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抗原

免疫学抗原

第13页/共63页
分类: 顺序表位/构象表位; B细胞抗原表位/T细胞抗原表位; 中和性(保护性)表位/非中和性(保护性)表位 优势表位/隐蔽表位;等等。
第14页/共63页
第15页/共63页
2、蛋白质结构与表位的关系
☺一级结构与线性表位相关 ☺二级结构与反应性有关 ☺三级结构与抗原结构表位密切相关 ☺四级结构能增加结构表位的数量 3 决定抗原表位的因素 ☺亲水性 分子表面 极性、带电荷的区域。
第12页/共63页
二、抗原决定簇
1、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型
也称抗原表位(epitopes) 是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 位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组成的具有免 疫活性的最小功能单位。
抗原免疫活性实际上是表位的组合效应。
功能特点: ☺与淋巴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或相应抗体结合。 ☺它是免疫原引起免疫应答以及与抗体或受体结合的基 本单位。 ☺ 氨基酸抗原3-8个组成抗原决定簇;多糖3-6个呋喃环 构成。
第3页/共63页
二、抗原的类型 根据来源、性质、组成分: 1、天然抗原 组成: 天然的生物、细胞、大分子物质包括细胞、细菌、病 毒;蛋白抗原、糖类抗原、脂类抗原、核酸抗原。 生物间的关系: 异种抗原(xenoantigen)异种动物间。 同种异体抗原(Isoantigen)同种异体。
第4页/共63页
第5页/共63页
3 合成抗原 聚合体,支链或直链。一般是聚氨基酸或聚糖。
4 多克隆激活剂 A、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一类强有力的T、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机制:MHC-SAg-TCR。 种类:外源性(G+/肠毒素,SE/SEA、SEB) 内源性(淋巴细胞刺激原)
第6页/共63页
研究意义:
毒性作用。淋巴细胞释放化学因子,毒害,休克。 自身免疫病。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激活。(过多) 免疫抑制。被清除时免疫抑制(过低时)。 免疫稳定。胸腺发育早期参与阳性选择,利于稳定
B、丝裂原(mitogen) 能引起高比例的T、B细胞产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第7页/共63页
主要为凝集素(lectin)一种结合蔗糖的蛋白。 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和TLR(Toll-like Receptor)受体结合激活转录因子, 活化B细胞。
第8页/共63页
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英文缩写
刀豆素A
Con A
植物血凝素 PHA
脂多糖
LPS
超抗原
SAg
来 源 类别
Jack豆
凝集素
菜豆
凝集素
G阴性菌
内毒素
G阳性菌
肠毒素
靶细胞 T细胞 T细胞 B细胞 T细胞
第9页/共63页
第一节 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一、抗原和免疫原 免疫原(immunogen)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物质称免疫原。 抗原(Antigen)能和免疫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 质称为抗原(抗体和免疫细胞抗原受体)。 二者关系 免疫原概念更大(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反 应) 抗原概念更小(指反应不一定激活免疫应答)
二节抗原的分子基础
一、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异物性 2、化学组成 蛋白、糖、脂、核酸 3、分子大小 100kD,5-10kD差 4、分子结构 侧链、异质、构型、电荷负相关、 物理状态(凝集态好) 5、可呈递性 APC呈递
第10页/共63页
(二)生物学因素 1宿主的遗传背景 不同MHC背景的个体对同一 抗原反应有差异。2 性别、年龄、健康等
第1页/共63页
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能与 相应抗体或免疫细胞(分子)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两个基本属性: 诱导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与免疫应答产物反应(免疫反应性)
第2页/共63页
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即引起机体产生抗体或 激活淋巴细胞并与之进行反应的特性。 所以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特异)。 抗原性( 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或 致敏细胞结合反应的特点。 抗原和免疫原的不同之处。 免疫原一定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但抗原不一定都 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半抗原)。
第17页/共63页
MG PRSSTR IPAPLMLITRIMLILGCIRPTSSLDGRPLAAAGIVVTGDKAVNVYTSSQ
TGSI IVKLLPNMPRDKEACANAPLEAYNRTLTTLLTPLGDSIRKI
QGSVSTSGGRRQKRFIGAVIGSVALGVATAAQITAAAALIQANQNAANILRLKESIAA
(三)引入抗原的剂量和途径 (四)佐剂(adjuvent)
是一类与抗原混合共同进行免疫的物质。它 不能改变抗原本身的免疫原性,但可提高机体 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第11页/共63页
机制: 不清。 可能机制: 延长抗原滞留时间;增强协同信号;诱导肉芽肿
形成(富含巨噬细胞),促T细胞激活;刺激 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增值。
自身抗原(autoantigen)机体的一部分。 嗜异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种间。
免疫原性有无: 完全抗原、半抗原。 T细胞是否参与抗体形成: 胸腺依赖抗原TD-Ag;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 2 人工抗原
经修饰的天然抗原。研究化学基础,分析抗原决 定簇,提高免疫原性。
(P19表) ☺ 两亲性(amphibicity)一级结构亲水、疏水周
期出现。T细胞表位。
第16页/共63页
☺分子运动性 与连续性表位联系。 ☺静态表面可及性 表面的往往是线性表位。 ☺序列的可变性 抗原表位(保护性抗原表位)。 ☺ 肽链两端 柔韧性好,10-15氨基酸有抗原表位
综合考虑。 4 研究抗原表位的方法 ☺计算机分析 现成的软件来分析。
TNEAVHEVTDGLSQLSVAVGKMQQFVNDQFNNTARELDCIKITQQVGVELNLYLTELT
TVFGPQINSPALTQLTIQALYNLAGGNMDYLLTKLGIGNNQLSSLIGSGLITGYPILY
DSQTQLLGIQVNLPSVGNLNNMRATYLETLSVSTTKGYASALVPKVVTQVGSVIEEL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