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 化肥知识点(大全)经典

盐 化肥知识点(大全)经典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0.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时,发生的反应为C+ H2O ="=" H2+C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是多变一,故选项错误;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3.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Fe2O3+3CO 2Fe+ 3CO2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3NaOH+FeCl3== 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C.NaOH、NaCl、HClD.AgNO3、ZnCl2、Na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A.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Fe3+的水溶液呈黄色,得不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C.NaOH与HCl两种物质能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AgNO3与ZnCl2能结合产生沉,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酸钠与硝酸银可生成碳酸银的白色沉淀、与氯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盐酸放出气体二氧化碳,硝酸银还可与氯化钡、盐酸也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氯化钡降与碳酸钠、硝酸银形成白色沉淀而与盐酸不反应,盐酸与碳酸钠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与氯化钡不反应而无现象;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2 CO2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详解】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Fe2O3+3CO 2Fe+ 3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A.金属活动性:Fe>Cu
B.滤渣含有铁和铜
C.滤液中不含Cu2+
D.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铁是过量的,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铁和铜,所以A、铁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Fe>Cu,故A正确;B、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滤渣含有铁和铜,故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铁是过量的,所以滤液中不含铜离子,故C正确;D、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故D错误.故选D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C。
考点:气体除杂的某些反应原理
5.“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B.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D.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答案】D
【解析】
A、①处物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阴离子是氯离子,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即可。如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地热和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
【详解】
A、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滥用化肥可以污染水资源,应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故B选项说法错误;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3NaOH+ FeCl3=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2 CO2,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14.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
【详解】
A、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不能与H+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D、NaHCO3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
A、四种溶液中,只有硝酸银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形成白色沉淀,故A正确;
B、四种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才能产生气泡,因此不可能出现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的现象,故B错误;
C、四种溶液中,只有盐酸与其它三种物质反应能出现这样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C正确;
D、四种溶液中,只有氯化钡能与其它三种物质中的两种物质都形成白色沉淀而与另一种物质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故选B。
B、分解反应是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C、C+H2O高温H2+C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 )
A.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林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Na2CO3
HCl
BaCl2
---

----
Na2CO3

---

HCl
---

---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有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故选B。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下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B.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C. 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 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点睛】
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4.将N2、CO、HCl三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的CuO,假设每次处理均能完全反应(或吸收)。则最后排出的气体是( )
A.N2、COB.H2O(气)、N2C.N2、CO2D.HCl、C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灼热的氧化铜能够使一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而氮气跟它们都不起反应,所以最后排出的气体是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