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十章 生物制品分析-LLQ解析
第二十章 生物制品分析-LLQ解析
迁移率、分子量
(3)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
相载体(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以固相载体 上的蛋白质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 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 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对供试品的抗原 特异性进行检查。
(一)疫苗类 1、细菌类疫苗 由有关细菌、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减
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亚单 位疫苗。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吸 附破伤风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型脑 炎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疫苗等。
(一)疫苗类 2、病毒类疫苗 由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
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
(二)抗毒素及抗毒血清(免疫血清类)
抗毒素(抗毒血清):用细菌类毒素或毒素免疫 马或其他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和肉毒抗毒素等
(二)免疫血清类 抗菌(抗病毒)血清:用细菌、病毒本身免
疫马或其他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 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银环
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炭疽血清、 抗狂犬病血清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 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 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 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 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1、细菌类疫苗
2、病毒类疫苗 3、联合疫苗 4、双价疫苗及多价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三部)项目: 1. 品名(中文通用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 2. 定义、组成及用途 3. 基本要求 4. 制造 5. 检定(原液、半成品、成品) 6.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7. 使用说明(仅预防类含此项)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有效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确证 (二)有效成分的均一性、纯度检验 (三)有害物质及残余杂质的控制 (四)高效、灵敏的生物活性及比活性实验方法
(四)需做效价测定 生化制品多数可通过含量测定,以表明其
主药的含量。但对某些药物需进行效价测定或 酶活力测定,以表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
(五)要用生化法确证结构 在大分子生物药物中,由于有效结构或相
对分子质量不确定,其结构的确证很难沿用元 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方法加以 证实,往往还要用生化法如氨基酸序列分析等 方法加以证实。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 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 疫苗等。
3、联合疫苗 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原液按特定 比例配制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疫苗或活疫苗。 伤寒副伤寒甲乙联合疫苗、吸附 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 减毒疫苗等。
4、双价疫苗及多价疫苗 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种但不同型(或群)抗原合 并组成的疫苗。 双价肾综合症出血热灭活疫苗等。
脂凝胶中扩散,由近及远形成梯度,当两者在比 例适当处相遇,发生反应,反应的沉淀物因其颗 粒较大,在凝胶中不再扩散,形成沉淀带。
(2)免疫电泳法 琼脂平板电泳和双相免疫扩
散两种方法的结合。将抗原样品 在琼脂平板上先进行电泳,使其 中的各种成分因电泳迁移率的不 同而彼此分开,然后加入抗体做 双相免疫扩散,当两者在比例适 当处相遇,发生反应,形成沉淀 弧。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有别于其他商品, 强调其特殊性:
1、安全性:安全使用,副作用小 2、有效性:使用后能产生相应的效力 3、可接受性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一)鉴别试验 (二)杂质检查 (三)安全性检查 (四)含量(生物学活性或效价)测定
第三节 鉴别试验
(一)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新技术: (1)免疫双扩散法 凝胶中进行的固相沉淀反应。抗原抗体在琼
生物制品分析概论
生物制品: 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
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种类
(一)疫苗类 (二)抗病毒及抗毒血清类药物(免疫血清类) (三)血液制品 (四)重组DNA制品 (五)诊断制品
(一)疫苗类
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经 组织培养后加以处理制造而成。
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三)血液制品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经特异免疫
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 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 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
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
(四)重组DNA制品
(四)重组DNA制品 1、细胞因子类:重组人干扰素等 2、生长因子类: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 3、激素类: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4、酶类: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 5、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 6、单克隆抗体: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
二、生物制品生产的特点
(一)来源于生物体 (二)制造过程涉及生物材料和生物学特征 (三)工艺存在易变性和安全性问题
三、生物制品的全程质量控制
危险因素:异源物质、不稳定、易受微生物污染 全程质量控制:原材料、生产过程、最终产品
(1)严格遵守GMP标准 (2)建立完善的制造检定规程 (3)建立各生产工序相适应的检定方法、标 准操作细则(SOP)
(五)诊断制品 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
的制品。 毒素、诊断血清、分型血清和因子血清等。
分为: 1、体外诊断制品 2、体内诊断制品
第二节 生物制品分析特点及质量要求
一、生物制品分析的特点
(一)需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大部分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
核酸、多糖类等),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几 千至几十万。对大分子的生物制品而言,即使 组分相同,往往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产生 不同的生理活性。所以,生物制品常需进行相 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二)需检查生物活性 在制备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时,有时因工
艺条件的变化,导致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失活。 因此,对这类生物制品除了用通常采用的理化 法检验外,尚需用生物检定法进行检定,以证 实其生物活性。
(三)需做安全性检查 由于生物制品的性质特殊,生产工艺复杂,
易引入特殊杂质,故生物制品常需做安全性检 查,如热原检查、过敏试验、异常毒性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