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 纯粹的糠醛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 38.7℃,沸点161.7℃,相对密度1.159,在水中 溶解度为9.1%,易容于乙醚和乙醇等有机溶剂。 在空气中被氧化聚合为黄色、棕色以至黑褐色的 物质。在醋酸存在下,它与苯胺呈鲜红色反应, 可用于糠醛和戊糖的鉴别。 • 糠醛是一个不含—氢原子的不饱和醛,化学 性质很活泼,容易发生氧化、还原、歧化和聚合 等反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的应 用于油漆、树脂、医药和农药等工业。
NH 2
NH 2
N
N
N H
O
N H
OH
胞嘧啶(2-羟基-4-氨基嘧啶)
O OH
NH
N
N H
O
N H
OH
• • 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哆素,它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 CH2OH CH2NH2
CHO
HO H3C
CH2OH
N
HO H3C
CH 2OH
N
HO H3C
CH2OH
N
• 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 • • • 维生素B6为无臭的白色晶体,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和乙醇。它广 泛存在于鱼、肉、蛋、蔬菜及谷物中。它参与生物体内氨基酸和脂肪 的代谢。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和促进白细胞的生成。
四、三唑类的衍生物
• 三唑类衍生物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三个氮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这 里主要讨论1,2,4—三唑的衍生物。1,2,4—三唑是白色晶体, 熔点121℃,沸点260℃。它有芳香性,对氧化剂很稳定,有很弱的 碱性。同时,氮上的氢又显弱酸性,可被活泼金属取代。它的衍生物 三唑酮和三唑醇是人工合成的杀菌剂:
NH
N
N
HN
• •
图12-6 卟吩(porphin)
CH3
CH3 CH CH2
CH H3C N
CH2
CH3 CH N CH2
C20H39O2CCH2CH2 CH3O2C O CH3
N N
N Mg N R CH2CH3
Fe N H3C CH3 CH2CH3 N R
叶绿素a: 血红素
• 卟吩环中的氮原子可以用共价键和配位键与不同金属离子结合。例如, 在叶绿素中与镁结合,在血红素中与铁结合,在维生素B12中则是与 钴结合。 • 叶绿素于蛋白质结合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茎中。绿色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时,它能把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同时合成糖类 化合物。叶绿素有a、b、c、d四种: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 藻类和蓝细菌中;叶绿素b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中;叶绿素c则 存在于硅藻、褐藻、甲藻中;叶绿素d仅在红藻中发现。其中最重要 的有a和b两种:叶绿素a为蓝黑色的晶体,在乙醇溶液中为蓝绿色; 叶绿素b为黄绿色的粉末,在乙醇溶液中为黄绿色。二者的差别仅在 于环上R 基不同,R是为叶绿素a,R是为叶绿素b。在多数植物体内, a:b=3:1。 • 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丙酮、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其乙醇 溶液有很强的荧光。叶绿素分子中有两个酯键,易水解生成相应的酸 和醇。在碱性条件下,用硫酸铜溶液小心处理叶绿素,铜离子代替了 镁离子而进入卟吩环中,故叶绿素仍保持了绿色。在制植物标本时, 常用此法保持植物的绿色。血红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红球中,它与 蛋白质结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输送氧气,供组织进行新 陈代谢。用盐酸水解血红蛋白,则得到氯化血红素。 •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结构较复杂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它主要存 在于动物的肝脏中,为深红色针状结晶,是抗恶性贫血的一种水溶性 维生素。
5 6 7 8 4 3 2
O
O
1
苯并吡喃 常见的花色素有下列三种:
2—苯基苯并吡喃
HO OH
HO
HO OH
HO
OH
OH
O
O
+ Cl -
+ Cl -
氯化天竺葵素
氯化青芙蓉素
HO OH OH
HO
OH
O
+ Cl -
OH
氯化飞燕草素
• 各种花色苷在不同的PH介质中显示出不同 的颜色。同一种花色苷在不同的植物中或 种植在不同土壤中的同一种花草也能呈现 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在玉蜀黍穗中的青 芙蓉素苷显紫色,而在玫瑰花中的青芙蓉 素苷显红色。花色苷颜色的变化是由于其 分子中的花色素在不同的PH介质中的结构 和颜色的变化如下:
• 七、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 苯并吡喃是苯和吡喃稠合而成的。许多天然色素都是它们的衍生物, 如花色素、儿茶素等。 • 花色素是苯并吡喃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它们与糖结合成糖苷存在于花 或果实中,这种苷叫做花色苷。它们导致植物的花和果所呈现出的各 种颜色,用酸水解花色苷即得糖和花色素的佯盐。各种花色素都含有 2-苯基苯并吡喃的基本骨架:
五、吡啶的衍生物
• 吡啶存在于煤油中,它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大都具有强 烈的生理活性,常见的有维生素PP和维生素B6等。 • 维生素PP是烟酰胺两种物质的总称。它属于B族维生素:
COOH
N
烟酸
N
O C
NH2
烟酰胺

