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园林规划中的水景设计摘要:本文论述了居住区中水景的规划设计、水景的作用,从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现状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居住区水景营造所存在的问题及住区水景设计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了住区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居住区水景营造的对策。
提出了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水景的营造手法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设计;水景;营造手法一、研究居住区水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区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和城市的起源都依水而生;我国民间讲风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水对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整个居住区的大环境、区内小环境等高层次、多方位的功能要求。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越来越重视,而水景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热点,水景营造对居住区整体环境的提升有着重大影响,科学合理的水景设计可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反之则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研究居住区水景的营造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居住区园林规划中的水景设计概述(一)居住区水景设计内涵居住区的水景是指住宅周围的水体,如小溪、喷泉、添布、水池、人工湖等;小规模的水池或水面的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
平直的线式水面,往往能形成明确的轴线,给人强烈的次序感;折形的线式水面,蜿蜒曲折,深幽而含蓄,暗示着空间的连续。
充分利用水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灵活组织点、线、面式水景;借助环境中其他要素如亭、桥、雕塑小品,水边植林草地来掩映空间,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静水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其营造的是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动态包括流水、落水、喷泉等景观,给人活泼、奔放、充满生机的感觉。
(二)居住区水景的营造特性人们喜欢和水保持着亲近的距离,对人的亲水性要充分考虑,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中,不仅要设计供人们观赏为主的水景观,更要多提供人们可直接参与的游泳池、戏水池、旱喷泉广场等,以及水的形式能否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
居住区水景中的静态水大多采用水池和湖面的形式,有的以整齐简约的线条使人感到典雅,体现出建筑的古典风格;有的通过曲折多变的岸线来表达,在边界多利用石、木等材料来构筑岸线并种植植物营造出自然通真的生态型居住环境,体现出自然之美。
外部空间的水景利用自然水景或者较大的人工水体将居住区划分为次级单位,或将分散的组团相互联系成为整体,是一种很好的空间组织手段;利用水流延伸对人视线的引导和不断累积的心理期待,在水流路线上逐步展开空间序列,使水流变化与空间变化呼应,不同形态的水景和空间渐次呈现,可以实现建筑空间和水景相互映衬,景观要素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营造出和谐、亲切的环境氛围。
(三)居住区水景的营造内容 1、水池居住区有的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池塘作水池,水池形状可方、可圆、可直、可曲,常以近观为主,在居住区水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状自然、曲折,配置自然湿生和水生植物,点缀自然景石,周边环绕蜿蜒曲折的小路,形成极具自然生态的水景景观;形状规整、与自然相结合,周边有现代景观道路环绕,点缀情趣情景小雕塑,四周绿树成荫作背景村托,极具现代休闲气息游泳池;营造浅水平面静态水景,使周边的景物倒映在水池中形成倒影,从而丰富景观空间的视觉效果。
2、瀑布瀑布营造是借用现有地势,加以人工叠石,形成自然景观;在现有地势上无相应高差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叠石形成高差,营造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不易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瀑布的形成应有景石的搭配,假山景石的营造有很多叠石的艺术法则。
3、喷泉喷涌的载体如水池、水管变化万千,从而也产生水体本身喷涌形态的千变万化。
4、雾喷雾喷是采用高尖科技设备,将普通水经过过滤系统处理,经过高压机组加压后,经雾喷喷头,使水形成5~15μm的自然颗粒,雾化至整个空间,这些微小的雾喷颗粒能长时间漂浮、悬浮在空气中。
雾喷可以产生一种新奇、独特的景观效果,有着极大的景观设计魅力,从自然美景的烘托、自然韵味的营造,到建筑景观的特殊创意,处处体现着人类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对美的追求,突出了山石涵洞、小桥流水、森谷幽然之美景。
5、水景与园林绿化的搭配居住区水景设计应有植物的陪衬与烘托,参考气候、土壤、人文环境的差异,和乡土树种生命力强,又较为经济的优势,在植物的配置上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取、补充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引进树种。
6、配套设施配套设计中应处处考虑人的舒适程度,如线形设计中应以舒缓、随意的自由曲线为宜,突出水体的活泼性和具有生命力的动感;为强调人的参与性,可适当增加人与水体的接触面,采用缓坡渐渐入水、台阶逐级入水的做法,增强其亲水的性能;结合水体四周,布置一些遮荫树木、凉亭,配置一些辅助设施。
(四)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原则居住区水景营造一般要经过规划、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几个阶段,并遵循如下原则:1、生态性原则住宅区水景的营造应遵循生态化原则,还原水体的原始状态,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人类都市景观与自然的相辅交融。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中就将生态学的理念融入其中。
2、观赏性原则居住区水景应具有优美的景观性,无色透明的水体可根据天空、周围景色的改变而改变,展现出无穷的色彩;通过选用与水体景观相匹配的树种,会创造出更好的景观效果。
3、经济性原则居住区水景营造应事先考虑其交付使用后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考虑住户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避免只注重视觉的形式美,追求高档次、豪华,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量力而行,才能够收到设计者预期的效果。
