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

东莞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

东莞市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鸿源航空油品码头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东莞市鸿源码头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6月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深圳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

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国的石油化工流通领域综合服务商。

2015年,深圳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东莞立沙岛成立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计划建设丙烷脱氢制聚丙烯项目,占地788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艺装置主要有:6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两套;总投资60亿元,年利润10.2亿元,税后利润7.65亿元;增值税2.13亿元,所得税2.55亿元,共4.68亿元;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35.52 %;总投资收益率:21.60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15年。

本项目已取得“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

2017年2月26日,一期项目已打桩建设,预计2019年初投产。

二期工艺装置相同,计划2018年初开工建设。

该项目原料罐区及产品罐区距鸿源码头约2km,主要包括1台120000m3的低温丙烷罐及辅助设施、2台4000m3的丙烷球罐、8台3000m3丙烯球罐、2台1000m3的碳四球罐。

并考虑了压缩机卸车、定量装车设施等先进的工艺设施。

鸿源码头后方是东莞市盛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也是深圳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鸿源码头有限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运营”。

盛源库区共有13个罐区90个储罐,其中8区6个3000 m3和13区6个1500 m3是拱顶罐,盛源库区计划将其中的部分储罐改造后用于储存戊烷。

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制聚丙烯项目没有自有码头,其70万吨/年生产原料丙烷拟计划经东莞市鸿源码头有限公司码头接卸。

由于该码头没有液化烃接卸设施,因此建设单位拟利用现有码头,考虑靠泊代表设计船型3万GT LPG船。

在码头上增加装卸臂和复合软管(LPG专用),装卸液化烃。

建设单位于2017年4月20日委托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鸿源码头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依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文件,相关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完成了《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鸿源码头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的编制工作。

东莞市东莞港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鸿源航空油品码头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21.2现有工程概况东莞市鸿源码头有限公司码头(以下简称“鸿源码头”)位于东莞市虎门港沙田港区立沙岛的西侧,西临珠江河口段狮子洋,东江南支流以北,淡水河以南,地理位置东经113°33'28.33",北纬22°56'26.10",详见图1.1-1。

目前已建设1 座3 万吨级油品码头(可同时停靠1 艘3 千吨级油船和1 艘5千吨级油船),泊位长度为304 m,设计吞吐量为180万吨/年。

可装卸作业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石脑油、混合芳烃及甲基叔丁基醚等共计63 种液体化学品。

鸿源码头工程的员工生活办公、废水及固体废物等均依托东莞市盛源石化有限公司库区进行处理。

鸿源码头工程于2008 年6 月5 日获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的环评批复(批复文号为粤环审【2008】216 号);于2015 年12 月17 日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批复文号为粤环审【2015】608 号)。

1.3码头改建工程概况东莞市鸿源码头有限公司拟投资2038万人民币对已建码头上部设施及管道进行改造,使其兼顾液化烃装卸功能,最大可靠泊船型为30000GT LPG船(可同时停靠1艘3000GT LPG船和1艘5000GT LPG船)。

新增装卸船物料为LPG(丙烷、丁烷)、丙烯和戊烷,新增吞吐量79万吨/年。

改建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对码头前沿停泊区疏浚从64m拓宽至73m,水深从原-13.0m拓深至-13.7m 疏浚方量约6000 m3;回旋水域长轴从464m拓宽至575m,短轴从370m拓宽至460m。

(2)拆除2#装卸区现有的1台软管吊,新建装卸臂基础1座。

(3)新增11根管线(含工艺管线9根,公用工程管线2根)。

(4)消防设施改造①目前码头设置Q=100L/s 的消防水炮和Q=80L/s 的消防泡沫炮。

对泡沫罐房内管路进行改造,LPG 船舶消防时,不开启泡沫。

泡沫炮作为消防水炮使用,使消防水炮总流量达到180L/s。

②对现有消防炮塔进行更换或加高改造,使改造后的消防炮塔高度由目前的12m 至少达到15m。

③增加干粉炮及干粉罐3个装卸区增加干粉灭火装置,参数如下:1#装卸区:干粉储备量1000kg,干粉炮1 门,喷射速率15kg/s,射程≥25m;2#装卸区:干粉储备量4000kg,干粉炮2 门,喷射速率30kg/s,射程≥25m;3#装卸区:干粉储备量2000kg,干粉炮1 门,喷射速率30kg/s,射程≥25m;④码头及引桥需增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型号选用SS100/65 型,栓间距不超过120m。

