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学概论4

翻译学概论4


• 结论: • 意义赋予符号,而不是赋予事物本身。 • 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
即:没有语言符号的帮助,仅仅从非语言 角度熟悉“干酪”,是无法推断出单词 “cheese”的意义。要引入一个不熟悉的 词,就需要一系列的语言符号。
• “对我们而言,不管是语言学家还是普通 的词语使用者,任何语言符号的意义都在 于将该符号进一步翻译为另一种符号,尤 其是那种‘显露的更为充分的’符号”。 (雅克布逊) • 例如: • bachelor(单身汉) unmarried man(未婚男人) (意义更为明确)
雅克布逊的语言共性论
(1)语言之间存在差异,但有些仍可以通过语 际表述概念。 • 例如:德语Geschwister,包含英语的 brothers(兄弟)和sisters(姊妹)两个意思;而 英语的children(孩童)在“I’ve got two children.”(我有两个孩子)一句中,如果两 个都是女孩,西班牙语会反映为特定性别 词hijas.
• 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
原语和译语语境意义的共同特征,即语境实体特征 越多,翻译等值关系的条件就越充分、越成熟。翻译 的目的就是“选择语境范围有最大的重叠可能性的译 语等值成分”。
转换 (shifts) ——“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 偏离了形式上的对等” ,分为:
层次转换(level shift)——指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的 成分,在目的语中的对等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 上。
1.1 Roman Jakobson’s (雅可布森)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
• Linguistic meaning •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aussure(索绪 尔)’s theory of linguistic sig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 雅克布逊从符号学的立场,认为解释语言 符号的方式分为三种: 1)可以将其翻译成同一种语言内的其它符号; 2)可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3)可以翻译成非语言系统的符号。
翻译分类
1.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或重述(rewriting),它用同种语言内的其他符号 来解释语言符号。 2.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或是真正的翻译(translation proper),它用其他 某种语言来解释语言符号。 3.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或是跨类翻译(transmutation),它用非语言系统 的符号来解释语言符号。
(2)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空缺,人们可以通过借词、 借译、造新词、语义转移和迂回表达等方法,对 词语进行修饰和扩展。 例1(语义):在东北西伯利亚楚科奇族 (Chukchee)新标准语中,“螺丝钉”被译为 “旋转的钉子”,“钢”----“硬的铁”,“铁 皮”---“薄的铁”,“粉笔”---“写字皂”, “钟表”---“敲打的心”。 例2(语法):连词and、or,也可译为不同形式。
• 例1: • cheese(乳酪):声学上的能指(signifier) • 标示了“由凝乳制成的食物”这一概念 (所指,signified) • 这对能指与所指之间并没有任何固有的理 由。
• 例2: • Ambrosia(仙果)和nectar(甘露):即神的食 物和神的饮料 • 见过?吃过? • 只是从语言上熟悉“Ambrosia(仙果)和 nectar(甘露)”以及“gods”(神)----享用 这些东西的人。 • 因而,我们理解这些词,知道在怎样的语 境下可能用到这些词。
• 关于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1.把语言学作为自己研究的蓝图,接受其基 本框架结构和核心概念。 2.关注同时代的语言学家,如奥斯丁、赛尔、 皮尔斯、格莱斯、弗斯、韩礼德等人的语 言学理论,应用于其翻译研究。 3.他运用语言学家韩礼德( Halliday )的理论
• the concept, the meaning, the thing indicated by the signifier. It need not be a 'real object‘ but is some referent to which the signifier refers. • Features: A signifier without signified has no meaning, and the signified changes with person and contex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is arbitrary (任意性). In French, 'mouton' means both 'mutton' and a living 'sheep', whilst the English does not differentiate.
对翻译的不同语言层次进行描写研究,采用统 计方法对所观察到的对等现象进行归纳,相当 细致周密。“论翻译转换” (Translation Shift) 一文就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典型表现。
• • • •
Catford的主要翻译理论观点: 一. 翻译的性质 二. 翻译的类别 三. 翻译的对等问题
一.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语言学
二. 翻译的分类
1. 根据翻译的范围(extent),翻译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指原文文本的每一部分都要用译语文本的材 料来替代)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指原语文本 的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是未翻译的,只需要把它们简单 地转移并掺合到译语文本中即可)。 根据翻译的层次(levels),即语法、词汇、语音、词形 等,翻译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指原语的 语法和词汇被等值的译语的语法和词汇所替换)和有限 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指原语的文本材料仅在一 个层次上被等值的译语文本材料所替换)。 根据语言的“等级”,即词素、词、短语或意群、分句 或句子,翻译可分为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是建立在单词“级”上的等值关系)、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不受限制,可以在上下级阶变动, 总是趋于向较高级的等级变动,甚至比句子更大)和意 译(free translation,介于逐词翻译与意译之间)。
翻译的语言学派
对等与等效
contents
Time: 1950s-1960s Representatives: • 1. Roman Jakobson’s (雅可布森) 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 • 2.John Catford (卡特福德) (伦敦学派) • 3.. Nida(奈达) • 4.. Newmark(钮马克)’s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语义翻译与交际 翻译)
1.罗曼· 雅可布森 (Roman Jakobson)
•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翻译理论家 • 原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 国籍。 • 1959年,发表著名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 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与翻译、翻译的 重要性及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被奉为 翻译研究的经典论著。
Roman Jakobson‘s (雅可布森) equivalence
• Central idea of Jakobson’s equivalence: ‘substituting messages in one language not for separate code-units[signifier] but for entire messages[signified] in some other language’ • (以一种语言的讯息来代替另一种语言的讯息, 而非个别代码单位。) • Equivalence is achieved at the level of signified rather than signifier
这一分类方式是对翻译本质的高度概括。
雅克布逊:关于“意义对等”
• 关于语际பைடு நூலகம்译层面上,词语意义对等: “代码单位之间通常不存在完全对等。” (Jakobson) • 例如: • cheese(乳酪)≠ syr(俄语)或Käse (德语) 理由:代码单位“syr”并不包含“农家鲜 乳酪”(cottage cheese)的概念。
翻译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并借用韩礼德系统语 法对语言的描述分类,应用层次、范畴以及级阶的语 言学理论作为论述语际转换的理论根据,力求科学地 对翻译中转换规律、翻译等值、等值的条件和方法进 行阐述。
• 翻译的界定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字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 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 "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 关键词:对等语 •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defining the nature and conditions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确定对 等语的性质和条件)
2.
3.
他认为意译是打破原文级阶上的限制,在更高级阶 上求得等值。由于意义是“关系的总网络”,翻译必 须考虑形式关系和语境关系。
形式关系(formal relations)—— 同一语言中一种形式条目与 其他形式条目之间的关系,而种种形式关系构成其形式意义 (formal meaning)。 语境关系(contextual relations)—— 语法或词条与这些条目 所处的文本语境的语言上的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与“特定的 语言形式有关的情景因素的范围,就构成了该形式的语境意义 (contextual mean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