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种肉仔鸡饲养管理工艺流程及生产指标

良种肉仔鸡饲养管理工艺流程及生产指标

良种肉仔鸡饲养管理技术流程:进雏前15日:清理鸡舍,将能搬出的器具都搬到舍外清洗消毒。

彻底清除舍内的粪便、垫料、羽毛、灰尘等,注意将顶棚、墙壁和门窗清扫干净。

进雏前14日:由上而下冲洗顶棚、墙壁、窗户和地面,应做到无粪便、灰尘等脏污有机物残留,地面和l米以下的墙面应该边冲边刷。

冲洗干净是消毒药使用有效的基础。

进雏前13日:打扫舍外环境,清除鸡舍四周的污物,清除杂草,清扫院落,做到场内无鸡粪、羽毛、垃圾,鸡场外环境也应进行处理。

从鸡舍鸡场清理出的脏物应送到离鸡场2公里以外的地方。

进雏前12日:对干燥了的鸡舍进行第一次消毒。

用酸性消毒药(如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舍外和整个场区以及场外的道路可用2%的火碱消毒。

地表过脏的地方在消毒后将其翻到地下。

工作结束后,作业员需经消毒,换好干净的衣服和鞋再进入消毒好的环境,不能因为进出时的疏漏破坏消毒效果。

进雏前10日:进行第二次消毒,要求与第一次消毒的间隔为不少于24小时,可用中性消毒药进行。

检修供热、通风及照明等设备。

进雏前8日:第三次消毒,用碱性消毒液进行,可用3%的氢氧化钠消毒,消毒后将在舍外洗刷消毒干净的器具搬入鸡舍,进雏前7日:检查门窗、通风口及屋顶等处,确保没有上批鸡留下的灰尘,而后封闭,准备熏蒸消毒。

用药量按每立方米空间42毫升福尔马林、高锰酸钾21克计算。

舍内每隔10米放一个熏蒸盆,先放入高锰酸钾,然后从距舍门最远端开始依次倒入福尔马林,出门后立即把门封严。

为提高熏蒸消毒效果,尽可能地使舍温达到24℃以上,相对温度达到75%。

进雏前6日:打开门窗和通气口,充分换气,完全排除残留的甲醛气体。

注意:每舍门口设消毒池(盆)进出必须消毒,更换干净的衣服和鞋,搬入的物品也必须是干净的。

进雏前4日:关闭门窗,准备和检查落实进雏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保温措施、饲料、药品疫苗、煤等。

进雏前2日:鸡舍开始预热升温,注意检查炉子是否好烧,有无漏烟、倒烟现象,有无火灾隐患。

进雏前1日:准备好雏鸡料、疫苗、砂糖、复合维生素和药品,设置好雏鸡的护栏,准备足量的凉开水。

接鸡后各日龄的工作程序如下:1—3日龄:(1)在进雏前2小时将饮水器装满20℃左右的温开水,水中可加5%的葡萄糖、适量多维和恩诺沙量或其它抗菌素,对运输距离较远或存放时间太长的雏鸡,饮水中还需加适量的补液盐,添水量以每只鸡6ml计,将饮水器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区域(2)注意温度状况,育雏温度稳定在34~ 36℃。

尽可能地提高鸡舍湿度达到65~ 75%。

(3)进雏后,边清点雏鸡,边将雏鸡安置在育雏器周围休息。

待将雏鸡全部分散后,马上教雏鸡饮水,就是将鸡喙按入水中,1秒左右后松开。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部分鸡只先学会饮水,给其他鸡只做好示范,而且能够保证饮到的鸡只不会脱水。

(4)雏鸡饮水2~3小时后,开始喂料,将饲料撒到开始盘或垫纸上,少给勤添,每2小时喂一次料。

第一次喂料为每只3~4克,供鸡只采食1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增加。

(5)60瓦灯泡,22小时光照。

(6)注意观察雏鸡的动态,密切注意舍内的温度、通风状况和湿度,判断环境是否适宜。

(7)喂料时注意检出没有学会饮水、采食的雏鸡,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设法调教,挑出弱雏、病雏及时淘汰。

