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1•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或反对自由放任)的原因。

答: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内部的某些因素,可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进行调节消除,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

而新古典经济学派析纸币与信用扩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

认为经济循环起因于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

两个学派最明显的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因而,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并且突如其来的干预可能使经济走向更大的非均衡。

2•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三大心里规律作用,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导致有效需求补足,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不足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在经济从非均衡走向充分均衡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内,政府的干预的各种手段,可以补足社会的有效需求缺口,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减损,因此,政府的干预是有益而且有必要的。

2•“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萨伊定律)答: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业),而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2、方法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服了“二分法”,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

另外还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3•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

(综合体现)答: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相结合一一最显著的理论特征。

②将凯恩斯所强调的短期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长期分析相结合。

③将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与新古典经济学所主张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相结合。

④将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⑤将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方法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

⑥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

4•新古典综合派“混合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混合经济的概念。

答:混合经济: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体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混合经济理论体系: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

三个模型所构成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一支出模型:对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论的描述。

IS—LM模型:体现了凯恩斯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为一体的方法论指导思想,同时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融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考虑到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经济现象。

总需求总供处權住5•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主要。

答:①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就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而新古典综合派则全面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解释凯恩斯理论。

②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应当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则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

③新剑桥学派认为,价值具有客观的”和物质的”的基础,应当回到古典经济学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出发点上;新古典综合派则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将主客观因素混为一体的均衡价格论。

④新剑桥学派认为,收入分配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并且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新古典综合派则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论。

5•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异同。

答:(一)一致性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一一相同基础(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2 )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存在(3)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即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二)差异性(1 )工资和价格粘性一一工资和价格刚性(2)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一一原凯恩斯主义所忽略,试图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使新凯恩斯主义突破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工资和价格弹性与市场出清假设。

6•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征、政策主张以及非市场出清、菜单成本、工资和价格粘性等概念答:非市场出清:指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市场出清。

重新达到市场出清之前,市场就处于非出清的状态。

菜单成本: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还包括顾客抱怨成本及一些机会成本。

由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这类成本也称为菜单成本”。

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特征:新凯恩斯主义特别强调经济体系的不完全性,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对称信息等来分析特定的微观市场(劳动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然后根据这些微观市场特征(工资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从严格的微观基础出发去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彻底的逻辑一致与统一。

为凯恩斯主义奠定了微观基础,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由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有积极的稳定作用。

但新凯恩斯主义并不强调“微调”。

具体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7..以米尔顿沸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①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②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影响产量,在长期内,产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数量只决定物价水平。

③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

④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可变的,因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⑤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受到破坏。

所以,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8•现代货币主义为什么主张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答:货币是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最重要因素,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

正确的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根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因而,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把控制货币供给量作为惟一的政策工具,实行“单一规则”或“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

一一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和通货膨胀。

区别: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一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一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达到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以调整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达到增加或减少总需求的目的。

③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由政府公开宣布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又称固定规则”;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则是由政府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根据经济情况相机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政策或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性政策。

9.比较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答:(1)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货币需求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利率是主要因素);弗里德曼则认为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有多种,包括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恒久性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2)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由于投机动机的作用而极不稳定;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与恒久性收入存在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由于恒久性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流量,因此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

10•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减税的区别。

___________答:①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总供给;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总需求。

②供给学派主张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支出,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主张在减税的同时增加政府支出(或最起码不能减少政府支出),以充分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供给学派主张减税的原因、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原因:①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妨碍人们工作积极性、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

②高边际税率导致储蓄和投资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③高税收和高福利减少了对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刺激,阻碍了贫困的改善④高边际税率扼杀了个人投资者的革新、发明、创造的精神。

一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大危害。

政策主张:1•供给学派提出刺激供给的最主要的政策主张就是减税。

①企业所得税边际税率的削减,会使投资增加,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的削减,有利于刺激劳动者工作的经济潜力,增加劳动的供给,进而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供给。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减低也有利于增加储蓄。

2•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社会福利支出①减少赤字,平衡财政收支;②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拉弗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答:“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用于解释其减税理论的依据和工具。

“拉弗曲线”表示税率同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如图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收。

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税收也为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是不可取的。

当税率上升到100 %时,这意味着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将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因此,政府的税收也为零。

•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IX域(如图中的OF范闱内)时*政府税收随若税率的提高而境加*在E点,政府税收达封最大;但当税率解过这一区域.进入更高区域〔如图中的F—100%范围内)时,政府税收随着税率的提高反减少,这一区域称为-税辛禁区化由于总存在能产牛同样税收枚葫的两种税辜(如圈中的A和B点.G和D点)「因氐当税率水平处于“禁区材时.政府减锐井不会碱少政府的稅收收入"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政策无效命题的理论依据(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