm3:1761mm x 595mm4:1764mm x 554mm5:1778mm x 825mm6:1770mm x 610mm7:1779mm x 802mm8:1746mm x 600mm当他们第一次展出的时候,麦卡宏给每个小组一个单独的名字:黑白; 红粘土景观; 麦卢卡树与红粘土景观; 雨; 一个有着太少情人的风景; 涂依; 白路景观; 这里可能是黑暗的这些标题中有几本指的是在面板上写的文字,有时是一个单词(“雨”),有时是一段诗般的文本,比如最后一个小组,包括俳句状的语句:哦,是的,这里可能是黑暗的,在盛开的麦卢卡树可能会滋生绝望。
(二)毕加索《宫女》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出生于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20世纪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
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
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从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1957年,毕加索痴迷于维拉斯盖兹的杰作《宫女》,一心想对它进行新的诠释。
各种想法在他心里此起彼伏,他在画室里待得越来越久,和他激烈的思绪交锋,艺术灵感层出不穷。
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在一只野生猫头鹰(译注:西方将猫头鹰视为智慧的象征)来访之后,毕加索终于创作出了他的《宫女》。
那段时间,76岁的毕加索画委拉斯盖兹「宫女」变奏40余张。
这幅《宫女》便是其中的一幅。
《宫女》(三)约翰·杰拉德《实地工作(油棒工作等)》John Gerrard(出生于1974年7月20日)是爱尔兰艺术家,在都柏林和维也纳最著名的是他的雕塑,通常采用数字模拟的形式显示使用实时计算机图形学。
杰拉德的作品以最广泛的意义来关注当代权力的本质,它强调了权力结构和能量网络,这意味着第二十世纪人类努力的大规模扩张和强化。
许多作品都是地理上孤立的工业设施,这些设施是全球生产网络中隐藏的一部分,使当代生活的奢侈品成为可能。
本件作品西部旗帜(斯平德尔托普,得克萨斯,2017)描述了1901年在得克萨斯的斯平德尔托普发现的世界第一个大油田,它现在变得的贫瘠荒凉。
艺术家John Gerrard通过数字模型的方式重新复原了这个地方,并且在它的中心放置了一个旗杆,旗杆上的旗帜是由持续高压喷出的黑烟组成的。
通过电脑计算,每一天(模型化的)斯平德尔托普可以像现实中的斯平德尔托普一样运作:太阳按时升起,随着季节变化,白昼的长度也会改变。
这个模型没有运作时限,运作它的软件会实时计算这个动画需要的每一帧。
《西部旗帜》(四)罗尼·霍恩《一对物体》罗妮·霍恩(出生于1955年9月25日)是一名美国视觉艺术家和作家。
霍恩的作品横跨近四十年,包括雕塑、绘画、摄影、语言和特定于站点的安装。
作为东欧犹太移民的孙女,她出生在纽约,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她的实践包含了大量的主题和媒体,包括基于文本的雕塑、橡胶地板装置和摄影展览。
霍恩的作品探索了两个具体的主题,比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及她对冰岛风景的迷人和心理联系的更模糊的主题。
“你用隐喻来让自己在世界上感到自在,”这位艺术家说。
你用隐喻来消除未知。
问题是,未知是我想去的地方。
霍恩在1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高中,进入了罗德岛设计学院。
1955年9月25日,在纽约,她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和耶鲁艺术学院学习了第一名,在那里她于1978年获得了MFA。
自1975年以来,霍恩经常前往冰岛,那里的风景和与世隔绝强烈地影响了她的实践。
1975年,罗妮·霍恩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就在这一年她去了冰岛。
由于没有预定计划,几乎是随意的闲逛,冰岛之行成为了罗妮·霍恩在美国以外的第一次旅行经历。
1978年,她以雕塑学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
罗妮·霍恩被耶鲁大学授予爱丽丝金博尔旅游奖学金。
她用这笔奖学金骑着摩托车继续了她的冰岛之行。
冰岛特有的景致和孤寂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1982年她在冰岛西南部的一个灯塔渡过了两个月,创作出了《Bluff Life》系列作品。
之后,罗妮·霍恩每年都会回到她位于雷克雅未克(冰岛首都)的工作室。
罗妮·霍恩的作品触及到几个不断反复出现的主题。
即:同一性,易变性,水,冰岛和双重性格。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是水,她尝试过很多方法来表现水,通过语言、摄影甚至冰岛人的肖像。
在过去的30年里,罗妮·霍恩的工作与冰岛的独特地理、地质、气候和文化密切相关。
自从她作为一名年轻的艺术研究生在耶鲁大学获得奖学金以来,她第一次接触这个岛屿,多年来,霍恩经常回到冰岛。
冰岛一直是罗妮·霍恩的缪斯和媒体。
Pair Objects (in 4 parts) , 1989Pairs Object 3 , 1987Island, Pair & Island, 1991(五)杉本博司《海景》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日本人,出生在东京,从小接受西方油画的艺术教育,在美国留学毕业,经过学习研究,成为著名摄影师,艺术家,被誉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
他的创作将东西方史学、哲学和美学带入摄影,极致了摄影意义,并将摄影作品提升至艺术品层次。
除摄影创作,他还经手室内设计、能剧舞台、神社等建筑工作。
1948年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
在少数未受空袭轰炸的地区成长,自认是「战前日本人」。
欧美媒体询问出生地时,他的答案通常是「被占领的日本」。
1960年代基督教学校的西式教育在母亲影响下,进入私立基督教名校立教中学(今立教新座高中),接受西方的油画与雕塑等美术教育。
高中时期参加摄影社,爱用机款是MAMIYA6。
基于将来(可能)继承家业的考虑,大学就读立教大学经济系。
1970年赴美70年代正逢日本学运风潮,大学毕业的杉本博司无继承家业之意,在母亲同意下赴美,同年进入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于1972年毕业。
1974年创作之外的身分---艺术商移民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汉、美国教育协会的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
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古董商。
此时期的经验养成杉本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习惯,也培养出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
1976年杉本博司发表首组作品「透视画馆」,透过摄影将「时间」与「历史」可视化的创作主题于焉定调。
1977年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1980年于纽约Sonnabend艺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古根汉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
透过杉本博司的创作,原本被视为低自由度的摄影媒材,展现了新的可能性。
2001年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2005年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举办了一个极为重要与成功的大型摄影回顾展「时间的终焉」(End of Time),展出杉本博司横跨1975至2005年的30年来,各个时期的不同系列作品,为数100件以上,同时展出新作和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是他一生作品最为完整的呈现。
参观人次创该馆纪录。
2006年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的赫胥鸿博物馆和雕塑花园(The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巡回展出,除了上述所知的不同时期系列作品,还包括了他以无限远的双倍焦距所拍摄的「观念之形」系列,传达了他对空间的形色观念。
2008年 海景联作「Black Sea, Ozuluce; Yellow Sea, Cheju 」于纽约拍出1,650,000美金(亚洲当代摄影作品最高纪录)。
2009年 获颁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
杉本博司《海景》系列(六)艾格尼丝·马丁《在晴朗的日子里》艾格尼丝·马丁(1912年3月22日- 2004年12月16日),出生于加拿大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一个农场,1932年移民到美国,是一名美国抽象画家。
她的作品被定义为一篇“关于内部与沉默的自由裁量”。
尽管她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但马丁认为自己是一个抽象的表现主义者在获得艺术教育学位后,她搬到了陶斯的沙漠平原,新墨西哥,在那里她与有机形式,抽象绘画吸引了著名的纽约画廊主贝蒂帕森斯的注意,她相信艺术家加入名单,并在1957年搬到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