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刑法学》第三讲犯罪及其构成主讲人: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赵永红一、犯罪概念犯罪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
毛主席:《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邓小平(1980)《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的资金来之不易,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来之不易,任何浪费都是犯罪。
——绝大多数人都在犯罪。
(一)犯罪的政治学概念马克思:“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
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
同样也是那些把法和法律看作是某些独立自在的一般意志的统治的幻想家才会把犯罪看成单纯是对法和法律的破坏。
”恩格斯还指出:“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
”马克思学过法律,同时又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对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善于运用阶级的观点进行精辟的分析,从而揭露出社会现象的阶级本质,包括犯罪现象。
上述马克思是从政治学的角度给犯罪下的定义,把犯罪与统治关系联系在一起,给犯罪定义,则侧重于犯罪的阶级本质。
(二)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犯罪学研究的是犯罪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犯罪的界定角度与刑法不同,给犯罪定义强调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认为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反社会行为,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侧重于犯罪的客观事实层面。
(三)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1、从犯罪的成立条件角度界定犯罪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具备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2、从刑罚的角度界定犯罪凡是用刑罚威胁所确实禁止的行为3、从诉讼的角度界定犯罪可以引起刑事诉讼程序并导致刑罚的违法行为4、司法中的犯罪概念(四)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概念1、但书的理解(1)犯罪概念中的定性与定量(2)我国犯罪概念的利与弊利: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有效打击严重犯罪;弊:定量的认定困难,标准不统一3、我国刑法对犯罪的界定既有定性的内容,也有定量的内容——犯罪必须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般危害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犯罪与违法不同。
违法行为由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
这是我国现行刑法的特色。
其他国家对犯罪的规定只有定性的因素,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作为轻罪、违警罪处理,仍是犯罪。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刑法、德国刑法、瑞士刑法、日本等都是这种规定的,对轻罪、违警罪的判决,需要经过简易司法程序,一般由治安法庭或者轻罪法庭做出,属于国家的司法活动。
以发案率最高也最易用数额计算的盗窃罪为例,对各国刑法规定简单略列如下: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319规定:“窃取不属于己有之物者,为盗窃罪”,德国刑法、英国、美国。
虽然西方各国对盗窃罪的具体标准不同,但其一大特点是立法定性和司法定量。
一方面定罪很严,犯罪圈很大,另一方面惩治上又讲究灵活有效,比较宽松。
比如,英国刑事案件首先由地方治安法庭审理,经治安法庭调查后,将一部分案件交由刑事法院审理,对于罪名较轻的和比较简单的案件由治安法庭自行审理,治安法庭的量刑权限是6个月以下监禁。
从这个意义说,治安法庭是一种轻罪法庭,但同时也是审理案件的第一道程序,因为各种案件都要经过它来审查,同时保释也要通过治安法庭。
治安法庭是法官的组成。
治安法官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专职法官;另一种则是由并不懂法律的社会贤达人士组成,纯属一种自愿参加的义务性的社会兼职。
我国对一般违法行为的治安处罚是由行政部门做出,是一项行政活动,只有在事后才能提出行政诉讼,法官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对行政决定进行变更。
两者各有侧重,治安处罚侧重于效率,而轻罪、违警罪则以程序为重,侧重于权利的保护。
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司法力量不足,把一般违法行为作为行政处罚,有利于提高打击违法行为的效率。
但对较为严厉的劳动教养,则受到国外和国内学者的批判。
2、犯罪的基本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
1、从刑法学的角度看,在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后,犯罪的本质特征不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
所谓本质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最根本的东西。
在79年刑法中,规定有类推制度,可以认为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最本质区别是社会危害性,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使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也可以类推定罪。
但在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法无明文规定,也不应当作为犯罪处理,而这恰恰是罪刑法定的核心价值。
因此,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并不能起到区别刑法中的犯罪与其他行为的本质作用。
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应当转变以前的思维惯性。
虽然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的规定与79年刑法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立法框架下,其揭示出的犯罪本质不同。
2、应受刑罚处罚性并不是犯罪的独立特征,也不能起到将犯罪与其他行为区别开的作用。
既然犯罪都是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为什么实践中还有免除处罚的规定?比如,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这些应当免除刑罚的行为是否是犯罪?既然是犯罪,而犯罪又具有“应受惩罚性”特征,为什么又应当免除刑罚?这是一种绝对报应观思想,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精神不符合,也与世界刑法发展不符合。
机械地分割了13条“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把“依法”解释为刑事违法性,把“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机械地解释应受惩罚性。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真正意思是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规定有刑事罚则的行为,即是犯罪。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本质上沿用了大陆法系国家对犯罪的定义。
动用刑罚禁止的行为即为犯罪。
不同层面犯罪的特征不同(1)立法层面的犯罪——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是否应当动用刑罚惩罚(2)刑法上的犯罪——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是否符合犯罪成立的法定条件(3)司法层面的犯罪——依据法定程序和事实认定具有社会危害、符合犯罪成立条件站在立法角度看犯罪特征与站在司法角度看犯罪特征混淆起来了。
如果站在立法角度而言,立法机关在规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而不考虑其刑事违法性;如果站在司法角度而言,司法机关在认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的规定,是否具备犯罪成立条件。
立法政策层面的犯罪概念侧重于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刑法禁止,强调某种行为应当动用刑罚手段加以禁止。
刑法学所研究的犯罪概念,其目的是从总体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帮助指导对犯罪的定性,刑法中研究的犯罪更侧重于规范评价的内容。
二、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1.概念。
构成犯罪需要具备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这些要件称之为犯罪构成要件,这些要件的有机统一就叫做犯罪构成。
追究犯罪刑事责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1)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具体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件,是具体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符合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才能成立。
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是由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共同规定。
(2)犯罪的构成共同要件: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是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概括出来的共同要件。
2、犯罪构成的要件3、犯罪构成的要素(二)犯罪构成之立法设计具体犯罪的构成条件是立法者筛选的结果1、主体的规定(1)一般主体,规定在总则中216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32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特殊主体,规定在分则中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406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167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3)单位犯罪明文规定150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175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
387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2、主观方面的规定(1)故意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没有明确规定)(2)故意与过失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3)过失犯罪119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犯前款罪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没有明确规定)(4)目的A、罪与非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152 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B、此罪与彼罪175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175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19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没有明文规定目的——通过行为分析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264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266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262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240拐卖妇女、儿童的,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3、客观方面(1)实行行为——必要要素分则每一种具体犯罪都有自己独特的实行行为,如盗窃、诈骗、侵占、抢夺、抢劫、敲诈勒索,都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但实行行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