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
《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继陆游的《入蜀记》之后又一部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文学。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中国旅游地理学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并重,但在数量分析中不应用那种实用价值不高或过于繁琐的数学方法;(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其重点仍是旅游(即在外过夜的),但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这些“兼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
(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为研究主题。
(4)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5)理论与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1、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43)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往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入境(过夜)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览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3、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代表:普洛格分类:“自我中心型”人格将思想或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琐事,他们在旅游模式上趋于保守,偏爱“安全”的旅游地,经常多次重游“多中心型”人格则具有冒险精神,持有游览或发现新目的地的动机,很少去同一个地方旅游两次。
代表:日本田中喜一分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思乡之心交际之心信仰之心治疗需求保养需求运动需求知识的需求见闻的需求欢乐的需求买物目的商用目的代表:罗伯特麦金托什分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4、旅游动机的激发(49)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以下3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5、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5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6、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53)(1)感知环境观光动机是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但观光动机和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地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2)最大效益原则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7、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8、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在居住地附近旅游、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1、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性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A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其中:R 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i x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 越接近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B 、高峰指数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高峰指数可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n P 为高峰指数;1V 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n V 为在第n 个繁忙时∑=-=121212/)33.8(i i x R 100*)1(11V n V V P nn --=段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该指数的一个用途是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nP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nP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经验。
3、四类预测模型的要求和特征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专业技术要求低到中中到高高低到中数据要求或理性认识模型时间系列数据某时段数据加上原因关系时间系列、时段数据、原因关系和变化过程专家和有经验者数据精确度要求中到高高高低计算机设施要求小到中中高无合适预测水平短期短期到中期长期长期要求预测时间短期短期到中期长期中期到长期最适合解决的问题类型简单、稳定或周期性的问题有几个已知稳定关系变量的中等复杂问题有定量关系和反馈效应的复杂问题有定性关系和很强的不稳定性因子的复杂问题4、克朗蓬1966年第一个清楚地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分类(1)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107)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主类8种,亚类31种、基本类型155种(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3)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3、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的结果形式,可以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估4、评价的理论基础根据评价的着眼点,可以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两类:(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的评价。
其中,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价。
(2)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尺。
5、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4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1)专家学派基本观点: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实用价值: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2)心理物理学派基本观点:1、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2、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3、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实用价值: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于风景质量评估中的最为成熟的风景类型是森林风景。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基本观点: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实用价值:理论较成熟,但由于其研究重点在对于人类风景审美过程的理论解释,到目前为止,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使用(4)现象学派基本观点:1、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其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2、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
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小。
6、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的影响:(1)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如在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多雨季节去赏景,旅游体验会大打折扣;(2)气候状况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因此,一个自然风景优美、海滩状况极佳的地方,如果长年气候偏冷,夏天适合海浴的时间极短,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海浴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