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应首先考虑推荐干扰素治疗
应该治疗的患者? 应该治疗的患者?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免疫控制期 免疫逃避 HBeAg+ve HBV-DNA HBeAg–ve
<
><
>
ALT
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 无活动携带者状态
治疗
HBeAg阴性 阴性 慢性活动性肝炎
应该治疗的患者? 应该治疗的患者?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免疫控制期 免疫逃避 HBeAg+ve HBV-DNA HBeAg–ve
治疗慢性乙肝的用药选择 建议1: 建议 :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应当首先考虑追 求更高的治疗目标,优先考虑选择持续应答率 较高的药物。 对于确定选择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可以首 先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组织学改善 HBe 血清转换 HBeAg 消失 HBV DNA 转阴 HBsAg 血清转换 HBsAg 消失 生存率 提高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专家建议
背 景
• 由于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对于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 对于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配合要求更严,《中华传染病杂志》编 辑部于2007.3.22召集全国传染病和肝病领域的部分临床专家在 上海举行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题研讨会。 • 会议上主要就干扰素临床应用中常见的有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 的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同意最后完成《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专家建议》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临床研究完善了以往普通干扰素的研究 中的某些不足,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提供 了亚裔病人的资料,具有更高的指导临床应用的价值。
HCC 生存
随访:平均11年(中数6.6年;范围:1.1-16.5年) * vs 对照组
Lin et al. EASL 2005 and 2006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乙肝: 阳性乙肝: 核苷类似物治疗 阳性乙肝 更强的HBV DNA抑制没有增加 抑制没有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 更强的 抑制没有增加 血清转换率
派罗欣治疗在亚洲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联合应答 阴性乙肝患者中联合应答* 派罗欣治疗在亚洲 阴性乙肝患者中联合应答
*停药后 周ALT 复常和 HBV DNA <20,000 拷贝 停药后24 拷贝/mL毫升 停药后 毫升 派罗欣)单药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40KD)(派罗欣 单药治疗 派罗欣
40
33%
获得HBeAg 获得HBeAg 血清转换的患者 血清转换的患者(%)
30
28%
20
10
17/60 70/211
0
<派罗欣剂量的 派罗欣剂量的90% 派罗欣剂量的
(<7776µg) µ
≥派罗欣剂量的 派罗欣剂量的90% 派罗欣剂量的
(≥7776 µg)
Lau et al. EASL 2005
亚洲患者延长疗程有利于 HBeAg和HBsAg的血清转换 和 的血清转换
经48 周1 和 24周2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40KD) (派 罗欣) 治疗的亚洲患者3 ,停药后6个月时研究比较显 示: • HBeAg 血清转换率= 45% vs 38% • HBsAg 血清转换率= 3% vs 0%
Roche data on file
派罗欣延长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预初研究 阴性慢性乙肝的预初研究 派罗欣延长治疗
• 13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患者接受了派罗欣60周或派罗欣 12周随后派罗欣联合拉米夫定48周 • 主要研究终点:是第84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 结果:13例患者中
1.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5×109/L、或中性 粒 细 胞 计 数 ≤ 0.75×109/L 、 或 血 小 板 计 数 ≤50×109/L,应下调聚乙二醇干扰素剂量至135µg 继续治疗,或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并加强监测。 如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 数≤0.5×109/L、或血小板计数≤2.5×109/L,应当暂 停使用,待以上指标回升后再从小剂量开始治疗。
时间
Adapted from Marion Peters. AASLD 2006.
