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
通过近期的网络学习,我对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先将收获总结如下: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是:
1、通过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结构,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结构,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入学习,获取知识不在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和延伸了学习空间,让学生离开教室或校园也能继续学习。

(例如老师可推荐一些学习课件,学生可在课下(在微机室)预习新知复习旧知,同时放假期间也可在自家里的电脑上学习。

)
2、通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表现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是信息(事物)表现出来的特征、显示出来的现象。

从单媒体到多媒体,从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变孤立为关联,必然会改变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其学习行为,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学生与学习终端之间的交互活动承载了学生的一部分认知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获取、处理更多的信息知识。

(例如一些英语对话可通过flash图片、音频、视频来学习,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表演时也有参照。


3、通过改变学习资源的分布形态与对其的拥有关系,改变了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

当代教育突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其实质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
和人们对它的拥有方式。

信息的高度对称性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削弱了教师的权威者地位,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自学掌握大部分知识,使教师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4、通过提供了行为主体的智能代理功能,改变了学习的系统生态。

网络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中虚拟导师、虚拟学伴、虚拟团队、虚拟教练、虚拟班友提供行为主体(教师或学生)的智能代理。

这些智能代理是对人脑智能的延伸、强化和补充,改变了以往学习主体之间及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生态。

如,电子交互产品或通过模拟现实情境,或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学习主体交互,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

(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已接近于自己的课堂,在某一方面可能会胜于自己的课堂。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