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遴选真题参考文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公务员遴选真题参考文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公务员遴选参考文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一边是国货库存积压,一边是国人在全球扫货;一边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边是中高端供给不足……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更多充当一个加工厂的角色,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

但在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格力电饭煲在“饭局”中的胜利就是一个例子,它向我们表明,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是大势所趋。

中国制造曾是推动全球增长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当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深刻调整时,中国经济也步入“转型换挡”关键期,仅靠低成本加工已经无法让中国制造成为可持续增长的一个源动力。

而与此同时,人类正在迎来全新的“智”时代。

数控和智能化产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制造业发展的格局,不顺应时代发展,就会被社会无情淘汰,竞争的残忍从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衰落中可窥见一斑。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当然,中国“智”造并非可一蹴而就,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科技创新是关键。

低成本的加工“大厂”,带来的是实体经济
的低利润,伴随而至的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更严重的,是对中国制造质量的质疑。

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首要任务是要从加工代工走向自主研发,从低成本复制走向科技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并在全国揭开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幕。

确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抄袭永远无法超越,创新驱动发展,走向“中国智造”,制造“智”的产品,创造好的品牌,意味着企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

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工匠精神是基石。

中国“智”造,制造中国完美,需要一种敬业、精业、兴业的工匠精神。

从火药、浑天仪发明到两弹一星上天,从《本草纲目》到青蒿素,从都江堰到万里长城,从中华老字号到当代国字号工程,从算盘到银河号计算机……莫不是匠心独运的非凡创造。

这需要我们在这个快餐时代,保持恪守本分、善做善成的职业态度;保持笃守职责、质量第一的职业操守,保持创新创意、精益求精的开拓精神。

“信心是黄金”。

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民族自信是力量之源。

要破除中国制造等于“劣质低价”的偏见,只有靠实力打造优质品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创新道路上坚持,在工匠精神中坚守,更需要我们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自信。

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把航天员送进了太空,并研发出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转
化,中国“智”造,正在路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