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词语运用

专题三:词语运用

专题三 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运用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1.(2016· 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 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 .... 和赞颂。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 的生活 .... 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 。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 .... 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 .. 膜拜 的待遇。 .. 解析:B项,“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细致。“小巧”意为小而灵 巧,“玲珑”意为精巧细致。句中用来形容细节,对象不符。
14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6)尊卑不当 例: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 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分析: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 的意见或作品。这是谦辞,只能用于形容自己,句中用于李校长,犯 了尊卑不当的错误。 (7)语意重复 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扑哧一声笑起来。 分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忍俊不禁”与后面的“扑哧一 声笑起来”语意重复。
10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8.(2014· 甘肃庆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是( )
A.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 的 ....
责任。 刚开始接到学校进行汉字听写比赛的通知时,我胸有成竹 —— .... 汉字谁不会写呢?然而比赛中,我总是提笔忘字,最后成绩之差,让我 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 .... B.进入复习攻坚阶段,同学们不但没有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垮,反而 越战越勇,对付难题的方法越来越多,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 .... . .... C.2014 年是甲午战争 120 年祭。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就像是一 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国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 主权。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 .... . .... 强!
观止 。 ..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 ....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 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 .... 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 ... 是 。 . 解析: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表褒义,而本句 显然是贬义。B项,“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表贬义, 而本句应该是表褒义。D项,“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 符合语境。
解析:C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与语 境不符。
4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4.(2015· 甘肃甘南)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2014 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 ..
解析:辨析词语运用的正误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词语的含义、适 用对象、使用范围、表意程度的轻重等;二是结合语境分析词语运 用是否存在重复、褒贬色彩是否恰当、表意是否与句意冲突等。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 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用在D项中形容游人不断不恰当,可 改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等。
12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词语(含成语)类试题常见设错类型及示例 (1)望文生义 例:老师看了小明的作文后,批评他说:“你的作文,漏洞百出,文不 加点,全篇都是逗号和句号。” 分析: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句中理解为 文章没有标点符号,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对象、范围和场合误用 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 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此句旨在赞美石刻作品 的精美,犯了对象误用的错误。
2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2.(2015· 甘肃武威)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 、气势恢宏的宇宙星 .... 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因为一 .... 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如砥 ,一泻千里 。 .... ....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 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 ....
5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5.(2014· 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由于地势高,能见度也特别高,远近景历历在目 。 ....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C.经过 14 年的建设,黄河风情线独具特色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 .... D.“兰州玫瑰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特别是开幕那天,游人鳞次栉比 。 ....
16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判断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与否 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此类题型是甘肃省各地中考卷使用 最多的题型。每道题目设置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一个句子并标注一 个加点成语。题干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和辨析。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 思,再结合文句意思来理解该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C项,“周道如 砥”原意是用来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现可用来形容道路 的平坦,畅通无阻。“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比喻文笔奔 放、流畅。而文句是指“兰新高铁”,与文句意思不符。
3
考题·体验感悟
11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8
D.今年索契冬奥会上,已斩获两枚金牌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赛程最 后一天迎来了收官之战,男子 500 米、女子 1 000 米、男子 5 000 米 接力轮番向金牌发起顽强冲击,但终因有选手赛场摔倒等原因而功 . 亏一篑 ,最终以 2 银 1 铜的战绩败了豹尾。 ... 答案:C 解析:A项,“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 前已有通盘的考虑;“难以置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 信,不容易相信。B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 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用在句中恰当。C项,“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 点的人或意见。用来形容“甲午战争”的教训使用不当。D项,“功亏 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的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用来 形容选手赛场上摔倒与奖牌失之交臂,使用正确。
13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3)褒贬不分 例: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 赞同。 分析: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 随着别人走。而此句中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是带有赞许、肯定 意味的,所以应该用含褒义色彩的成语。 (4)词义大小误用 例: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上网玩游戏、聊天,实在 令人担忧。 分析:金科玉律: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句中学校的 规章制度是可以改变的,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5)形近成语混淆 例: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分析:事倍功半:工作费力大,收效小。事半功倍:做事得法,因而费 力小,收效大。不可因两个成语形近而混淆。
9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A项,“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 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在本句中用错了对象。B项,“瞻前顾后”形容 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该词语用来形容课程改革前必须考虑周密, 使用正确。C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 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该语句中字画的遗失是意外造成的,不是空 谈,该词语运用不当。D项,“深入浅出”是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 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该词在句中使用不当。
8
考题·体验感悟
方法·技巧指导
考法·互动研析
即时·训练巩固
1
2
3
4
5
6
7
7.(2014· 甘肃天水)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栩栩如生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
B.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 下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 .... C.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北干旱 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 .... D.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中央宣讲团的同 志们紧密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所思所想,认真进行宣讲,努力 做到深入浅出 ,入脑入心。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