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实证主义(110905)

法律实证主义(110905)


2、消费者 两种观点:生活需要 v.不进行贩卖 法院接受第一种观点,并不意味着第二种 观点为错误 它并不是本案的“唯一正确答案” 它并不是本案的“唯一正确答案” 生活需要说并不能绝对排除其他学说 因此,法院的裁判过程(法律解释过程) 具有理性商谈(discourse)的性质 具有理性商谈(discourse)的性质 摆出各种观点,最后选择相对较好的理由
3、三种思考方式
规范:关注法律规则——分析法学(法律 规范:关注法律规则——分析法学(法律 实证主义) 价值:关注法律目的(正义)——自然法 价值:关注法律目的(正义)——自然法 学(价值法学) 价值法学) 事实:关注法律的实现——法社会学 事实:关注法律的实现——法社会学 这也是近现代西方法学的三大流派
2、两个理论层面
法律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法律应当是什么? 来源于休谟的事实价值二分法 来源于休谟的事实价值二分法 是&应当 实然& 实然&应然 存在& 存在&当为 Is & Ought 事实与价值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拉伦茨:法学是指,以某个特定的,在历 史中逐渐形成的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 史中逐渐形成的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 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因此,既定的法秩序是否合乎正义,这并 非(狭义)法学的问题 一个规范是否只有合乎道德(正义)才有 效(所谓恶法非法!),这也不是(狭义) 法学的问题
(狭义)法学的任务不在于探讨实在法的 效力是否取决于某个外在的道德标准(正 义) 它的基本任务:面向司法实践,对现行法 进行解释 进行解释 它的基本活动领域:司法中心主义 拉伦茨:法学,主要想探讨规范的“意义” 拉伦茨:法学,主要想探讨规范的“意义” 谁如果认为可以忽略这部分的工作,事实 上他就不该与法学打交道
从王海案看法学思维的两个特征
1、消费者——生活需要 、消费者——生活需要 这个概念不是精确的,取决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这个概念不是精确的,取决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其中充满了价值判断 其中充满了价值判断 韦伯:价值判断不能予以科学认识 韦伯:价值判断不能予以科学认识 既如此,法学为何能冠以“科学” 既如此,法学为何能冠以“科学”之名? 不能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法学 否则意味着人类理性对大多数人类生活问题的破 产 科学:理性认识客体的程序 对价值判断也能够进行理性的认识,尽管这种认 识绝非精确
所有的规范都蕴含着价值判断,它们都不 是对事实的描述 这一点对于法学研究来说极为重要 法律规范不能从逻辑上被判定为真假 它只能从目的的角度,被判定为适当、有 它只能从目的的角度,被判定为适当、有 益、必要、可行的 因此,对于法律来说,首要的不是正确的 因此,对于法律来说,首要的不是正确的 逻辑,而是目的论 重温霍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 重温霍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 而是经验!
第二步: 第二步:涵摄
找到法律之后,需要将案件事实归属于法律之下, 找到法律之后,需要将案件事实归属于法律之下, 得出法效果——涵摄 得出法效果——涵摄 正是在涵摄的过程中,法律的文字才出现疑义, 正是在涵摄的过程中,法律的文字才出现疑义, 需要解释 需要解释 例1:直系亲属 诽韩案 方法:目的论的限缩 例2:消费者 王海——知假买假——是消费者吗? 王海——知假买假——是消费者吗? 方法:目的解释
托克维尔
法学家秘而不宣地用他们的贵族习性去对 抗民主的本能,用他们对古老事物的崇敬 去对抗民主对新鲜事物的热爱,用他们的 谨慎观点去对抗民主的好大喜功,用他们 谨慎观点去对抗民主的好大喜功,用他们 对规范的爱好去对抗民主对制度的轻视, 对规范的爱好去对抗民主对制度的轻视, 用他们处事沉着的习惯去对抗民主的急躁
(三)法学上的123 (三)法学上的123
一个法律规范 两个理论层面 三种思考方式
1、一个规范
(1)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 在一个平面上,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 地球以圆形轨道围绕太阳旋转 不得进行盗窃 债务应当履行 区分:证伪 前者可以用经验性的描述语句予以证明 前者可以用经验性的描述语句予以证明 (证伪) 后者也可以吗?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法律的解释不能 局限于字义 塞尔修斯在《学说汇篡》 塞尔修斯在《学说汇篡》中说: 法律解释不是拘泥于文字,而是要实现其 意义和目的 因此,是否死扣字义,乃区分法律人和非 因此,是否死扣字义,乃区分法律人和非 法律人的标准之一(拉伦茨)
法学逻辑三段论
大前提:法律规则(寻找法律) 小前提:案件事实(涵摄) 结论:法效果 叔本华:困难的地方不在于从前提得出结 论(这非常简单),而在于如何形成前提 论(这非常简单),而在于如何形成前提 (这是逻辑不起作用的地方) (这是逻辑不起作用的地方) 康德:这种判断力无法通过教导,而是要 康德:这种判断力无法通过教导,而是要 通过实践的训练才能得到。 通过实践的训练才能得到。
(2)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学校食堂今天供应月饼 学校食堂的饭好吃(难吃)极了 教室的窗户开着 请打开教室的窗户! 前者可以用经验性的描述语言予以证明 后者可以吗? 对于后者,只能从其目的那里进行判断 对于后者,只能从其目的那里进行判断
(3)各种不同的规范陈述 很多法律规定都有规范语句特有的模态词: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 己的义务 禁止刑讯逼供 禁止刑讯逼供 但有的法律规范也采取陈述句的形式: 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本法所称的物,指有体物
(四)作为法理学的法律实证主义的任务 核心:关注实在法规范的一般性质 核心:关注实在法规范的一般性质 途径:分析各种法律规范共同的性质、特 途径:分析各种法律规范共同的性质、特 征,从而达到对法律现象的认识 基本问题: (1)法律规则(规范)的一般属性 (2)基本的法律概念 (3)法规范的效力
(二)关于法律的思考
关于法律的思考,构成了理论法学的基本 要素 法理学、法史学等 关于法律的思考,它的前提依是建立在 根据法律的思考之上 换言之,即便是对法律的理论思考,依然 不能抛开既存的实在法而不顾
舒国滢的感言
法律家与专业外的法律思考者之区别在于 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法 律效力的实在法。法律家不能象哲学家或 伦理学家一样首先站在超实在法或实在法 之外的立场来批评法律,不能完全用道德 的评价代替法律的评价,不能简单预设一 切实在法都是“非正义的法” 切实在法都是“非正义的法”,是非法之 法。 这也就是法学家的所谓“规范意识” 这也就是法学家的所谓“规范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