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研究综述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
它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着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人类承载与传播着精神文明。
企业成长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
而企业家在企业,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文从企业家的界定,企业家的形内涵以及特征,中国企业家精神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家该如何培养进行了总结,从前人的研究中分析得到了企业家精神的评述。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新1企业家的界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99)对企业家有其独特的理解,他说那些具有新的观念和专利的人们能够推动新产品的出现,或降低以前产品的成本[1]。
他把做这样一些事情的人称为创新者或企业家。
他们具有眼光,有创造力,在经营中勇于引入新思想。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98)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家是为谋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是能开拓新的市场,引导新的需求,创造新的顾客的人[2]。
企业家是革新者,他们与众不同,有目的地寻求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能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
吕爱权(2006)认为企业家界定的关键就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够把握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方向,并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等,只有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称得上企业家[3]。
2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2.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钱颖一(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取向,一种态度[4]。
并非所有管理者、创业者、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时常以新方式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力的心态。
方虹(2012)提出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或所属组织机构,基于一定创新意识和进取态度之上,敢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投资机会,发挥个人特性或团队合作精神,为个人或组织机构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效益最大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5]。
张玉梅(2014)则认为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6]。
商场如战场,机遇往往翩然而至而又瞬时即逝。
随着机遇降临的,有丰厚的收益,同时也有高风险。
能不能抓住机遇,敢不敢接受挑战,是考验一个人勇气、智慧、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的分水岭。
赵薇,杰弗瑞·德登(2010)在研究中提到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模式,是一种追求机会,整体权衡,具有领导能力的行为[7]。
企业家创新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这种行为为现有资源赋予了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
2.2企业家精神的特征欧雪银(2009)认为“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特征[8]。
企业家精神代表着一种适应市场挑战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品质,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强大力量。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
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企业家创新精神体现为: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王丽敏,肖昆,项晶(2010)则认为“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9]。
在英文里,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即指风险承担者。
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
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企业家的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缩小上、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上、新市场的开辟和领土、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上、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上都可以体现企业家的冒险精神。
李军,杨兴时(2010)认为创业精神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一个特征[10]。
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就是指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敬业敬职、勤俭节约的精神。
包括积极进取;克服因循规守旧的心理;企业家的顽强奋斗;敬业敬职的职业道德;勤俭节省的精神风貌;“促使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培养起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不具备一批乐于承担风险、勇于开办新厂、采纳新的技术、迎接竞争的挑战并乐于引进新式经营管理方法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就不可能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张桂林(2011)独具见解地提到“英雄主义精神”[11]。
他认为所谓企业家的英雄主义精神,指的是企业家征服世界的气概,企业家确实是英雄,商品经济时代的英雄。
他们向民众证明,他们是现代社会的精英,民族的栋梁,社会的中流砥柱。
经济学家高希均把企业家称之为“财经斗士”、“财经英雄”,要言人所不敢言,要见人所未见,要为人所不敢为,要化“不可能”为“可能”。
陈晶(2011)提出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敢冒风险但又不是盲目冒风险,勇于创新,对事业执著追求,外部反应非常敏捷等[12]。
同时他认为宽容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指企业家具有宽容心,愿意与人友好相处,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精神。
要尊重同行和下属;尊重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敢于起用人才。
3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作用丁栋虹(2011)提出市场经济培育了企业家,企业家构建了市场经济[13]。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
企业家精神的生成与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内在联系。
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的生成既植根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李杏(2011)认为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发展业绩[14]。
企业家尤其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业绩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为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家精神的文化环境,高层管理者们能够优先了解和支配公司的资源,比如市场资源和服务资源等,所以可以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提高公司的业绩。
其次,高层管理者作为公司运作的导航,对公司的重要事务进行决策,通过这个团体的共同决策,将不同知识背景和能力的人凝聚在一块相互帮助和相互影响,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不同的方向和意见,提高高层管理者团队的决策效率,实现公司业绩的极大提高。
企业家精神对于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这种精神不一定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因为企业家精神最终会有一个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有可能是负面的。
所以企业家精神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这些风险决定了高层管理者的个人事业和企业成功的实现。
郭治楠(2013)认为企业家精神促进了我国的创业发展[15]。
他提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经济体系的内部环境变迁上,企业家精神要求打破传统习俗的束缚。
个人有自我选择的偏好和路径依赖,也就是说一旦个人形成固定的概念后,就会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去行动,把过去的经验当做现在行动的准则。
而在市场经济中信息瞬息万变,所以要求企业必须打破对这种路径的依赖,实现创新发展创业。
当前我国存在三种精英团体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其中的经济精英主要就是指通过创业获取财富和实现社会价值的企业家们,在当今社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企业家的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有利于企业创新精神的养成,有利于创业的实现走向成功。
李淑芬(2011)提到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16]。
无利不起早,尤其是对于自负盈亏的企业来说,追求经济利益永远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而好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首先,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率的提高。
4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存在的问题刘德燕,杨增雄(2012)认为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乏力是目前面临企业家精神的关键问题[1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严重不足的国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仍然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不是消费。
而在此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家是通过向国外的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手段进行企业的发展,创新意识不强,没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成为了阻止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庞长伟,李桓(2011)认为不少的企业家缺乏自主性,敬业乐业精神不够[18]。
敬业不仅要求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更要以一种忠诚的态度,通过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为企业整体目标而拼搏。
然而,我国企业家大多数小农意识强烈,当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就安于现状,而不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作为自身的终身奋斗目标。
此外,合作精神缺失,多数企业家所采取的行为是建立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有些甚至以牺牲整个组织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陈忠卫,张玉利(2007)指出奉献精神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目前一个重要的弱点[19]。
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正如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以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为核心,企业家也应以奉献社会作为其使命的最后归宿。
然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外延的粗放式增长,甚至有时候出现倒退的现象。
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企业壮大成熟后,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整体道德意识缺失。
造成我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家精神失去了弘扬的土壤,经济发展离开了创新的牵引。
许小年(2011)指出政府太多的干预是企业家精神无法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20]。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小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政府过多的干预和强制作用对我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创新产生了桎梏。
强势政府的监督监管过多,“指导引导”作用强,不能提供给企业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的创新环境。
即使我国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此外,我国官本位极度严重,企业要想发展,不得不依赖于政府的某些“放行”,这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权钱交易。
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告别“凯恩斯”主导下政府创新机制,让位于创新精神得到释放的“斯密社会”。
5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张守凤,周海洋,李淑萍(2011)认为中国的企业家要注意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树立产业报国的理想,一心一意将企业做大、做强,并以此回报社会,这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21]。
社会应当形成一种风尚,企业家是伟大的,杰出的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决不亚于“官宦人家”,社会要对企业家提供足够的尊敬。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在制度安排上依然推崇“官本位”,那就不仅使企业家难以产生,而且会因为官商勾结,官商不分而使市场经济扭曲,现在看来,这样一种价值评价体系和社会诱导信号,既是那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产物,也反过来维护了该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是那样的社会工商业不发展的基本原因。
马卫东,游玲杰,胡长深(2012)认为,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任何公民和企业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