烟酸即—吡啶甲酸,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235.2℃,易溶于热水, 对酸碱稳定。烟酰胺即—吡啶甲酰胺,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熔点 133℃,易溶于水。他们存在于肉类、肝肾、乳汁、花生、米糠和酵 母中。人体缺乏维生素PP会引起癞皮病,故维生素PP又称做抗癞皮 病维生素。
OH OH OH HO
儿茶素
O
O
OH
OH OH
HO
OH
没食子儿茶酸
八、嘧啶的衍生物
• 嘧啶是含有两个氮原子的六元杂环。它是无色晶体,熔点20~22℃, O O 沸点
HN N
HN H N
O
O N H N H
O N H N H
黄嘌呤
尿酸
组成核酸的嘌呤碱有腺嘌呤和鸟嘌呤,二者都存在户变异构现象:
NH 2 NH N N HN
OC6H11O5 OC6H11O5
HO
O
O
OH
青芙蓉苷色素
OC6H11O5 OC6H11O5
OC6H11O5 OC6H11O5
HO
OH
O
+ OH
HO
O
O
O-
青芙蓉苷阳离子(红色,PH<3)
青芙蓉苷阴离子(蓝色,PH>11)
• 儿茶素是茶叶、儿茶、葡萄等中所含鞣质 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新鲜茶叶中分离出的 柔质中含有12%左右的五倍子酸,78%左 右的儿茶五倍子酸酯及一些游离的儿茶素。 儿茶素不是鞣质,因此不具有鞣质的特性。 • OH OH •
二、噻吩的衍生物
H
• 生物素和先锋霉素是 噻吩的重要衍生物, 其结构如下:
O S
H
N
O NH
S
HOOC(CH2)4 H H
生物素
CH 2 C NH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S O
CH 2O COONa
C
CH 3
先锋霉素I
• 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它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如谷物、蔬菜和肉类中;生 物素是无色针状晶体,熔点232~233℃,溶于水和乙 醇。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稳定,与强碱或氧化剂易分 解。在动物的生理过程中参与CO2的固定及羧化过程。 人体缺乏它,会导致身体疲乏,食欲不振,贫血和皮 肤发炎、脱屑等。 • 先锋霉素是由头孢菌素C半合成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目前人工合成的先锋霉素类药物有十余种,其中先锋 霉素又叫头孢金素,使白色结晶粉末,味苦,易溶于 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它的抗菌谱广,主要用于对青 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 起的严重感染,如尿道和肺部的感染、败血症、脑膜 炎及腹膜炎等。
第四节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一· 呋喃的衍生物
(一)—呋喃甲醛
它最早是由米糠与稀酸共热制成的,故又称糠醛。糠醛的来源丰富,通常利用含 有多聚戊糖的农副产品,如米糠、玉米芯和花生壳等同稀硫酸或盐酸加热脱水制 取: 稀 H2SO4 稀 H2SO4 (C5H8O4)n + nH2O n HO CH CH OH CHO -n(H2O) O H CH C H CHO HO OH 多聚戊糖 糠醛 戊醛糖
(二)呋喃类药物
• 呋喃坦丁、呋喃唑酮 和呋喃西林是一类5— 硝基呋喃甲醛的衍生 物。它们都是人工合 成的广谱抗菌药物, 其结构是如下:
O2N O CH N N
O
N
O
呋喃坦丁
H
呋喃唑酮
O
O2N
CH N NH C N
O
呋喃西林
O2N
CH
O
N
O
N O
介绍
• 呋喃坦丁又名呋喃妥因,它是鲜黄色晶体,味苦,熔点约 258℃(分解),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可溶于N,N—二 甲基甲酰胺中。由于它的分子中含有酰亚胺结构,故显弱 酸性,能与碱生成盐。它主要用于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伤寒杆菌等,常用于治 疗泌尿系统的炎症。 • 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它是黄色粉末,熔点254~258℃ (分解),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也显弱酸性。大肠杆菌、 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对其最为敏感,故常用 于肠道感染和菌痢等。 •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它是柠檬黄色结晶粉末,难溶于水 及醇,主要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枯草杆菌等有杀灭和 抑制作用。由于它的毒性较大,已很少内服,多作为外消 炎剂。
H
NH
CH 2
N
C
C CH 3
CH 2OH
NH
NH
CH 2
O
N
CH 2
N
N
N
N N H
N
N
N H
N
N H
玉米素
激动素
6-苄氨基嘌呤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扩大和诱导细胞分化, 以及促进种子发芽等。它们常分布于植物的幼嫩组织中, 例如,玉米素最早是从未成熟的玉米种得到的。人们常用 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发芽,生长和防衰保绿,以及延长蔬 菜的贮藏时间和防止果树生理性落果等。 • 123~124℃,易溶于水。吡啶也是由六原子组成的闭合共 轭体系。由于环上有两个强的吸电性氮原子,故环中各碳 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很低,因此,嘧啶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不易被氧化,碱性比吡啶弱得多,但仍能与酸成盐。嘧啶 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如, 核酸和维生素B1 中都含有嘧啶环。组成核酸的嘧啶碱有 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这三种嘧啶碱都有酮式和烯 醇式互变异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