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 阳性CHB随访 年的长期结果 随访11年的长期结果 干扰素治疗 阳性 随访
IFNα治疗患者 (n=233) 肝硬化 18% P=0.041* 3% P=0.011* 98% P=0.003* 未治疗对照组 (n=233) 34% 13% 53%
干扰素治疗时机的把握
建议4: 建议 :
2. 对于ALT水平明显升高(>10×ULN)、考虑使 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
– 应当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ALT和胆红素水平 ALT 的动态变化,同时可以适当给予护肝药物等对症和支 持治疗。 – 一旦ALT水平开始下降,特别是降低到10×ULN以 下,则可以开始启动干扰素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按推荐剂量或先从小剂量开始。
拉米夫定 HBV DNA 消失· (%) ALT复常 (%) 复常 组织学改善(%) 组织学改善 HBeAg血清转换 (%) 血清转换
44 41–72 49–56 16–18
安慰剂
16 7–24 23–25 4–6
阿德福韦
21 48 53 12
安慰剂
0 16 25 6
恩替卡韦
67 68 72 21*
<
><
>
ALT
监测
治疗
监测
无活动携带者状态
治疗
HBeAg阴性 阴性 慢性活动性肝炎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
干扰素治疗时机的把握
建议4: 建议 :
1. 对于长期轻度ALT水平升高(ALT 1-2 X ULN)或正常的 患者:
– 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有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癌家族史、HBeAg阴 性、B型超声或CT检查提示肝脏有慢性病变,建议肝活检。 – 如果活检显示有明显肝脏病理改变,建议使用包括干扰素在内 的抗病毒治疗。
80 60
71% 49% 43% 40% 43%
患者 (%)
40 20 0
18/42 31/63 19/48 20/46 10/14
B 基因型
C
≤2
>2–≤5
>5
ALT基线水平 ULN) 基线水平(x 基线水平
Piratvisuth et al. APASL 2005
干扰素治疗剂量和个体化调整 建议5: 建议 :
et al. N Engl J Med 2005 2 Cooksley et al. J Viral Hepatol 2003 3 Piratvisuth et al. APASL 2006
1 Lau
派罗欣的早期应答和晚期应答患者
早期应答-在24周前出现HBeAg血清转换,并且疗效持续至治疗结束后24周 晚期应答-在24周后出现HBeAg血清转换,并且疗效持续至治疗结束后24周
派罗欣® +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
Lau et al. NEJM.352;26:2682-95.
干扰素治疗的个体化问题 建议2 建议
在选择干扰素治疗时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发生应答与否或发生应答的时 间等具体情况,在《指南》基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适当 调整药物剂量、疗程、监测和随访时间,必要时可调整 治疗方案。
派罗欣治疗HBeAg血清转换的病人中 血清转换的病人中 派罗欣治疗 9-11%出现 %出现HBsAg转换 转换
HBeAg 血清转换 HBeAg 和 HBsAg 血清转换
40
32%
30
87/271
27%
74/271
病人 (%)
20
19%
52/272
10
9%
8/87
11% 0%
8/74 0/52
0
派罗欣® + 安慰剂
40
周之前) 早期应答 (24周之前 周之前 周之后) 晚期应答 (24周之后 周之后
30
32% 33%
(29/87)
患者 (%)
20
67%
10
(58/87)
87/271
0
PEGASYS
HBeAg转换后巩固治疗的价值:HBeAg阳性 转换后巩固治疗的价值: 阳性CHB 转换后巩固治疗的价值 阳性
30
干扰素或核苷( 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 HBeAg血清转换后的 血清转换后的HBsAg 消失 血清转换后的
HBsAg 消失率
50 40
累积HBsAg消失 %
基于免疫的治疗 停药后24周 • PEG干扰素 3–8% 干扰素 直接抗病毒治疗1年治疗中 • 阿德福韦 0% •拉米夫定 ≤1% •恩替卡韦 ≤1%
干扰素治疗剂量和个体化调整 建议5: 建议 :
2. 治疗后达到我国《指南》中定义的“完全应答”标 准患者,应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必要时可适当延 长疗程;“部分应答”患者应当继续治疗,直至“ 完全应答”,再维持治疗,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疗程。
干扰素治疗剂量和个体化调整 建议5: 建议 :
3. 如果治疗6个月仍未出现治疗应答,应当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根据患者意愿和配合程度来决定下一步治 疗策略。 如果患者的HBV DNA,尤其是HBeAg定量呈现逐步 和进行性下降时,判断可能对出现HBeAg血清转换 有较重要的意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建议继 续观察治疗3个月(总疗程至少12个月),再根据患 者应答情况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
干扰素治疗时机的把握
建议4: 建议 :
3. 对于ALT水平明显升高(>10×ULN)、考虑使用 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必须有具有丰富干扰素临床 治疗经验的专家实施或指导下实施。治疗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