⑤自后方库区消防泵房出水另外敷设DN350 低压消防管线1 根,承担45L/s 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和3个装卸区的水幕用水量。

⑥对后方库区消防泵房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消防泵提供的消防水秒流量从260L/sQ增加至≥399.8L/s,扬程H≥170m。

(消防泵房改造不属于本报告评价范围。

)(5)动力管道改造码头目前分别设1根DN80氮气主管、1根DN80压缩空气主管供码头扫线用,氮气、压缩空气气源由后方罐区提供,后方气源充足,可满足码头扫线用氮气、压缩空气需求。

本次改建工程在码头装卸区新增1根DN100中压氮气主管,中压氮气用于丙烯等装卸设施的吹扫,交接点位于陆域与引桥交界处,交接点参数为:DN100,压力2.2MPa。

(6)对固定管架采取局部加固措施,对现有钢管架损坏的油漆进行修补。

(7)围砍改造1#装卸区新增围坎规格(10m×2.2m,总长12.2m,宽0.2m,高0.2m);2#装卸区新增围坎规格(12m×3.2m,总长15.2m,宽0.2m,高0.2m);3#装卸区新增围坎规格(10m×6.5m,总长10m,宽0.2m,高0.2m);不增加潜污泵。

1.4污染源分析1.4.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码头前沿停泊水域疏浚采用1艘13m3抓斗船组(配1艘2000m3泥驳)组合施工。

1艘13m3抓斗船,最大疏浚效率为255m3/h。

计算出本项目定期清淤的疏浚施工悬浮物的产生量为10.78t/h(2.99kg/s)。

施工期废水来源包括: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含油污水、陆上施工生活污水。

施工机械有施工船舶、焊机等,其噪声值一般在70~95dB(A)。

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陆域生活垃圾、船舶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焊条和废弃防腐材料。

本项目工程码头前沿停泊水域疏浚量约6000m3,全部抛至珠江口外海洋倾倒区。

1.4.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大气污染源本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装卸作业及产生的少量无组织排放有机废气以及船舶到港排放的少量燃料废气。

(2)水污染源改建工程运输货物不需要强制洗舱,不产生洗舱水;码头不接收船舶机舱废水、船舶压舱水以及船舶生活污水;码头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污水。

由于LPG装卸区增加建设围坎,新增冲洗废水、初期雨水,排入后方盛源库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大流涌。

(3)噪声污染本项目码头作业运行设备的主要噪声来源于船舶运行、各类泵,其噪声源强为75~90dB(A)。

(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不接收船舶在码头区停泊期间产生的船舶保养废物及船上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码头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垃圾。

码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管道维修产生的废油抹布、沾油手套等,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1.5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陆域环境敏感点详见表1.5-1、图1.5-1;水域环境敏感目标详见表1.5-2、图1.5-2。

图1.5-1 陆域环境敏感点图图1.5-2 水域环境敏感目标图2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域环境空气中的常规项目SO2、NO2、O3、CO、PM10 和PM2.5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特征污染因子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TVOC 均低于评价标准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受纳水体大流涌和狮子洋的各监测断面pH、石油类、总磷、挥发酚、LAS 等指标均达到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DO、COD、氨氮指标均超过执行的Ⅳ类水质标准,最大标准指数分别为3.67、1.29、2.27。

超标原因为周边工厂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至大流河仍达不到地表水质量标准,待立沙岛污水处理厂及周边污水管网建成后将会有所改善。

(3)海水水质环境质量现状狮子洋春秋两季共10 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重金属因子(Cu、Pb、Zn、Cd、Hg)除Zn 在个别次调查为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石油类基本上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仅在涨潮时个别样品为第三类,超第一、二类的超标程度及范围均很小。

pH 在各次调查中均符合第三、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COD 基本符合第三、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仅在秋季小潮落潮时个别样品稍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活性磷酸盐基本上为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超第四类的超标程度及范围均很小。

无机氮和DO 在各次调查中几乎为100%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13.82 和7.62。

对于港口航运区的6 个站位,执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的因子为无机氮、DO 和活性磷酸盐。

(4)沉积物质量现状2014 年9 月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狮子洋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是黏土质粉砂。

调查海域沉积物环境因子中硫化物为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有机碳和石油类为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Pb、Zn、Cd 和Hg 为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Cu 为超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仅一个站位超第三类标准,超三类标准倍数为0.32。

狮子洋海域沉积环境总体符合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的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各监测点的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Ⅴ类标准的限值要求。

项目所在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6)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昼间及夜间的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 类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