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薪酬体系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薪酬体系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校内分配制度介绍
2011年6月9日
提纲
一、我校职工薪酬体系的总体模型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我校教职工薪酬体系的总体模型
1、基本构成
我校教职工 薪酬体系
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区域补贴
校内津贴
其他
基础职务 津贴
岗位 津贴
业绩 薪酬
a.校内津贴中体系中增设高级技师岗位和标准 b.在职人员基础职务津贴按照陕西省公务员津补贴新标准50%提高。 c.岗位津贴保持分配基数不变的前提下,正处教授及以上岗位津贴系 数提高25%,副高副处及以下岗位津贴系数提高30%。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2、我校目前校内的分配制度
2004年确立校为: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
我校目前的校内津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本科生学费,科研对学校的贡献 主要在于学校声誉和研究生培养水平,对校内津贴收入方面贡献不大。
学校鼓励教师教学、科研并行,但是首先能够站稳讲台,然而现行制 度中,科研工作对教师在职称评审、奖项申报、个人待遇方面的作用远远 超出教学工作,实质性利益的驱动使得许多青年教师从开始就逐渐远离了 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科建设作为我校发展的龙头,在业绩津贴范畴中确未有体现,虽然 学院在进行二次分配时会考虑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但由于缺少学校制度 层面的鼓励,客观上促进学科建设的力度还是不够。我校目前以电子信息 学科为特色,涵盖工管理文等学科,学科范围及学科内涵仍需进一步提升 以推动学校发展战略。因此,应该从薪酬体系中应该给予学科建设工作支 持和保障。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近几年来,我校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始终坚持“认真贯彻、积极探 索、稳步推进、保障有力”的思路,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 多得、优劳优酬”的基本原则,较好地发挥了薪酬制度的保障和激励功 能,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对校内津贴制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分析,深入了解职工对津贴 制度的需求和建议,充分征集各级教代会代表反馈的意见,调研兄弟高 校一些好的经验和实践,在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我校校内津贴体系的基 础上,发现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与各位进行商榷,希 望得到大家的宝贵建议。
2011年,陕西省调整了离退休人员补贴的标准,离退休职工待遇进一 步提高,我校也及时按照新标准调整了离退休职工待遇。同时认为在职人 员的基础职务津贴与陕西省公务员津补贴标准挂钩,也需提高,且在职人 员收入水平需要保持与离退休人员间的平衡关系,为此,在仔细分析、认 真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决定进一步调整校内津贴体系和标准,具体为:
目前,学院对于教师的额定工作量规定差别很大,有的学院教师完成 了很多教学科研工作量,却始终拿不到学校规定的岗位津贴。但另外的学 院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均很少,确很容易得到学校规定的岗位津贴,这 实际上造成了校内教师间的不平衡。应该考虑根据学科的类别,划分教师 类型,每个类型由学校统一规定额定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只要达到,就可 以获得学校的标准津贴,超过部分可以获得业绩津贴。这一方面保护那些 努力工作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多劳多得,另外一方面可以适当平衡学 院管理人员的收入,减少其获得更多业绩津贴的可能性。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1、校内津贴体系与国家基本工资体系的衔接问题
目前的校内津贴制度和国家基本工资制度在体系划分上属于并行,工资 体系中专技系列分为十三级、管理系列分为十级,而校内津贴体系中教师系 列岗位划分为九档,管理划分为十档,且校内津贴体系岗位等级的划分与国 家工资体系对应关系不明确,例如国家工资体系中副高和中级各分为三个级 别,而我校的制度中均设同一档次。
在保持分配基数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各岗位津贴系数,副高副 处及以上岗位的系数提高20%,副高副处以下岗位的系数提高25%。
教学编制计算中,生师比由14:1调整为16:1,宏观上降低了教师 总编制数,减少了各单位教学缺编补贴。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③ 2009年,校内津贴结构调整,岗位津贴分配基数上浮。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2004年的文件构建了我校校内津贴制度的总体框架,明确了校内津 贴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津贴的组成及核拨标准、岗位设置及津 贴等级的确定、聘任与考核、津贴的核拨与发放及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 的内容,其中校内津贴的结构、岗位设置及等级、分配过程、业绩津贴 计算办法作为核心内容,一直为推动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激励教职工 工作积极性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内津贴的结构:校内津贴由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组成。岗位津贴 是上岗人员完成岗位职责规定的任务后所享受的津贴,业绩津贴由各单 位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及性质参照学校有关规定自行发放(主要考虑职工超