(8)在1~5日龄,饮水中添加抗菌素和复合维生素。

(9)注意观察粪便状况,粪便在报纸上的水圈过大,是雏鸡受凉的标志。

发现雏鸡有腹泻时,应该立即从环境控制、卫生管理和用药上采取相应措施。

(10)2日龄时在饮水器底下垫上一砖,有利于保持饮水的干净和避免饮水器周围的垫料潮湿。

注意饮水和饲料卫生,每天刷洗2-3次饮水器。

(11)新支二联弱毒苗免疫,用VG/GA+H120或B1+H120滴眼,一羽份一只,注意等疫苗进入眼内完全吸收后才能将鸡放开。

(12)注意填写好工作记录。

4—6日龄:(1)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呼吸及粪便状况。

(2)注意鸡舍内环境的稳定。

(3)清理更换保温伞内的垫料,扩大保温伞(棚)上方的通气口。

(4)清扫舍外环境并用2%火碱消毒,注意更换舍门口消毒池内的消毒液。

(5)改进通风换气方式,每1至2小时打开门窗30秒至1分钟,待舍内完全换成新鲜空气后关上门窗。

(6)改成每日喂料6次,三日之内逐步转换成用料桶喂料。

(7)温暖季节饮水器中可以直接添加凉水,水中按说明比例添加有机酸,注意剂量一定要正确。

(8)开始逐渐降低育雏温度,每天约降0.3-0.5℃。

a、必须逐渐逐渐降温b、降温速度视雏群状态和气候变化而定。

C、白天可以降得多一些。

(9)注意观察雏鸡有无接种疫苗后的副反应,如果精神状体等有反应时,应该将舍温提高1℃左右,并在饮水中连续三天加入抗菌素。

(10)舍内隔日带鸡喷雾消毒一次,消毒液用量为每平方米35毫升,浓度按消毒药说明书配制。

(11)根据鸡群活动状况逐渐扩大护围栏。

(12)根据个人喜好和鸡群情况决定减光。

7-9日龄:(1)周末称重。

午后2时,抽样2%或100只鸡称重。

为使称重的鸡具有代表性,让鸡群活动开后,从五个以上点随机取样,逐只称重。

(2)计算鸡群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检查总结一周内的管理工作。

(3)完全用料桶喂鸡,每日4—5次。

(4)换用15瓦灯泡,光照时间由22小时改为16小时。

(5)隔日舍内带鸡消毒,周末对舍外环境清扫消毒。

(6)在控制好温度的同时,逐步增加通风换气量,注意维持环境的稳定。

(7)调节好料桶与饮水器的高度。

10日龄:(1)接种新城疫、肾型传支灭活联苗,每只雏鸡0.3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2)接种新城疫IV系疫苗,滴鼻、点眼,每鸡1头份。

免疫时抓鸡要轻,待疫苗完全吸入鼻孔和眼中后才放鸡。

免疫当天的饮水中不加消毒药,饮水中加泰乐菌或红霉素及复合维生素。

(3)撤去护围栏。

(4)夜间熄灯后仔细倾听鸡群内有无异常呼吸音。

(5)日常管理同前,控制好温度,注意通风换气。

11—13日龄:(1)注意日常管理,注意降温和通风换气。

(2)注意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有无不正常的便粪。

(3)用优质垫料更换雏鸡休息的保温伞(棚)内的垫料。

(4)注意垫料管理。

(5)连用三天泰乐菌或红霉素等其他广谱抗菌素。

14日龄:(1)根据鸡群的生长状况,可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4-18小时。

(2)法氏囊疫苗D78饮水免疫。

A、早晨供料前停水,夏季停水2-3小时,冬季3-4小时。

B、用清水洗净饮水器,注意免疫用水不得含有消毒药,每只鸡的免疫用水量冬季22毫升左右,夏季28毫升左右。

C、为延长疫苗在饮水中的存活时间,在水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以每只鸡1.5头份的量将疫苗溶入水中。

D、注意使每只鸡都喝上疫苗,要求在1-1.5小时内饮完。

(3)饮水中加水溶性复合多维。

(4)鸡群称重。

方法同第一次,根据平均体重和鸡群均匀度分析鸡群的管理状况。

(5)舍外环境彻底清扫,用2%火碱消毒。

15-20日龄:(1)日常管理如前。

(2)注意降温,本周白天温度可降至24-26℃左右。

(视鸡群状况和季节温度灵活掌握)。

(3)注意观察鸡群。

(4)饮水消毒,隔日带鸡消毒。

(5)加强通风换气和垫料管理。

21日龄:(1)新城疫疫苗饮水免疫,方法如前,免疫用水量为雏鸡当天采食量的40%左右。

(2)周末称重,方法同前。

(3)在控制温度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换气。

(4)根据鸡群生长状况,将光照时间调整为20-22小时。

(5)对舍外环境清理消毒。

22-27日龄:(1)工作重心为维持正常温度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换气。

(2)舍温控制在20℃左右。

(3)从22日龄开始分三天时间将饲料换成二号肉鸡料。

(4)隔日带鸡消毒。

(5)25-27日龄饮水中撤去消毒药,加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素。

28日龄:(1)法氏囊活苗饮水免疫,每只鸡2头份。

a、清晨喂料前停水,夏季停水2.5-3.5小时,冬季3.5-4小时。

水量为当日采食量的40%左右。

b、注意免疫用水不得含有消毒药,水中加0.3%的脱脂奶粉。

c、要求让每只鸡都喝到疫苗,并在1-1.5小时之内喝净。

(2)当日水中加复合多维,不得加消毒药。

(3)称重,方法同前。

(4)对舍外环境清理消毒。

(5)光照时间调整为22小时。

29-34日龄:(1)日常管理同前,但转为以通风换气为主。

(2)29日龄起连用三天针对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病的药物。

(3)注意垫料管理。

(4)本周是鸡群容易发生疾病的阶段,要注意观察鸡群有无神经症状、呼吸道症状及粪便异常,注意鸡群的腿病情况。

(5)隔日带鸡消毒。

35日龄:(1)加强垫料管理,加强通风换气。

(2)使舍温维持在20℃左右。

(3)对舍外环境清理消毒。

(4)称重,方法如前,比较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分别计算公母鸡的均匀度。

36-45龄:(1)按日常管理注意事项工作。

(2)以加强通风换气,维持舍内宁静舒适的环境为工作重心。

(3)注意秋冬季的昼夜温差,控制好舍温。

夏季则需十分注意防暑工作。

(4)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严禁使用任何药物。

(5)出栏前4-6小时停料,但不能断水。

(6)出栏时抓鸡方法要得当,动作要轻缓,尽量降低光照强度,以减少肉鸡的物理性损伤。

(7)清点鸡只数量,核算饲养成本和最终受益情况,作好记录,做到收支明确,并作为下批鸡饲养的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