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湖水质监测评价报告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班级:给水排水工程1班姓名:兰文俊学号:***********日期:2014.12.15目录一、调查目的及项目 (1)二、基础资料收集 (2)三、采样点的布设 (3)四、采样的时间、频率和方式 (4)五、实验方法 (5)六、实验数据 (6)七、质量保证 (13)八、水质评价 (14)九、个人总结 (19)一、调查目的及项目:(一)目的1、对郑大新区眉湖进行资料收集及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及评价。
2、对郑大新区眉湖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得到相关数据,为学校进行园林管理时提供基础数据。
3、为评价郑大新区眉湖水质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二)项目1、pH、电导率的测定2、COD3、总铬4、溶解氧5、BOD6、铜7、氨氮8、总磷二、基础资料收集:1、眉湖简介:2001年郑州大学高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30米到宽处的100米左右,长度为800米左右,半包围核心教学楼的西半部,西临厚德大道,东临湖滨路,呈长弧形,因其整体外形像眉,故取名为“眉湖”。
也是公认的“眉湖”,因此现在有两个眉湖,一个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内,一个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内,但现在通常指的是郑州大学高新校区内的眉湖。
眉湖又名“博雅湖”,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2、水体基本结构:眉湖采用的是循环水系统,包括局部的喷泉和上扬式曝气管的循环和整体的南北循环。
供水的水源有地下水和雨水两部分,其中地下水补给占主要部分,雨水来自处理过的贮存的雨水,贮存池在校园侧边杨树林。
供水水源头有两个:南端一个,北端一个;湖面较大,春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部门每三天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观赏鱼,为保证湖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整个湖共设计了11个潜入式曝气机,3个上扬式曝气机,采用交叉方位安置,不仅有充氧的功能,还能促进水的流动,防止湖水腐败。
湖分北、中、南三段,中段较长且水流和水质相对稳定,北端地势高(高10CM左右)相对比较封闭,南端因为设计有高低阶,因此南段和中段流通性好于北端和中段的流通。
3、可能的污染来源:绿化施肥、自身净化能力低、外来垃圾、饲养家禽。
三、采样点的布设:根据湖泊监测垂线和采样点的布设要求我们选择了在如图所示位置水面下0.5m设置了四个采样点。
图示:采样点四、采样的时间、频率和方式:1、采样时间:11月10日~11月12日附:天气状况2、采样形式:本次监测所采水样为混合水样。
在各个采样点分别用采水器进行采样。
盛放容器选择PE塑料水瓶。
3、采样人员:A点:魏浩轩、兰文俊B点、C点:杨靖伟、文傲哲D点:李钰琪五、实验方法1、水温、pH、电导率的测定 ················································仪器测定2、COD ·········································································重铬酸钾法3、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4、溶解氧 ············································································碘量法5、BOD5 ··········································································日培养法6、铜 ······································································吸收分光光度法7、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8、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六、实验数据:1、水温、pH、电导率的测定:2、COD:3、总铬:铬标准曲线绘制实验数据水样数据4、DO、BOD:5、铜:6、氨氮:标准曲线绘制实验数据水样数据7、总磷:以浓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理论公式可以表示为P=(c2-c1)/c3× 100%. (1)式中:P为加标回收率;c1 为试样浓度, 即试样测定值,c1 =m1/V1;c2 为加标试样浓度,即加标试样测定值,c2 =m2/V2;c3 为加标量,c3 =c0 ×V0/V 2:m=c0 ×V 0;m 为试样中的物质含量;m2 为加标试样中的物质含量;m为加标体积中的物质含量;V1 为试样体积;V2 为加标试样体积,V2 =V1 +V0;V0 为加标体积;c0 为加标用标准溶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