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 K926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 目 : 教 育部 人文 社 会科 学重 点 研究项目重大项目 ( 04JJDzh016) 成果。
念和区域经济概念 , 但其强调的 重点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 前者 以都市区为基础 , 核 心是众多都 市区在 空间上 的毗邻 和有机 连 接; 后者则以城镇为基础 , 核心是 众多城镇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和 功能上的相互作用。由于都市区 强调的城乡之间的紧密联系 , 乃 是工业化、 城镇化发 展到一定阶 段之后的产物 , 因而 可以把都市 连绵区看作是城市群发育的高级 阶段, 而把城市群看 作是一般意 义上的城镇密集区发育的高级阶 段。日本学者定义的大都市圈和 国内一些经济学者所定义 大都 市圈 、 ( 大 ) 城市经济圈 , 若从 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来看 , 基本 上类似于这里的 城市群 概 念。 这样, 如果我们把城 镇密集区看 作是一种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的一 般概念 , 那么就可以 将城镇密集 区的发展演化划分为三个阶 段: 城镇孤立发展阶段、 城市群( 大都 市圈) 阶段、 都市连绵区 ( 大都市 带) 阶段。 基于上述认识, 本文对 城市 群做出如下定义 : 在 一定规模的 地域范围内 , 以一定 数量的超大 或特大城市为核心 , 以众多中小 城镇为依托 , 以多个 都市区为基 础, 城镇之间、 城乡之间紧密联系 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城镇密度的城 市功能地域。结合我国城镇群发 育的实际和向都市连绵区演化的
表1 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沿 海 京津冀北 辽中南 福厦 山东半岛 长株潭 中 部 武汉 中原 吉中 哈大齐 西 部 成渝 关中 年末总人口 ( 万人 ) 7570 58 2624 93 5968 53 2807 99 2148 12 3897 40 1249 66 3056 20 3895 75 1871 61 2318 51 8337 48 2165 90
1 城市群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自 20 世纪早期苏格兰城市 规 划 和 教 育 家 格 迪 斯 ( P. Geddes ) 提 出 Megaloplis 和 [ 1] Conurbation 两个 概 念以 来 , 城 市连线或连片发展的现象就成为 学者们研究的重要主题。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 特 曼 ( J. Gottmann) 用 Megaloplis 特指美国东北海岸的都市区的独 特 集 群 ( the unique cluster of metropolitan areas) 以来, 人们对都 市区、 城市群或城镇密集区、 大都 市连绵区或大都市带的研究有了 [ 2] 长足的进展 。如周一星在 1988 [ 3] 年提出了都市连绵 区概念 , 在 2000 出版的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 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一书 中 , 周一星等进一步明确了都市 区、 都市连绵区 ( 即大都市带) 的 概念及我国建立都市区概念的意 义和方法, 并提出了我国都市区 [ 5] 界定的具体指标和标准 。而在 2001 年出版 的 中 国城市 群 ( 第 二版 ) 中, 姚士谋等则将城市群 概念中地区经济核心由特大或大 城市提升为超大或特大城市, 强 调城市群是一个区域空间、 自然 要素和社会经济等要素组成的有 机体, 具有网络性的基本特征, 是 [ 4] 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实体 。 显然 , 都市 连绵区和城市群 虽然均是特殊的区域城镇体系概
单位 : % 土地面积 省区 47 58 30 42 78 15 55 37 33 19 46 99 13 27 31 18 35 18 60 12 33 35 36 85 26 90 GDP 省区 85 77 81 27 79 00 89 08 81 13 66 47 32 95 59 84 53 92 94 84 75 12 82 86 74 38
我国主要城市群发育的基本状况 ( 2002 年 ) 土地面积 ( 万 km2 ) 10 02 5 47 16 91 8 17 4 11 7 33 2 81 5 80 5 88 8 80 15 17 20 91 5 54 GDP( 亿元 ) 20444 76 9565 29 8994 96 4862 17 3798 71 7014 23 1430 42 2977 54 3326 02 2130 21 2916 11 5673 01 1514 36 城市数 ( 县级市以上 ) 49 18 21 19 11 30 7 16 23 14 12 24 8 人均 GDP ( 元) 27006 36440 15071 17315 17684 17997 11446 9743 8538 11382 12578 6804 6992 经济密度 ( 万元 km 2 ) 2040 1749 532 595 924 957 509 513 567 242 192 271 273
城市发展研究 12 卷 2005 年 4 期 Urban Studies Vol. 12 No. 4 2005
11
城市群
苗长虹 等 : 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
潜力 , 本文对我国城市群的界定按如下原则来进行 : ( 1) 至少有一个人口在 2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或一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或两个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特大 城市 ; ( 2) 与核心城市的通勤距离不超过四个小时 ; 2 ( 3) 区域范围应达到 2 万 km 以上 ; ( 4) 建制市的数 量不少于 5 个; ( 5) 为便于统计处理, 地级市所辖的 所有县( 市 ) 全部纳入 ; ( 6) 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相对公 认的名称和区域范围。