4、整体性原则居住区水景营造应注重整体布局,要注意住区水景在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中的位置与所处地域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将水景与整个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当成一个整体,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的环境、地貌、植物等条件,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创造出自然、质朴、和谐的宜人居住环境,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5、地域性原则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降雨特点、地下水位等情况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水景设计时,要因地制宜;设计时要对该住宅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人文特点、周围环境等有充分的认识。
居住区水景营造应体现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特色相匹配、突出自身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居住区的品位。
三、目前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设计意念方面现在居住区水景营造常存在设计与实用、治理同步考虑的问题。
居住区水景营造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没有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居住区水景营造在实际的设计中就往往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获得房地产商的认可而常常是不顾实际的地形地貌状况和需要而生搬硬套一些水景体系;缺乏整体性,缺少文化内涵、地域特色。
(二)可持续发展方面水景营造不能从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没有采用自然、生态的手法,过多采用一次性的施工措施,增加了今后修改工作的难度,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资源浪费与我国缺水程度之间存在的这种强烈反差,使得充分利用雨水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水体构造设计的问题现在居住区的水景设计大多数是以人工建造的水景项目为主,它们的结构体系、防水层、水循环系统、溢水与补水系统、贮水池、地下管线等都面临着日常维护的工作;冬季的低温也会使人造水景的换水、地下管线的维护等工作难度加大。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问题前几年开始流行的水景大多属于观水型的水景,追求开敞、宏大的气势,多为开阔的大水面,面积动辄上千平方米,水面很少设置任何景观及植物;在引入自然水体环境的居住区水景设计中,由于大面积开发江河湖泊的自然地貌,以及人们亲水、赏水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了原本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多水景为石材砌筑池壁,形式呆板、僵硬,完全抹煞了水的灵性、生动,水景仅仅让人们看到水的存在,而无法让人欣赏到水的美感与情趣。
(五)水景设计的经济性问题居住区水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美化居住环境,但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
通常.水景的建造费用、养护费用都是很高的,因而居住区水景营造的造价相对较高,居住区水景的建造和使用养护也给居住区的居民造成很大压力。
四、完善居住区园林规划中的水景设计的建议(一)以人为本给人以享受的空间居住区水景营造应满足“以人为本”的功能性需求,重视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除满足传统的观赏价值外,还必须满足前述现代人类所需的其他功能以及利用其对小气候的调节功能而予以针对性地选择水景形式。
水域面积的设计一定要适度,应参考人的身体尺度、空间活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应将水景与绿化相结合,组织公共开放空间,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性,同时必须注意保障亲水者的安全。
(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居住区水景营造不是孤立的, 水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尤其离不开水力、水文、水处理等科学知识,从水型水质,到一个喷头的设计、一个瀑布面的完成,无不渗透着深刻的专业理论。
在居住区水景设计景时,应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要考虑项目本身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对地块的影响,以及居住区和相邻水域的水系条件,以便考虑如何处理水景的给排水问题;将整个住区的水利用及水处理系统当成一个整体,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水系,并对区域内雨水通过收集处理应用到水景中,减少水源的投资。
(三)丰富水景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居住区水景营造中的点状空间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区的楼间绿地,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向心的、内聚的空间特性。
水景形式可采用涌泉、小型喷泉或者结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
线状空间的水景形式一般采用自然河体、人工溪涧;线状水面可根据不同空间采取多种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采用水陆相互萦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胜和无穷无尽的幻觉。
根据水深的不同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莲、睡莲、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为主。
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芦苇、香蒲、水葱、荸荠等水生植物组成。
面状空间的水景可布置在中心绿地或外围公共绿地,大的水面可用岛屿、桥堤、建筑、垂柳等不同构成要素进行空间的分隔,利用透视线的变化,来加强水面的宽阔和深远,形成一派壮丽的水面。
(四)强化生态环境理念居住区水景营造讲究蜿蜒曲折、步移景异,应当结合居住区建筑风格;居住区中的水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应当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景观,水景营造其风格、面貌应服从整个小区的统一规划,注意与区内建筑、环境要素取得风格上的协调;合理控制水景中水体的面积、体积,尽量设计小型水面、线状水体以及各种各样的点状的泉,可以做成丰富特色景观,水体的面积相对能够小一些,如此一来土建的费用就降低,同时水分蒸发就相对少一些,减少后期补充水体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