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急救护理》PPT课件
分享内容
1
概述
2
皮肤的基本功能
3
烧伤的基本知识
4
烧伤急救原则
5
常见创面的处理
• 烧伤急救是烧伤治疗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为使 伤员尽快脱离现场、尽量减少污染、抢救生命 打下基础。 烧伤早期处理包括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入院 后的初期处理。一般情况下,正确早期的急救 处理可以减轻烧伤损伤的程度,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
• 手掌法:以病人的手掌为标准,五指并拢为1%
大面积烧伤的划分
• 成人:经 典标准:1、 3、5
临床标准:3、 5、8
小儿:经典标 准:5、15、 25
烧 伤分度
一度 红
二度疱.
三度皮肤全坏 掉
烧伤深度的估计
四度 四 分 法
分类
I度 红斑型
损伤深度
表皮层
临床表现
愈合过程
红斑,轻度红、肿、热、 2-3天后症状消失,以后脱屑, 痛,感觉过敏,无水泡, 不留疤痕 干躁,局部温度稍增高
• 2、降低残废率 • 3、降低死亡率,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的烧伤治
愈率已经达到98%左右。
皮肤
• 人体最大和最重要的器官 • 面积大约2平方米 • 厚度大约 从0.5到 4.0mm • 皮肤的组成分为
- 表皮 - 真皮
皮 肤结构
皮肤的功能
• 保护屏障 • 调节体温 • 传递感觉 • 呼吸、排泄 • 合成维生素D • 免疫作用
休克期临床表现及护理
• 尿量:是烧伤休克期观察指标中最简单、最灵敏、 最有效的观察指标。1 ml /kg /h
• 以往的标准是成人50ml/h,小儿1ml每公斤体重每 小时。但一个体重80公斤和一个体重50公斤的患 者采取同样的标准显然是不恰当的。
• 观察内容:量、色、比重。 • 尿量要每小时记录,保持1 ml /kg /h,不能忽多
忽少,比如患者24小时总尿量为2000ml,似乎比 较满意,但可能有时每小时尿量很少,甚至无尿, 这也是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的表现
休克期临床表现及护理
• 烧伤后呼吸的观察应作为入院后首要 的观察指 标,第一要排除的是吸入性损 伤,因为烧伤休
克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体液是逐 渐渗出到体外, 这给临床救治留有余地。而 吸入性损伤导
• 值此世纪之交,展望烧伤防治的未来,主要有三 大任务,即三个降低。
• 1、降低发生率,就世界范围来说,烧伤的发生率 在逐年增加,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创(烧)伤仅 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患,居于第三位。在创伤 中,烧伤目前所占比例虽不高,但是,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冶金、化学工业、交通事业迅速发 展,烧伤事故比例也逐年递增。
9×2 9×3
9×5+1-(12-年龄)
烧伤面积的估计
• 新九分法面积估计口决:3、3、3, 5、6、7, 13、13会阴1,5、7、13、21(成年男性)。
• 女性臀部相对大而足小,在女性为6、6、13、21。 • 儿童双上肢、躯干烧伤面积计算同成人,头部相
对占体表面积较大,下肢较小,头面颈部面积=9+ (12-年龄),下肢面积=46-(12-年龄)。比如 一个3岁小儿,头面颈部烧伤后面积为18%,较成 人的9%超过一倍。这在烧伤后补液量的计算中有 重要的意义。
若无感染或受压,3-4周后愈 合,先结薄痂,脱落后 由残留上皮附件或创缘 上皮爬行生长愈合。愈 合有疤痕增生,若创面 感染或受压,加深则为 III度
局部呈皮革样,腊白或碳 3-4周后,焦痂自行分离,出
化,感觉消失,表面干
现肉芽组织,范围大者
躁,痂下水肿,可出现
需植皮才能愈合,愈合
树枝状血管栓塞。拔毛
烧伤基本知识
面积的计算
大面积烧伤 的划分
烧伤分度 深度的判定
烧伤面积计算(九分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头颈 双上肢
躯干 双下肢
部位 发部 面部 颈部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躯干前 躯干后 会阴 双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占成人体表% 3 3 3 7 6 5 13 13 1 5* 21 13 7*
占儿童体表% 9+(12-年龄)
II度 (水疱
型)
Ⅲ度
浅II° 真皮浅层
深II° 真皮深层
皮肤全层,皮下 甚至肌肉和骨质
剧痛,感觉过敏,水疱形 若创面无感染或受压二周左
成
右愈合,无疤痕,可有
疱皮薄,基底潮红,水肿
色素沉着
明显,渗出多,拔毛痛,
局部温度明显增高
可有亦可无水疱,基底微 湿,苍白或红白相间, 疼痛,但不如浅II°创 面剧痛。有水肿,拔毛 试验有疼痛,局部温度 略低
致的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很快就 能致患者于死地。
• 血压 :早期血压常在正常范围,随着血容量 • 继续减少,逐渐下降。 • 脉压逐渐逐渐缩小(30毫米汞柱以内).
• 末梢循环情况 : 四肢末梢冰冷,肢端苍白,股 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细弱等,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延长。
小儿烧伤深度的判定特点
老年烧伤深度的判定特点
深
低温烧伤深度的判定特点
度
判
定
肢体不同部位烧伤深度的
判定特点
烧伤分期
–休克期
–感染期
–恢复期
休克期
• 休克期定义:一般是指烧伤后48---72 克都称为休克期。
小时 内 无论病人是否发生休
• 休克期是否发生休克,与救治是否及时到 位、病人的烧伤面积和深度有直接关系
往往留有疤痕或因疤痕
试验不痛,且易于拔除。 增生挛缩而致畸形
局部温度低。环形III
度焦痂可形成窄缩
液体复苏治疗
• Evans公式(1952年) • Brooke公式(1953年) •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不但补充晶体液,而且补充胶体液。晶胶比例1:1 • 2毫升(%TBSA. ㎏),基础水分2000毫升
• 建立了一支新型学科,培养一支日益壮大的烧伤 专业队伍,使我国烧伤救治研究事业稳定而又迅 速发展。
.较早提出了从“整体出发,维护患者自身抗病能 力”的治疗指导思想。因此,我国形成了比较完 整、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中西医结合的 一套烧伤治疗方法,及时推广、普及,并在普及 基础上,不断提高。
展望
• 烧伤急救知识作为急诊护士独立性功能范围内 的工作。护士必须学会烧伤急救知识。
烧伤外科主要成就
• 烧伤一直是属于基础外科范畴。它独立形成一个 新兴学科,从全世界范围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不久的事。在我国是在1958年上海成功抢救 钢铁工人 以后发展起来的,至今已40年,是一门年轻学科, 但是,发展迅速,已跻身于世界烧伤研究先进行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