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 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 19 世纪自然 科学的眼界。20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 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 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
2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缺的自然物质前提。自然界同人类的生活 息息相关,既是人类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 础,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像爱护母亲一样地去 爱护自然。如果人类保护和美化自然,自然就会造福于人类。假设人类肆意破坏 自然,自然必然报复人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 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自然界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人类产生之初,人类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对于自然界是一种敬畏的态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也在与自然界的对抗中占居了主动。
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说明自然界对人类的先在性。人类 意识的能动性再巨大,也都不能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和被制约性。人首先依 赖于自然,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一个环境一起发 展起来的。所以,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这与当代生态文明思想不谋而合。 这种观点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特别强调以人的主体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 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立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主体性原则应包括的内容是: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参照、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为原则、以人的自由而全 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人应以主体的姿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对大自然的热爱实 质上是对人类生命本身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爱护实质上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爱 护。
马克思自然观所蕴含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路然径,即消除异化、消灭 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便形成了人类社会,并产 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人始终是自界的一部分并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发 生对象性关系。这样,便产生了以人为中心的一个关系链,这个关系链包括两方 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辩证统一。
生态危机自古就有,只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加速了生态危机的出 现;而科学是绝对价值中立的观点也不正确,科学知识的形成并非仅仅是人与自 然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简单对应关系,人往往带着某种目的只反映了自然界的某 个侧面(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因此,才有了后续的科学革命去不断补正,同样, 生态意识也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起始动机。事实也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态文 明建设创造了条件。
关键字: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引言
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我国还处于经 济与环境的磨合期,许多行业尚处于循环而不经济的状态,但从长期的发展战略 来说,以生态自然辩证的眼光发展经济,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在反思 生态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成为全球性课题的今天,《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越 来越受到关注,一方面,其理论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建设性使其成为现代生态哲 学发展值得借鉴的一座理论大厦;另一方面,从现实意义看,《自然辩证法》的 生态思想,向当代人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基本途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 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 切相联,不可分割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坚持从人与 自然关系的高度反思和审视人类的活动,主张树立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观, 这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伟大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指导。
人类所面临的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展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 张,但其在深层次上凸显出来的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紧张,这就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不相适应的状况、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的 分裂,自然界再也不是人的无机身体,而是仅仅维持人的肉体存在的手段;也不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而是凌驾于人之上的存在。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解,就必须摒弃异化劳动,将人从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人的本质回归。 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联合起来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 的真正统一。
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院别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海涛
2015 年 3 月 31 日
目录
引言 ............................................................................................................................1 1 自然辩证法产生的背景 ...................................................................................1 2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2 3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观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4 4 结论分析 ..............................................................................................................6 参考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态问题 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些就加深了工业文明的危机。恩格斯认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不应该限制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提高人 活动的预见性,不仅要利用它来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服务,更要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 来提高我们活动的预见性,减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危害。
实践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同样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劳动实践是“人类生活的永恒 的自然条件”,它将劳动实践纳入自然系统及其演进的过程中,从而来把握其运 动规律。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自然系统长期演进的产物,是大自然系统中物质 变换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环节,人连同人的劳动实践是属于大自然系统的。所以 人作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就必须要对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活动过程加以规范。通 过合理、科学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与自
自然辨证观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马克 思自然辩证观所展现的实践视角和辩证思维方式蕴含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强 烈主体性原则。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优化有人的系统的自然观,他坚决反对地 界由一个物种来主宰,但他也反对把人降为“不是人”的一般动物的做法;他在 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上,一贯主张“有主有次的生态式”的人道主义,而不承认 非人道的“自然主义”;他主张人类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大胆接受“自然赋予人 类的那一份历史大馈赠”,而坚决反对放弃一切科学技术成就,重新回到同可怕 的细菌病毒等物种一起分享平等的“超世文明”。
由于人是主体,在改造自然、占有自然的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大 自然,而且必须人自觉地肩负起保护自然的重任。但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最
4
终目的,不是为了原生态的美丽和完整,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保 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在这一点上与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相对立。
1 自然辩证法产生的背景
《自然辩证法》写于 19 世纪 70 年代,正值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开 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开始从各个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否定,同时一些改良主义者也开始散布他们的折中主
1
义。为了全面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自然辩证法》 一书应运而生。恩格斯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 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 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 维方法。
3
然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将劳动实践看作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手 段,而不是人对自然的支配征服过程。
3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观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减少人类活动的盲目性。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更加 强调了自然科学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巨大贡献,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 类的认识领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下半部分,根据当时大量的自然科学 新成果,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辩证图景,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予了肯定。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强调自然界的基础作用的同 时也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明确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 对劳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动物仅仅利用 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类则通过他所作出 的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正确选择,是当代人类在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中的必然归宿。当代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 系,生态文明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题中的应有之义,它的一些理论是生态文明 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已经逐渐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决定性理论,在人 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当前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中都显示了 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