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2014版)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2014版)


可用实验室盛装过浓溶液的瓶作采样瓶。通常我
们使用500ml的高压灭菌的细口瓶采样。

2.容器及瓶塞、瓶盖应能经受灭菌的温度。



3.容器洗涤:将容器用自来水和洗涤剂洗 涤,并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后,用10%盐酸溶 液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 净。 4. 容器灭菌:分干热和高压蒸气灭菌两种。 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 h;高压蒸气灭 菌要求121℃下维持15 min,高压蒸汽灭菌 后的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 凝水烘干。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
酶底物法

大肠埃希氏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 解四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MUG )使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 产生荧光的原理,来判断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氏菌。 定性试验、定量试验(10管法、51孔定量盘法) 培养基:EC-MUG 黄色有蓝色荧光者为阳性 水样不变黄有蓝色荧光者不属于阳性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者进行计算,若只有 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
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 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 效。若大于或等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总数。
性报告。阳性进一步接种EMB、乳糖发酵管。

纸片法: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5 cm×5 cm大肠菌群快速 检测纸片两张,分别粘贴在茶具内、外缘口唇接触处,约 30 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置37℃培养箱内培养 24 h后进行观察。结果报告
茶具大肠菌群发酵法检验步骤

推测性试验:将测定细菌总数剩余的检样倒入双料乳糖胆 盐发酵液中,置36±1℃培养24h观察结果。

将采来的1:10样品涂抹液(棉拭子涂抹)充分混 匀,再取1:10样液1mL于9mL的NS中充分混匀为 1:100样液。两稀释度各吸样液于两个平皿中,每
计数菌落数。

同时做空白对照。
茶具细菌总数结果报告
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0 单位:cfu/cm2

茶具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GB/T 18204.3-2000)
茶具大肠菌群检验

发酵法:取测定茶具菌落总数剩余样品,倒入双料乳糖胆 盐发酵溶液中,置37℃培养箱内培养24 h后进行观察。阴

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结果报告

撞击法
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皿菌落数/(采样器流量*采样时间)
结果单位: cfu/m3

自然沉降法
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均每皿菌落数 结果单位:cfu/皿
茶具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GB/T 18204.2-2000)

采样: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在茶具与口 唇接触的内外缘涂抹50cm2,既1-1.5cm高处一
养箱内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1mL水样中的菌落
总数。
水源水

以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稀释液。

•吸取1:10的稀释液1 mL注入盛有9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
管中,混匀成1:100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1:1
000,1:10 000稀释液筹备用。如此递增稀释一次,必 须更换一支1 mL灭菌吸管。

用灭菌吸管取未稀释的水样和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水样 1 mL,分别注入灭菌平皿内。

以下操作同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菌落计数方法: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 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两个平板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应以
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 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 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然后再 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圈。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
子放入10mL生理盐水内,4h内送检。

此液作为1:10
茶具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将采来的1:10样品涂抹液(棉拭子涂抹)充分混 匀,再取1:10样液1mL于9mL的NS中充分混匀为 1:100样液。两稀释度各吸样液于两个平皿中,每
皿1mL。最后注入营养琼脂,置36±1℃培养48h
2013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微生物指标
生活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宾馆微生物指标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指标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2000) 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指标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
性,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 状红晕为阳性。
毛巾、床上卧具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GB/T 18204.4-2000)
涂抹法:25 c㎡(5 cm ×5 cm)面积范围;床单、被单在上下
两部各25 c㎡面积范围内有顺序地来回涂抹,将棉拭子放人
10 mL生理盐水内,4h内送检
戳印法
毛巾、床上卧具细菌总数涂抹法 检验步骤

EMB分离培养

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 36 ℃±l 培养箱内培养18h~24h,观察菌落形态,挑取
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证实试验。

•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紫红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镜 检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 生物检验技术
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采光、照明
、噪声等室内环境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二)顾客用品用具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三)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水质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 •(四)公共场所饮用水(包括:自备水、直饮水、二次供水 )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总大肠菌群

定义: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是卫生学上的概念,不是细菌分类学概念,它
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
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 并非完全一致。

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柠檬酸 杆菌属等的细菌。
水样保存方法

黑暗处,4℃,4h内检测。

如有游离余氯应在采样瓶消毒前每125ml加
0.1mg硫代硫酸钠溶液(10%)。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1.平皿计数法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菌落总数的 测定。
菌落总数

指在一定条件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
间、pH、需氧性质等),1mL水样中所含菌落的总

如果所有平板上都菌落密布,不要用“多不可计”报告, 而应在稀释度最大的平板上,任意数其中2个平板1cm2中
的菌落数,除2求出每平方厘米内平均菌落数,乘以皿底
面积63.6 ,再乘其稀释倍数作报告。

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 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 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 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1“报告方式”栏)。

水样采集

单独采样。 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 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

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
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

末梢水采集:采样前用酒精灯灼烧对水管口进行消毒,放 水约5分钟后采集水样约玻璃瓶的80%。容积整个过程要 快,稳。不要让水流过大,以免溅出,管口不要与瓶口接 触,收集完应马上将瓶塞旋紧。
复发酵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
most probable number,最可能数)检索表,
报告每1 00 mL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MPN)值。


•稀释样品查表后所得结果应乘稀释倍数。
•如所有乳糖发酵管均阴性时,可报告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注意稀释度)。
耐热大肠菌群计数
数。
检验步骤

生活饮用水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 mL充分混匀的水样,
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 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
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 混匀。每次检验时应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 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培

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个/10 L 个/10 L
<1 <1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采样的原则: 1. 采集的水样,必须具有代表性,能真实 反映水质状况。 2.在实验室检测之前水样中微生物数量应保持不 变。
采样容器

1.采样容器应采用洁净、无色、无毒的硬质玻璃 (又称硼硅玻璃)。样品瓶必须专瓶专用,切不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2000)


茶具、毛巾、床上卧具等公共用品的细菌 总数和大肠菌群
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GB/T 18204.1-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