城市发展研究 12 卷 2005 年 4 期 Urban Studies Vol. 12 No. 4 2005
市群则紧随其后, 分别成为京津冀北城市群、 珠江三 角洲城市群的重要支撑。而中西部地区的 7 大城市 群, 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沿海 , 一方面需要其依托各 自广阔的经济腹地 , 加快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 另一 方面也需要以各自的经济板块为基础 , 积极发展区 域经济合作, 特别是与沿海城市群的合作。 3 2 长三角、 珠三角和京津冀北三大城市群在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北城市群经 济总量远远超过其它城市群, 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 的 GDP、 工业生产总值分别突破 20000 亿元和 30000 亿元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北城市群的 GDP、 工业生产总值也接近或突破 10000 亿元。 2002 年三 大城市群 GDP 占我国 GDP 的 37 22% , 其中第三产 业增加值占全国的 45% , 人均 GDP 分别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 3 30、 4 45、 1 84 倍 , 2000 2002 年 GDP 按当 年价格 计 算的 年 平 均 增 长 率分 别 为 15% 、 13% 、 11% 。三大城市群也是我国吸引利用外资最多的地 方, 2002 年, 长三角、 珠三角和京津冀北三大城市群 实际利用外资分 别达 178 亿美元、 116 亿美元和 94 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 同类指标的比率均超过了 70% 。社会 消费品零售 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占到全国的 1 3 左右。 三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仅占我国的 3 37% , 但聚集 了我国 12 58% 的人口 , 创造了全国 37 22% 的 GDP,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3 3 山东半岛、 成渝、 中原、 吉中城市群发展势头迅猛 2002 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各项总量指标都仅仅次 于京津冀北城市群, 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和京津冀北城 市群持平 , GDP 达 7014 23 亿元, 占山东省的 66 47% , 占全国的 6 69% , 2000 2002 年平均增长 速度高达 12% 。该城市群有望发展成为黄河经济板块乃至东 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成为带动山东 省、 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 , 成 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 [ 6] 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 成渝、 中原、 吉中城市群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 2000 2002 年三者 GDP 的增长速度均达到了 11% 。 如 成 渝 城 市 群 的 总 量 规 模 大, 2002 年 末 总 人 口 2 8337 48 万人, 土地面积 209098km , GDP 达 5673 亿元 , 分别占四 川、 重庆二 省市 合计的 70 78% 、 36 85% 、 82 86% , 其中 GDP 占到全国的 6 53% 。成都、 重庆是 西部仅有的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两个, 其综合经 济实力居西部大中城市前列。成渝两市毗邻, 空间距 离仅 300 km, 是国内典型的双核心城市群。成渝地区
城市群的经济总体实力决定了该城市群在区域 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表 1、 表 2、 图 1 及中国城市群经济总量对比图 ( 图 2) ,
表2 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沿 海 京津冀北 辽中南 福厦 山东半岛 长株潭 中 部 武汉 中原 吉中 哈大齐 成渝 关中 年末总人口 全国 5 89 2 04 4 65 2 19 1 67 3 03 0 97 2 38 3 03 1 46 1 80 9 17 1 69
注 : 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2003 、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3 、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2001 。
3
3 1
发展态势总体分析
城市群发展呈现 三大梯队、 四大板块 态势
可以将我国城市群分成 三大梯队 : 第一梯队是长 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北 3 个具有全国意 义的国家级城市群 ; 第二梯队是山东半岛、 成渝、 辽 中南 3 个具有区域意义的城市群; 第三梯队是中原、 关中、 武汉、 吉中、 长株潭、 福厦和哈大齐 7 个具有省 区意义的城市群。
文章编号 1006- 3862( 2005) 04- 0011- 04
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
Th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al situations of China s urban agglomerations 苗长虹 MIAO Changhong 王海江 WANG haijia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