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媒介素养2、传播媒介的类型3、把关人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
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45分)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反应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15分)1、媒介批评2、理论新闻学3、新闻自由简述题(20分)1、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论述分析(15分)1、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新闻业务名词解释(20分)1、新闻采访2、新闻敏感3、导语4、提问写作题(3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篇报纸消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800。
今年61岁的刘荣升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外公为著名剧作家陈俊卿,享誉一时,父亲刘麟童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荣升4岁登台,演出过多场传统戏和现代戏。
后来到原天津市京剧二团工作。
随着二团被取消成立艺术中心后,刘荣升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梦想决定成立自己的剧团。
2000年7月,经过天津市文化局演出处批准,刘荣升京剧团正式成立,剧团由团长兼主演刘荣升负责并一人承担风险。
刘荣升说,剧团刚成立时,根本摸不清市场是怎么回事,就摸索着走。
有时戏还没演作为团长自己先搭钱,有时演了戏还赔钱,那种滋味挺不好受。
虽然有压力,但他逐渐看到了剧团的希望:“观众喜欢京戏,我们演戏一准有人看。
”2003年的一天,天华景剧场邀请刘荣升京剧团去演出。
这里硬件不错,但是个“冷园子”,没有知名度,而且是在六楼。
刘荣升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包场。
“那时,包场才几百元,如果赔了,就算我的。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演出当天,观众爆满,当天演出收入达3000多元。
随着刘荣升京剧团名气的逐渐变大,演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10年来,剧团在水上公园、天乐戏院、中华曲苑、民族文化宫、滨湖剧院、天华景剧场等先后演出过一大批剧目,深受观众欢迎,接到外地剧场的演出邀请也常年不断。
刘荣升说,10年来,剧团基本上是20多个人,大家风雨同舟,拧成一股绳。
面对困难,全团没有一个人后悔“下海”走了市场之路。
有一次在水上公园演出,天下大雨,刘荣升以为演员们不会来了,可到了演出现场却看到演员们都站在雨水中,等待着他的发令。
刘荣升告诉记者,为了让观众看得起戏,剧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低票价,最初是5元,现在是10元。
此外,剧团能够根据观众的要求随时更换场地,演出剧目也很灵活,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各级部门为民营剧团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大力支持,才有了剧团海阔凭鱼跃的空间。
天津市第一家民营剧团——刘荣升京剧团10年来坚持闯市场,为发展和繁荣京剧艺术大胆探索,靠市场养活剧团,受到戏迷认可。
经过10年的发展,剧团已经从当初每年演出只有五六十场的“小树”,长成享有一定知名度、年演出量高达200多场的“大树”。
(以上为大致内容) 新闻史名词解释(15分)1、《万国公报》2、“两刊一报”3、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简述题(20分)1、什么是“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2、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论述分析(15分)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大体上有几种?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试论述之。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专业课入学考试要求体现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水平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合格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功底、良好新闻职业道德和扎实专业知识及综合业务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理论以及新闻传播技能技巧的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和新闻传播实务的操作为命题主要方式。
专业课考试分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两部分实施,分别命题和计分,每部分各150分。
三、考试内容专业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1.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传播起源2.新闻传播的本源3.新闻的特征和新闻的定义(二)新闻传播过程1.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2.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三)新闻传播的要求1.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2.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3.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4.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5.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四)新闻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2.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和角色权利4.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五)新闻传播受众1.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2.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3.受众的权利与责任(六)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1.新闻媒介的演进2.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3.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功能4.新闻传播的现代化(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1.新闻传播事业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3.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八)新闻传播效果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2.传播致效的原则与方法传播致效的原则传播致效的方法3.影响传播致效的因素(九)新闻传播调控1.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条件2.新闻传播自由3.新闻传播调控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专业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实务与传播实务两个方面的主要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公关、广告、新媒体等实务环节的涵义与适用范围,熟悉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一)新闻采访1.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1.新闻写作2.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3.新闻角度与新闻语言4.新闻结构、导语、背景及结尾5.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2.新闻的确认3.新闻的梳理与修改4.新闻的标题5.报道的配置与合成6.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2.新闻评论的要素3.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4.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五)以新媒体(web2.0)为核心技术的媒体环境1.web2.0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2.web2.0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3.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媒介地位和信息控制(六)现代广告的运作环境和特征1.现代消费者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2.现代广告的媒介创意和媒介策略3.现代广告的策划原则和效果评估(七)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现状2.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规律3.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