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整理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整理

某城市规划区内规划常住人口815万人,流动人口250万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平均出行次数分别为2.57、3.50人次/(人*d),步行出行量为20%,各种交通方式的平均换乘系数为1.57人次/人次,公交客运量占运载工具客运量的比例为70%,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为70%,平均运载强度取 3.2万乘次/(km*d),则规划区内规划期内线网的规模为:1远景出行总量815*2.57+250*3.5=2970(万人次/d)2运载工具总客运量2970*0.8*1.57=3730(万人次/d)3公共交通客运量3730*70%=2611(万人次/d)4轨道交通客运量2611*70%=1828(万人次/d)5线网规模为1828/3.2=571(km)城市上下空间协调发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城市人口的理论容量;城市功能的高效发挥,提高城市运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地下空间环境的质量;保障城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地下停车场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平面布置、交通流量、交通路网规划、附属设施地下规划三阶段:1总体阶段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预测内容4阶段:生成阶段,分布阶段,方式划分阶段,分配阶段5个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及交通供给资料2出行生成预测3出行分布预测4出行方式侧预测5客流分配预测限界:根据地铁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济技术相结合,综合比较确定的空间尺寸界限:根据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济技术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以电力牵引、以轨道作为导向运输方式的交通城市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增加,而同时农村中的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社会现象。

城市中心区: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最核心的部分城市人口容量是指特定时期内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区域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的城市人口地下街: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性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世界地铁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2停滞发展阶段3重新发展阶段4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地铁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2开始建设3建设调整4蓬勃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标志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中发展形态:点状,辐射状,脊状,立体型。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1地下空间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2地下空间规划应届和地面建筑的地下室开发利用进行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4次浅层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进行5由于造价影响6受地质条件影响大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8地面城市建设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创造了现代化奇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开发空间功能与地下空间特性适应的原则3上下空间功能对应原则4开发计划之间相协调原则5建立城市生命线系统,增强城市承载能力6空间结构满足平战结合的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位及模式1城市功能综合化2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3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4以大型地下空间为结点5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1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协调发展关系2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与发展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交通设施规划4城市地下空间交通设施规划5民用工程6工业设施7储存系统8防灾与防护系统城市基础资料和现状调查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城市气象资料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资料5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6城市交通资料7城市土地利用资料8城市市场公用设施资料9城市环境城市中心的区域模式:1区为中心模式(团块,星空)2偏心扇形,脊性3双中心,带型城市4多中心带型城市城市中心规划布局的主要形态:1街道主导型2网格-3街区-4轴线-5自然-城市中心规划设计发展趋势:1功能的多样化和主题化2空间的复合化和复杂化3环境的宜人化和生态化4交通工具的综合化和主体化5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地方特色的加强6高科技的运用和网络化7建设的可持续性城市中心存在的问题:1人流和交通过分集中2交通拥挤混乱3停车场与停车空间占地很多4步行者的安全问题5对外枢纽的布局问题6市中心密集的步行人流疏散问题7城市第三产业的规划布局问题8流动人口与城市环境规划管理问题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模式:1地铁综合型2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3独立地下商场和车库--商场型4城市中心综合体型5历史风貌和景观保护型6地下室利用型7改建型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新趋势;1步行化2多心化3专业化4综合化5复合化地下停车场规划步骤:1城市现状调查2城市土地使用及开发状况3机动车发展预测4原城市的停车场和车库规划5编制建停车场的规划方案地下停车场规划要点:1结合城市规划,以市中心区向外辐射2规划地址要选择交通流量大的地段3考虑地上地下停车的比例关系4停车设施有一定余量或扩建的可能性5与旧区改造结合6控制停车者到达目的地的距离一般不大于0.05Km地下停车场规划的选址:1道路网中心地段2合理的服务半径3不宜靠近学校,医院,住宅4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5复合防火要求6与其他地下设施结合7不低于30%的绿化率地下停车场建设组成与工艺流程1出入口2停车库(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3服务部分(收费,加油,维修,充电)4管理部门(门卫,调度,办公,厕所,防灾中心)5辅助部分(风机房,供电室)地下街:按形态分类:1街道型2广场型3复合型地下街的主要组成:1步行道系统2营业系统3机动车运行4内部设备系统5辅助用房城市地下建筑平面组合方式:1步道式组合2厅式组合3混合式组合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以电力牵引,以轨道作为车辆导向运输方式的交通地铁的工程设施:1线路2车站3出入口4地铁内部各种设施地铁线路: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构成线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1最小曲线半径2缓和曲线型及长度3夹角线路及长度4最小圆曲线长度等地铁线路的规划内容:1线路的平面位置2线路的纵断面设计及埋深深度3车站位置、数量、距离、形式 4线路的形式及各期所要完成的线段地铁车站规划内容:1车站位置和埋深2中间站布局,换乘站布局,终点站布局3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联系线路平面设计要素1最小曲线半径2夹直线最小长度3最小圆曲线长度4缓和曲线线型5长度地铁车站分类:1按地铁与地面位置分类(浅埋,中埋,深埋)2按地理位置分类(终点站,中间站,区间站)3按营运性质分类(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中间站)车站的构成:1站台2车站大厅和广场3售票厅4专用空间5出入口通道影响车站分布因素:1客流吸引力2乘客出行时间3工程运营成本4城市规模和线路长度5城市道路网状况,公交线网及车站位置车站出入口布局1布置在路口2布置在街道旁地下工程有许多分类方法:1按使用性质分类2按存在环境和建造方式分类3按开发深度分类4按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5按照施工方法分类地下建筑结构型式:1浅埋式结构2附建式结构3深井结构4地下连续墙结构5其他结构6桥梁基础结构7沉管结构8盾构结构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现状:1刚性结构阶段2弹性结构阶段3连续介质假设自然光的采光和整个建筑的布局直接相关:1下沉庭院式2天窗式3采光井4下沉广场式5可开合屋盖6地下中庭共享空间式7主动太阳光系统天然采光技术:1采光的导管2光导纤维采光3采光隔板4导光棱镜选购灯具六原则:简约方便节能安全功能协调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和特点:1按使用功能分2以广场尺度关系分类3以广场空间形态分类4以广场的材料构成分类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基础:公共性,参与性,系统性,完整性,尺度适配,生态性,多样性,步行性,文化性,特色性下沉广场三步曲1把人引进来2使人留下来3让人导进去出入口类型:1主要出入口2安全出入口3连通口4特殊用途出入口5临时出入口(施工洞口出渣口)地下建筑特点:贯通式,梯式,环式,棋盘式,厅式地下工程灾害:交通隧道,城市地下工程,矿山工程等(建设期间灾害。