额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科研基地等方面的贡献)。
分配过程:根据“重心下移、二级分配”原则,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体制,加大学院的人事分配权限。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我校业绩津贴中教学缺编补贴的计算办法中,对教学水平和质量基本 未体现,仅仅依据学生数和课时数进行计算,这一方面不能鼓励广大教师 深入钻研教学技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申请教学成果方面的奖励;另外 一方面影响到了各学院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因为学院在保证教学任务的条 件下,人数越少,获得的缺编补贴更多,由于缺编补贴不考虑教学的效果 和质量,会使得部分学院产生消极应付的心理,仅仅考虑任务数量,不考 虑任务完成后的质量。
a.校内津贴中增设基础职务津贴项目,标准对应陕西省公务员津补贴 的50%。
b.工勤岗位按照等级确定了新的岗位系数。 c.保持岗位津贴系数不变,分配基数提高50%。 d.取消了原管理干部中的 第8档和第10档。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④ 2011年,增设高级技师岗位,基础职务津贴按照陕西省公务 员津补贴新标准50%调整,岗位津贴系数进一步提高。
① 校内津贴结构:基础职务津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 ② 分配过程:校聘关键学术岗位人员由学校直接按月发放校内津贴, 聘期结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其它职工的基础职务津贴根据职工上岗 及考核情况,由学校直接按月发放,不纳入二次分配。岗位津贴由各单位 按月上报进行预支。年终核算时,岗位津贴按照各单位人员结构、考核结 果、在岗情况按照标准计算,业绩津贴按照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和 人事处核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汇总后扣除预支的部分 后统一核拨至各单位,由单位按照二次分配方案进行分配,分配结果报送 人事处核对后发放。
– 主要体现工 作人员工作表 现和资历。在 国家未出台具 体办法之前, 学校继续执行 现行的校内津 贴制度
– 主要体现 工作人员的 工作环境和 特殊岗位条 件
(岗位、等级) (资历、年限) (水平、业绩) (区域、环境)
提纲
一、我校职工薪酬体系的总体模型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2、业绩津贴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的问题。
按照国家对绩效工资的定义,绩效工资主要体现的是贡献和业绩, 鼓励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在我校目前的校内津贴制度中,业绩津贴的设 立就是为体现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但是按照现行业绩津贴制度的计算办 法,科研业绩津贴中对科研成果的层次、类型、水平确定的不同的系数, 对优劳优酬有所体现,然而体现的程度不够,因为学校发展更需要有影响 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对于一些普通层面的科研成果奖励应该 降低或取消(例如一般核心期刊论文,EI检索论文等),而对于能够迅速提 升学校声誉和实力,学校急需的科研成果应该加大奖励力度(例如国家级科 研奖项、Nature、Science等高档次期刊发表的论文),另外,对于论文的影 响因子、他引次数等指标应该进一步细化奖励办法体现差别。
目前,学校用于奖励的科研的经费已达到教学业绩的1.5倍,如果从高 校人才培养和首要功能考虑,教学工作的奖励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应考虑 适当调整教学和科研奖励的比例关系,或考虑对于学院的科研也应该列入 考核的范围,规定学院额定的科研业绩点,超出部分给予奖励。
三、校内分配制度中的难点
4、额定工作量的问题。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岗位等级及系数:学校岗位总体划分为教师岗位、管理干部和其他 专业技术岗位二大类。教师岗位等级分为三档九级,管理干部和其他专 业技术岗位分为三档十二级。具体的等级及系数见表1。
业绩津贴核算办法:业绩津贴由教学缺编补贴、科研业绩点补贴及 人才引进奖励补贴组成。教学缺编补贴计算依据的是教学单位应有教学 编制数和实有教学编制数的差额,主要考虑教学工作中的超额工作量。 科研业绩点补贴根据单位实际科研成果总量按照相应的系数计算,主要 引导各单位积极组织科研人员承担更大更多科研项目、产出更高水平科 研成果。人才引进奖励补贴是鼓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对当年引进的博 士学位教师,每引进一名奖励一个缺编补贴。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表1:2004年确定的岗位等级及系数: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② 2007年,岗位津贴系数提高,教学编制计算办法调整。
2007年,经过仔细调研,并深入了解各高校职工的待遇水平,认为 我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职工的收入水 平一直未进行调整,不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影响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经过学校多次研究讨论,决定适当提高职工 的校内津贴水平,同时对教学编制计算办法进行调整,以便进一步鼓励 学院积极引进人才,具体的办法为: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③ 基础职务津贴标准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④ 岗位津贴系数
二、我校校内分配制度解析
⑤ 校内津贴发放结果饼图(2011年)
业绩津贴 31%
基础职务津贴 22%
岗位津贴 47%
基础职务津贴 岗位津贴 业绩津贴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