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小川课件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小川课件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刑事诉讼法制
的产生; 2. 1979年刑事诉讼法制的制定; 3.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4.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六、我国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二)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1.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制定; 2. 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颁布; 3. 2007年和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三)行政诉讼法的制定 1. 1989行政诉讼法的制定; 2.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三)中国诉讼的历史沿革 1. 中国古代诉讼概况; 2. 中国近代诉讼的沿革及其对现代诉
讼的影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制度的产生与
发展。
三、诉讼的基本原理
(一)诉讼目的:国家建立诉讼制度,进 行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二)诉讼结构:控诉方、被告方和审 判者三方在诉讼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法 律关系。
(二)诉讼的共有原则
1、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 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的原则;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公民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 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5、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 诉讼权利的原则;
6、检察院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 监督的原则;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诉讼法学》
第一讲 诉讼法学概述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小川
一、 诉讼法学概述
(一)诉讼的概念 (二)诉讼的特点 (三)诉讼与程序 (四)诉讼的分类
(一)诉讼的概念
诉讼的概念:

是指在国家司法机关主持下,
由诉讼参与人参加的,依照法定程序,
2、 刑事代理制度的种类
1)公诉案件中的代理:指诉讼代理人接受公 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 委托,代理被害人参加诉讼,以维护被害人合 法权益。
2)自诉案件中的代理:指代理人接受自诉人 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参加诉讼,以维护自诉 人的合法权益。
3)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指诉讼代理人接 受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 托,在所受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代理参加诉讼, 以维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合法权益。
(四)诉讼的分类
2. 以解决诉讼的程序所具有的表面特征 为标准,可以将诉讼划分为弹劾式(又称控 告式)诉讼、纠问式(又称审问式)诉讼、 混合式(又称审问辩论式)诉讼。近现代西 方国家的诉讼在审判形式上又有当事人 主义和职权主义之划分。
3. 按照诉讼所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诉讼 法律关系构成的不同,可以将诉讼划分为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宪 法诉讼。
(三)诉讼与程序
1、我国历史上诉讼的含义。 2、国外关于程序的含义。 3、程序概念在我国的确定 。 4、诉讼与程序的关系:一个问题的两
个方面。
(四)诉讼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诉讼有不同的 分类:
1. 以国家的历史类型为标准,可以 将诉讼分为奴隶制国家的诉讼、封 建制国家的诉讼、资本主义国家的 诉讼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诉讼。
谢谢收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诉讼法学》
第二讲 诉讼的基本原则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小川
一、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二、诉讼的共有原则 三、诉讼的特有原则 四、国际诉讼通行的原则
(一) 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1、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 2、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 3、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小川
五、人民陪审员制度
1、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概念 2、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依据 3、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演变 4、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六、代理制度
(一)代理概述
1、代理的概念
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法定代 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 行诉讼的行为,称为“诉讼代理”; 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行为的权限, 称为“诉讼代理权”;行驶诉讼代 理权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一)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
1、专门机关 2、当事人 3、法定诉讼参与人 4、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
1、专门机关 2、当事人 3、诉讼代理人 4、其他诉讼参与人
(三)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主体
1、专门机关 2、当事人 3、诉讼代理人
谢谢收看
2、 刑事代理制度的种类
4)反诉案件的代理:刑事自诉案件中,被告 依法可提起反诉,反诉的当事人同样可以请 代理人。反诉案件的代理人,一般多具有双 重身份,既是被告人的辩护人,也是反诉的 诉讼代理人。
(三)诉讼职能:根据法律规定,国家 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所 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和功能。
三、诉讼的基本原理
(四)诉讼价值: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 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的特定 需要而对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它包 括公正、秩序、效益等诸项内容。
(五)诉讼法律关系:由诉讼主体通过 实施具体的诉讼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它包括主体、客体、行为三个主要环节, 并以权利、义务关系作为其实质内容。
法院的审判人员;
独任庭;
合议庭;
审判委员会
(二)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 和职责
2、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 各类检察院的产生; 检察院的总体设置; 上下级检察院的关系
3、检察长和检察人员的产生
(三)公安机关
1、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2、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 各类公安机关的产生; 我国公安机关的总体设置; 上下级公安机关的关系
则;
4、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负举 证责任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和反诉的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的原则。
(六)国际诉讼通行的基本 原则
1、程序法制原则; 2、司法独立原则; 3、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
(六)国际上刑事诉讼通行 的基本原则
4、平等对抗(手段同等)原则; 5、诉讼及时原则; 6、适度(相应性)原则。
2、诉讼代理人具有以下特征
1)诉讼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 诉讼活动;
2)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代 理人的合法权益;
3)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所实施的 诉讼行为,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4)诉讼代理人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 5)诉讼代理人在同一案件中只能代理一方 当事人进行诉讼。 6)诉讼代理人是相对独立的诉讼参加人。
二、诉讼的产生、沿革及意义
(一)诉讼的产生及其意义 1. 诉讼的产生。 2. 诉讼产生的意义。 (二)外国诉讼历史沿革的三个历史时期 1. 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2. 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3. 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二、诉讼的产生、沿革及意义
3、诉讼代理的种类
1)法定代理 2)委托代理 3)指定代理
(二)代理与辩护的区别 1、产生根据不同 2、服务对象不同 3、权限范围不同 4、诉讼地位不同 5、诉讼职责不同
(三) 刑事代理制度
1、概念: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 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 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 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 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名 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 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
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 正是上述相同和不同,为三种诉讼
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五、诉讼法与诉讼法学
(一)诉讼法的概念 1. 是关于诉讼活动进行的方式、内容及其
效力等法律规范的总称。 2. 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 诉讼法的表现形式 (二)诉讼法学的概念和价值 1. 诉讼法学是以诉讼法为研究对象而形成
四、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制度的概念 2、回避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3、回避的理由 4、回避的种类 5、回避的方式 6、回避的期间 7、回避的决定 8、回避的复议 9、回避的效力 10、回避的有关问题
再见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诉讼法学》
第五讲 诉讼基本制度(下)
的科学。 2. 研究诉讼法学的价值:提升理论;指导
立法和实践。
五、诉讼法与诉讼法学
(三)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诉讼法律规范;2、诉讼实践;3、
诉讼理论 (四)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2. 纵向与横向比较 3. 立足本土借鉴国外
六、我国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四、三大诉讼之宏观比较
(一)三大诉讼的相同之处 1. 诉讼是其共性,表现为三者都
是程序法,都是为正确实施实体法 而制定的。 2. 相同的诉讼原则 3. 相同的诉讼制度 4. 相同的诉讼程序
四、三大诉讼之宏观比较
(二)三大诉讼的不同之处 1. 性质和直接目的不同 2. 程序要求不同 3. 即使是同一诉讼制度,但三者
再见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诉讼法学》
第三讲 诉讼主体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小川
一、诉讼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二、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三、诉讼参与人 四、不同诉讼中的诉讼主体
一、诉讼主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1、诉讼主体的概念 2、诉讼主体的特点 3、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价值 4、诉讼主体的分类
7、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
(三)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1、侦查、检察、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 使的原则;
2、依靠群众的原则; 3、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的原则; 4、辩护原则;
(三)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5、未经法院依法确定,对任何人 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