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08,45:264-268. [10]韦代杰.广西宜州市厚皮甜瓜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长江蔬
菜,2012,11:29-31. [11]陈丹,范万新,陈豫梅.广西厚皮甜瓜气候条件分析[J].广西气象,
2006,27(2):27-29.
(上接第 12 页) 该部分课程由学校总体设置,具体培养人文社会科 (论文)管理方面,严格实施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以及全过程
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服务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研发能力,能在
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石油化工企业、科研单位等企事业单位
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咨询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培养规格或培养要求,这些将成为决定
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除了要求学生具备通用标
科技信息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马会强 姜虎生 李 爽 胡春玲 赵国峥
[摘 要]在我国积极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背景下,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明 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旨在突出办学特色,紧跟环保产 业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环境工程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2.2.3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设计 环境工程专业继续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毕业设计(论 文)环节时间为 32 周,题目类型分为工程设计型、科研实验型、环境咨 询型、企业生产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自主选题,其中工 程设计型、科研实验型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环境咨询型、企业生产型 以企业导师指导为主,学生均能够直接参与工程设计和咨询、污染设备 运营等的实际项目环节中,实行项目全过程参与。此外,在毕业设计
治措施[J].南方园艺,2012,23(3):52-54. [6]韩美艳.桔梗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D].郑州:郑州大
学,2010. [7]穆华荣.食品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21-56. [8]孙昌华.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实事求
是,2007,5:65-67. [9]竞中梅.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哈密瓜产业发展[J].新疆农业科学,
[1]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 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2]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 论坛,2011(7):29-32.
[3]张秋根,陶友青,陈素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特色化构建[J].江西化工,2011(1):49-51.
前言 为提高工程教育质量,适应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势,2006 年 5 月,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我国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的帏 幕[1][2]。2013 年 6 月 19 日,我国被正式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 这对于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升我 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012 年 7 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启动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筹备工作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专业项目,我们在核查专 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一致性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课程体系 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合规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 力,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可达性。为此,本文根据环境 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探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做法以及经验,供同行参考与切磋。 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4],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 行核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较规范”。现有课程体系虽是按照教育部高等 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 范》为依据进行设置的,但课程体系反馈在培养目标、培养毕业生能力 方面的作用、定位等尚不清晰,没有形成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一一对 应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设置“较落后”。现有课程体系仍主要围绕污染控制 工程设计与处理等末端问题进行设置与教学[5],课程设置尚未深度体 现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理念转变,以及环境保护服务产 业快速发展而引起人才需求的转型趋势。 (3)课程体系设置“欠特色”。现有课程系统虽然已经开设了石油 石化产业特色方面的课程,但这些课程教学内容还稍显“独立”,尚未真 正融入石油石化行业上、中、下游环境保护产业中。 (4)课程体系设置“欠职业”。现有课程系统虽然开设工程设计、工 程施工技术方面课程,但尚缺少工程师职业操守、素养方面所需要的职 业道德、法律、经济与合同等方面课程。 2.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1 专业培养目标确立与培养要求解析 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也是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与最终实现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重 新定位过程中,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外出走访等形式调研已通过专业 认证兄弟院校、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环科院、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咨询公 司、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能源环境化工领域的专家学者、环境工程专业 毕业生(5 年以上)等部门、人员,了解环境保护行业发展状况、工程人 才需求状况,以及需要毕业生掌握的知识能力要求等。综合考虑,我们 将培养目标定位在:突出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将环境污染“末端治理”与 “源头预防”技术相结合,紧密结合环保产业发展,增设环境咨询服务领 域等。培养目标确立为: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 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咨询、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 行石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咨询、
[4]王信群,刘辉,钱晓耀,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 专业课程体系[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9):83-85.
[5]冯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 25-26.
[6]王五洲,田晋平,郭亚兵,等.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环境工 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2):135-136.
3.结语
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该环节包括: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包括环境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基础和污染控制类实验)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充分听取和采纳环保行业专家、企业的意
认识实习(含仿真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自主创新等环节。改革 见基础上,重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建立了培养目标、毕
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与循环
经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基础、环境生物技
术。专业选修课:化学工艺学概论、环境监理概论、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石油加工基础、环境系统分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项目工程管理、科
技文献检索。其中:化学工艺概论、石油加工基础、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准要求的 10 种能力外,还需注重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环境污染及防治、环境咨询、环境生态及资源
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石油化工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工艺的设计
方法,具有对环境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
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6)公共、公选课程
(下转第 16 页)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 2012 年教改项目(编号 345);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编号 GZ201219);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改项目(编 号 QJ201101)。 作者简介:马会强(1982-),男,黑龙江萝北人,博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学方面的研究。
过程中我们注重实验室的开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环境工程学科下属 业生培养能力一一对应的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体
的辽宁省石油化工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均向 系,新修订的课程体系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础上,更突出了
本科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科研项目内容或自拟研究内容,通过申 石油石化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了环保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强化了
主要体现培养目标中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其他特色课程主要支撑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监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工程设
计与管理等环境咨询服务领域的能力培养,以及工程经济与法律等知
识要求。
(5)专题教育课程
雷锋精神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
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养成教育。
(上接第 13 页) 号:对任意 n 重指标 α =(α1,…,αn) ,( αi 均为正整
数),记 | α | 为多重指标 α 的“长度”,即:|α| = α1 + ⋯ + αn 。令 Dα 表示高
阶混合偏导算子:∂1α1⋯∂
αn n
。
例子:设 α 为 n 重指标。证明:存在与 α 有关的正数 Cα ,使得对于
2.2.1 课程设置
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及实验和化学类课程及实验,
其中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2)工程基础类课程
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C 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工
技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
(3)专业基础类课程
包括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及实
验、专业外语、环境监测(双语)及实验。为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该
部分设置特色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及实验、AutoCAD 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