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欣赏_巴洛克、清教徒及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欣赏_巴洛克、清教徒及古典主义文学.
• 第一,政治化,宣扬统一王权。 •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强 调个人责任和义务。 • 第三,批判贵族,资产阶级与教会的腐化 庸俗,移风易俗。 •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 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规 定剧本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 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24 小时)。
巴洛克文学艺术的特点:
• 华丽怪异,激情颓废,充满享乐主义和宗 教性的神秘色彩。 • 代表作: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 如梦》。
清教徒文学
• 英国17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家庭,青年时代曾闭 门攻读文学6年,渴望摘取诗歌桂冠。后来 有感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精神,积极投身 清教徒运动,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 申辩》等政论文。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为代表,英国和德国均受其 影响。 •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高乃依的《熙 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是古典主义悲剧的 典范。 • 《熙德》通过公民义务与个人爱情的冲突,表现 理性战胜情欲的主题。 • 《安德洛马克》塑造了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遗 孀安德洛马克机智勇敢的性格,肯定了理性高于 一切的思想观念。
•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 旧约· 创世记》和《新 约· 启示录》,其中上帝被描述成暴君形象,撒旦 被塑造成革命清教徒形象,体现了弥尔顿惊世骇 俗的反叛精神。 • 《复乐园》取材于《圣经· 新约· 路加福音》,通 过耶酥拒绝魔鬼诱惑的故事,表现信仰高于一切 的革命气节。 •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 士师记》,表现了参 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7世纪资产阶 级革命者的化身。
•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 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 形容词。 •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 于法国。 • 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的音乐、绘画、 建筑和文学的风格,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 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 内容等。
巴洛克文学
在文学上,巴洛克文学表现了一种病态的 人生哲学以及悲观主义的情绪。它惯用的 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 能为力和顶礼膜拜。 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然后传到英、 法等国。 代表人物:马里诺(意大利) 贡戈拉(西班牙) 卡尔德隆(西班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呀!对一个情人的心灵,这是多么惨酷啊! 我越知道他功劳大,我对他的爱情越是增加, 但是我的责任感永远高于一切, 无论我的爱情多么深,我也要请求判他死刑。
她要求国王答应让所有的武士同罗狄克决斗,谁胜了罗狄克 她就嫁给谁。国王同意了她的请求。这时,一个在追求施曼 娜的贵族青年堂· 桑士表示愿意和罗狄克决斗。在两人决斗的 时候,施曼娜坐立不安。一会儿,堂· 桑士把剑捧到她的脚下, 施曼娜以为是堂· 桑士向她报捷,对罗狄克的满腔爱情便迸发 而出,她就怒斥他杀死了罗狄克。这时刚好国王驾到,听到 了施曼娜的真情流露。堂· 桑士也讲述罗狄克如何击落了他手 中的剑却饶过了他的命,是罗狄克要他来向施曼娜报告决斗 经过的。施曼娜终于当众承认她是多么爱罗狄克,但她还是 怕别人议论。国王这时作出最后的判决,两人应当结婚,只 是婚期得延后一年,在这期间,罗克要统率军队推进到摩尔 人的国土里去。罗狄克欣然接受了。
十七世纪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
1 法国是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 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成为 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这种服从王权的 政治格局促成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2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国家, 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徒文学成为英 国文学的主潮。 3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阻碍 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远离现实的巴洛 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熙德》中的一个场景
古典:模仿古代
(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名称缘来:在文艺理论和 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 模仿古代, 师法古人,重视格律。 代表人物: A.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代表作:《熙德》 B.拉辛:《安德洛玛克》 C.拉封丹:《寓言集》 D.布瓦洛:《诗的艺术》(文学理论)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高乃依
古典主义悲剧的发 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的代表是高乃依 (1606-1684),他在 悲剧中塑造的英雄形象 有炽烈的感情和坚强的 意志,体现了古典主义 的道德原则。在艺术方 面,戏剧场面宏伟壮观, 冲突集中,结构简炼、 严谨,他善于从尖锐、 细致的心理冲突中展示 人物性格。
• 高乃依最重作品是1636年公演的《熙德》。 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罗狄克和施曼娜彼此相 爱,但因为父辈的仇恨而陷于难以解脱的 困境:施曼娜的父亲曾打了罗狄克的父亲 一耳光,他要儿子为他所受的奇耻大辱复 仇。这时,罗狄克陷入了激烈的内心冲突。
《 熙 德 》 中 中 罗 狄 克
他终于杀死了施曼娜的父亲。在这之后他毅然到施曼娜跟 前去求她杀死他。这时候的施曼娜因罗狄克勇于保卫家族 的荣誉反而更爱他了。施曼娜也是极看重家族荣誉的人, 她强忍着对罗狄克的爱情要求国王处死他。恰好这时候摩 尔人攻入西班牙,在有关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罗狄 克奉国王的命令带兵击退了敌人,他成了民族英雄,人民 呼他为“熙德”(cid,即“大将军”)。但他回来后施曼 娜仍然要求国王处死他:
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 要替父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 这一方鼓动我报仇,那一方牵住我的手臂。 ……或是背叛爱情, 或是忍辱偷生; 这两者都使我痛苦无穷。 …… 父亲,情人,荣誉,爱情 一方面是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柜的爱情! 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他理智占了上风,他自问说: 竟任凭西班牙在我身上, 加上个不能善保家声的不肖之子的名气吗? …… 既然今天是我父亲受了侮辱, 侮辱者尽管是施曼娜的父亲, 我们也不应该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