运营期间灾害)隧道防水原则: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地下工程中的火灾:火灾特点:1温度高,烟气大,且不易散出(1000)2人质不宜疏散。

(照明低,烟气影响,出口少,拥挤) 3扑救困难(灾害路线少,指挥困难)4泄爆能力差,风火压大衬砌常见病害:1衬砌变形,开裂,渗漏水2端墙、侧墙、翼墙位移开裂3路面拱起、沉陷错台、开裂地下工程修筑引起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和局部水资源枯竭2加速围岩风化和侵蚀地下水形成3围岩中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活化迁移4弃渣污染放射性污染与水质下降5隧道围岩释放有害气体地下建筑灾害与防治1塌方2软岩大变形3岩爆4高地温5瓦斯6城市地铁开挖导致的沉降与环境问题隧洞防水措施:密封垫防水、嵌缝防水、螺栓孔防水、二次衬砌顶管接口:刚性型、柔性型、刚柔结合型隧道水害:隧道渗漏水、衬砌周围积水、潜流冲刷水灾原因:1隧道穿越含水的不良地层2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工程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孔口深埋地质灾害:1固体地质灾害(岩爆、塌方、片帮)2准流体地质灾害(软弱大变形)3流体地质灾害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2地震灾害3地质灾害人为灾害:1战争灾害2运营事故3工程事故灾害特点:有限性、潜在性、突然性、随机性防御归结:躲、让、抗、减。

进一步:疏、补、控、用。

排水:1洞内排水(竖向盲沟、环向盲沟、纵向盲沟、排水沟)2洞外排水(截水沟、排水沟)预防原则:宁强勿弱,宁曲均直,加强衬砌过渡段,宁长勿短,减少对围岩扰动,提高衬砌质量整治措施:1在衬背压注水泥砂浆2喷射混凝土盾构治事级:结饼,闭塞,喷涌火灾原因:电气事故,使用明火不慎,易燃气体泄漏以及管理不善易蔓延原因:大量易燃物存在(例如家具、易燃商品、纸制品)隧道火灾原因:1电气线路短路,汽化器失灵2隧道内道路狭小,能见度低,情况复杂,易发生车辆相撞事故 3车辆所载可燃物,有易爆物品,遇明火发生燃烧自燃防水措施:1耐火材料2划分防火区3设置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

4设置疏散避难设施5加强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经常检查防火工作地铁火灾:原因1装修设备办公的可燃物2施工中作业人员焊接,切割,吸烟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弧等原因3乘客违反规定,以及车上设备故障原因4车站故障5人为纵火,恐怖袭击防火:1防火墙,水幕,严格限制携带易燃物2加强维修施工管理3地铁客车采用不然材料4地铁变电站,高压电缆在地面建设5设计时考虑火灾排烟要求6自助监控系统,灭火淋喷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