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县养鹿中学初2014级初三(下)自测练习(一)
数学试题
(全卷共5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抛物线()
20
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为
2
4
(,)
24
b a
c b
a a
-
-,对称轴为
2
b
x
a
=-。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7的相反数是()
A、-7
B、7
C、
1
7
D、
1
7
-
2、民族图案是数学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森林是地球之肺,每年能为人类提供大约28.3亿吨的有机物.28.3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
28.310
⨯B.8
2.8310
⨯C.8
0.28310
⨯D.9
2.8310
⨯
4.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A.68°
B.32°
C.22°
D.16°
5.图中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
6、如图,□ABCD中,已知∠ADB=90°,AC=10cm,AD=4cm,则BD的长为()
A、4cm
B、5cm
C、6cm
D、8cm
7、如图,△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E是AC上一点,且AE=AD,若∠AED=75°,则
A.B.C.D.
E
D C
B A
第4题图
第5题图
y
x
y
x
y
x
y
x
D
C
B
A
O
O
O
O
∠EDC 的度数是( ) A 、10°
B 、15°
C 、20°
D 、25°
8、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于点C ,若∠A =35°,则∠D 等于( ) A 、50°
B 、40°
C 、30°
D 、20°
9、已知反比例函数()0a
y a x
=
≠的图像,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ax -a 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小欣暑假骑车沿直线公路匀速行驶,先前进了2000米,休息了一段时间,又返回1000米,再沿初始方向前进2000米,则她离起点的距离S 与t 的关系示意图是( )
11、如图,用火柴棒摆出一列正方形图案,第1个图案用了4根,第2个图案用了12根,第3个图案用了24根,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出第6个图案用火柴棒的根数是( ) A 、84 B 、81 C 、78 D 、76
12、函数2
y x bx c =++与y x = 第11题图
3
2
1
x
1 y
1
3 3 O
①2
40b c ->;②10b c ++=;③360b c ++=; ④当13x <<时,2
(1)0x b x 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在题.中对应的横线上。
13、函数15x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4、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60°,弧长为πcm ,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是 cm 。
15、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16,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__________.
16.已知圆锥的高为 8cm ,底面圆的直径为 12cm , 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cm 2 .(结果保留π ) 17.将13根火柴棍分成三堆(火柴棍保持完整,不能折断). 如果分成的三堆火柴棍数分别相同算作同
一种分法(如:2,5,6和6,2,5),那么分成的三堆火柴棍中任取两堆刚好能摆成一个正方形的概率是 . 18、如图,反比例函数
(x >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 对角线的交点M ,分别于AB 、BC 交于点D 、
E ,若四边形ODBE 的面积为9,则k 的值为——————
五、解答题:(本
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解答时每
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
25、如图1,抛物线2
y a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A 、OC 的(OA <OC )是方程2
540x x -+=的两个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直线52
x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y
x
y
x
第25题图(2)
第25题图(1)
M
C B
A A B
C O
O
E
F
第26题图(1)
F
E
B
D
A C P
第26题图(2)
N
M
Q
F E
B
D
A C
P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2:1ACD ABD S S △△,若存在,求出经过点D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2,一个动点P 自OC 的中点M 出发,先到达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到达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运动到点C ,求点P 运动的最短路径长。
26、如图1,△ABC 中,AC =82,∠ACB =45°,tanB =4,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与过C 且垂直于BC 的直线交于点D ,一个动点P 从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过点O 作PE ⊥BC ,交折线BA —AD 于点E ,以PE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EF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t >0).
(1)当点F 恰好落在CD 上时,求运动时间t 的值;
(2)若P 与C 重合时运动结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腰直角三角形PEF 与四边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2,在点P 开始运动时,BC 上另一点Q 同时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CB 方向运动,当Q 到达B 点时停止运动,同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过Q 作QM ⊥BC 交射线CA 于点M ,以QM 为斜边向左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 ,若点P 运动到t 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直线上,求此刻t 的值。
第26题备用图(2)
第26题备用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