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3 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7-3 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在选择政策评估方法时,要注意客观条件的限 制,同时应注意多种评估方法的配合使用,尽量避免单独 使用简单对比法、对象评定法和自评法,而且无论开始时 选择了哪种方法,若以后的情况证明其他方法更好都应及 时修正。
7-3-4 政策失败的原因与政策评估
尽管人们总是试图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率、最能 解决问题的政策,但现实的情况是,政策失败 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无疑,进行政策分析与论 证,促进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政策评估的重 要任务之一。 分析政策失败的原因,从反面吸取教训,从而 减少政策失败,提高政策水平,也是政策评估 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分析政策失败的原因,可 以使人们警惕在政策过程中避免类似失败发生,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概括起来,政策 失败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7-3-3-3 政策预期效果的大小
如果政策预期效果大,政策实施前后的改变有明显的因果 关系,所有的方法都是适用的。 但是如果政策预期效果较小,最好的评估方法则是随机选 组对比法。因为效果小,尽管政府花了大量的成本去执行 政策,人们感受较小,有的甚至感受不到,用问卷调查法 结果会令人沮丧;用简单前后对比法,本身可信度较低, 难以确定是否因此政策而引起一些细微的变化; 而随机选组对比法,在选取对照组时,忽视的是一些无从 观察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政策的客观效果有无关系就很 难确定了。随机选组对比法,如果选取的样本越多,就越 可以肯定地认定任何观察到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实 施带来的效果。
效率标准和效益标准不同。一个最有效率的政策并不一定 能够取得最高效益,同样,一个效益很高的政策也未必就 是最有效率的政策,二者很难取得完全的一致。
(4)公平标准
指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 源、利益及成本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 的程度。公正是衡量政策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项好的政策应该是努力实现公平、合理分 配的政策。一项政策很有效率,又能取得较 高的效益,但却不一定是一项好的政策,其 原因有可能是造成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 一项好的政策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只有建 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才是真正的效率。
7-3-3-4 时间资源的限制
进行一切的政策评估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选组对比法 就比简单对比法时间要长,特别是随机选组对比法,因为 设计和实验期间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都需要大量的金 钱与时间。有时时间不允许建立一个实验组并估计政策的 效果,采用匹配对比、简单对比是不得已的选择;有时又 因为资金较少,也可能选择相对花钱较少的方法,如问卷 调查法。像“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分析法,因为它要求的 是实施前后相关的大量的长时期的信息资料,且需要较高 能力的与分析技巧的评估者,故在现实中运用不多。
(5)政策回应度
指政策实施后对特定团体需求的满足程 度。 以政策回应度为评估标准,其目的是为 了从总体上衡量政策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一项政策,只-要政策对象认为满足了 自己的利益要求,焕发出较高的热情和 积极性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政策的回应 度就高;反之,政策的回应度就低。
7-3-1-2 建立评估标准的障碍
7-3-3 政策评估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一项政策的评估工作时,政策评估人员 往往会根据情势、资源的限制选择一些最为合 适的政策评估方法。因此,如何来进行政策评 估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政 策评估方法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
信息是否完全; 政策对象的数量; 政策预期效果的大小; 时间资源的限制等。
7-3-2-4 专家判断法
组织专家对各项关于政策的记录,观察 政策的执行,对政策对象和以前的政策 参与者进行调查,与执行人员及其工作 人员交换意见,最后撰写评估报告,鉴 定政策的成效。
7-3-2-5 自评法
自评法是指政策执行人员自己对政策的影响及 达成预定政策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由于实施者亲身参与实施过程,对政 策实施的总体情况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也比较容易掌握到充分的政策信息和第一手资 料,因此有助于及时而充分地评估、判断一项 政策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实施者参与 政策过程,政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声誉和 工作,因此政策评估的结果可能会缺乏客观性 和公正性。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投入—实施后”对比分析,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其中前两种方法对政策对象本身在政策作用下的变化进行 分析,后两种方法设定一个对照组。也可以根据对照组选 择的方式来划分前后对比分析方法:非随机方式选择对照 组,称准试验方法;随机方式选择对照组,称随机试验方 法。准实验方法又可分为前后对比(政策对象在政策干预 前后的行为比较)和匹配对比(政策对象在政策前后与对 照组相比较)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对比分析法 3、对象评定法 4、专家判断法 5、自评法
7-3-2-1 成本---效益分析法
它是对在整个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投入的成 本和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 法。 通常使用的评价标准有三条:
