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物理学史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物理学史课件






A.甲实验装置中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瞬间 B.乙实验装置中铜盘匀速转动时 C.丙实验装置中磁铁匀速向下穿过线圈时 D.丁实验装置中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
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 变化.丁实验装置中线圈虽然是闭合的,还是运动的,但回路中 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2 高效演练·能力跨越 1.(多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 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 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 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 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 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密立根(美国) 焦耳(英国) 奥斯特(丹麦) 安培(法国) 楞次(俄国)
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用 磁感线描述磁场
电磁感应定律 E=nΔΔΦt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 e 的电荷量
实验得出焦耳定律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研究得出安培定则 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并和焦耳先后发现了焦耳定律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物体,重的物 体下落快,B 项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C 项错误;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D 项错误.
答案:A
4.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自己设计并动手做了几十个实验, 其中所设计实验过程不能成功观察到电流计有电流的是( )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题述要求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到最直接的结论.由 于斜面上先后铺垫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可理解为斜面越来越光 滑,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 1、2、3,即依次升高, 所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 高的位置,选项 A 正确.B、C、D 选项都不能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 比直接得到,选项 B、C、D 错误.
答案:A
高考演练 1.牛顿在总结 C·雷恩、J·沃利斯和 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 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 与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 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
解析:油滴处于悬浮状态,其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竖直向下的重 力和竖直向上的电场力的合力为零,由题图可知:电容器内的电场方 向竖直向下,故悬浮的油滴带负电,选项 A 错误;由平衡条件可得: qE=mg,因无法确定油滴的质量,故根据该方程无法求出油滴所带的 电荷量,选项 B 错误;因无法确定油滴所含电子的数量,故无法直接 测量电子所带的电荷量,选项 C 错误;所有带电油滴的电荷量都是元 电荷的整数倍,选项 D 正确.
答案:D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 说法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它是人类整个自然 观的基石
B.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 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第谷对行星运动的观察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应用严密的数 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能互相平衡,D 项正确.
答案:D
2.物理学家密立根在 1907~1913 年间经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 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其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显微镜观察在电 场中悬浮的油滴,可计算其所带电荷量,则( )
A.图中能刚好悬浮的油滴带的是正电荷 B.可以根据 Eq=mg 求油滴带的电荷量 C.通过该实验装置可直接测量出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D.不同油滴所带电荷量虽不相同,但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 数倍
1.(多选)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牛顿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 的原因 C.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 场 D.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 正确;牛顿 认为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B 正确;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附 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麦克斯韦提出了电 磁场理论,C 错误,D 正确.
答案:ABD
2.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 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 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 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 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 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 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核心自查
科学家
成就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
伽利略(意大利)
一样的,与质量无关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英国)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光的棱镜色散
卡文迪许(英国)
测定万有引力常量 G 的值
开普勒(德
发现了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k 的值
法拉第(英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