(1)效益相等时,成本越小的方案越优; (2)成本相等时,效益越大的方案越优; (3)效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
Eg :户籍管理政策改革
子女的户口随父随母自由选择; 交纳城市增容费 城市支出费用的考虑 政策收益的无法量化问题
7-3-2-2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有关情况,使人们对 政策实施前后产生的变化一目了然。这种方法也是进行政 策评估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 根据比较时是否存在一个对照组可以将对比分析法分为四 种:
7-3-4-1 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
1 政策投入不足 2 目标团体不配合 3 政策本身的问题 4 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 5 外在因素的干扰
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 比例关系; 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事实标准主要是关注“是不是”、 “行不行”的问题。
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 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 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 的稳定? 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价值判断主要考虑的是“该不 该”“值不值”的问题。
以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作为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它所关 注的是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在什么程 度上完成了预定目标,还存在哪些距离和偏差。 在运用这个标准时,必须注意几个因素:
一是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评估效果才有所依据; 二是要分析绩效的充分性,才能衡量政策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目标 要求; 三是要分析政策的总体效应,政策实施之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影响,造成了什么后果; 四是注意政策的全部效益,以便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估。
7-3-3-1 信息是否完全
如果政策实施前的信息有所缺失,采取 前后对比法是不恰当的,这个时候可将 对象评定法和自评法同时使用。同时,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问卷调查法仍然 是需要的,是可以加以运用的。
7-3-3-2 政策对象的数量
如果当政策对象的数量较少时,应该让所有的对 象都参与调查。 而当政策对象的数量较多时,则需要采取抽样调 查法。 而问卷调查法无论政策对象的数量是多是少,都 是适用的。 而对对比分析法来说,当潜在的参加对象数量较 少时,前后对比、非随机选组对比法就比随机选 组对比法更适用;当潜在的参加对象数量相当大 时,最好使用随机选组对比法。
设立评估标准,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政策评估的目标应该清晰明确 任何政策评估标准必须一致,不能前后矛盾 评估的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还应由不同的层次和 结构,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标准要客观 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评估标准要尽量量化
7-3-1-1 政策评估标准的内容
从评估标准的综合角度看,政策评估既应该强 调效率,也应该强调公正,既要重视事实判断, 也应该重视价值判断。从关系上来说,公正原 则是第一位的,价值判断起主导作用。 政策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要进行价 值判断,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价值尺度,即评估 标准。它是政策评估者在政策评估过程中据以 对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 确立评估标准是政策评估的基本前提和有效评 估的保证,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评估就是 一句空话。
7-3-2 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政策方案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随 着政策科学的不断发展,评估方法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各种新方法在不断涌现。 政策评估方法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划分,依方法论角度划 分,可以是经验分析的方法,也可以是演绎推理的方法。 从事物的质和量的角度划分,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 是定量分析。从评估所涉及的工具划分,可以是传统的 方法,也可以是现代的方法。从政策评估方法是注重前 后对比还是注重现在的效果出发,可以分为对比分析法 和问卷调查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
7-3 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7-3-1 政策评估的标准 7-3-2 政策效果评估的方法 7-3-3 政策评估方法的选择 7-3-4 政策失败的原因与政策评估
7-3-1 政策评估的标准
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也 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政策评估 既要建立事实标准,也要建立价值标准。
事实标准的确立以特定事物和既定的事实为 依据,更多的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证方法 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旨在确定一项 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和 影响。 价值标准是建立在道德、伦理、观念、文化 等社会和政治价值观基础上的,旨在确定一 项公共政策的价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