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
废气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全国1998—2005年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 2005年产生量为13.4×108 t,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 体废物排放量为1 654.7×104 t,比上年减少6.1%。工业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7×108 t,综合利用率为56.1% ,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有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进入地区环境的污染物在数量上接近环境容量边缘,或已经超过环境容量, 使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
废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逻辑框架
形成因素
中
国
环境污染
环
特征
境
污
染
环境状况与
危害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大气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
土壤环境污染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第三节 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三) 经济结构与环境污染
一定阶段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环境状 况具有深刻影响。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速率为9.9%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而第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是经济 高速增长的基本特征,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都将对重化工 产业有强大的需求拉力。由于中国主导产业是污染物排 放量一般较高的第二产业,致使单位GDP排出的污染量 较多。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环境中获取 的资源越来越多,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也日益增加,同时,污染 物的种类越来越复杂。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口剧增等因素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污染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总体水平 还不高,技术条件较落后。
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高排放,在低技术组合 基础上靠高物质投入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透支生态 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 2003年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200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8~9倍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在总体上仍属于粗放 经营,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农田中化肥、农药的 过量施用,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二)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人口环境容量——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在保 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 中 ,对人口最大的抚养或负荷能力。也是经济适度人口。
例2:黑龙江三肇、吉林白城、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等地区的 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的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中,含氟量高,在 强烈的蒸发浓缩下,地表与浅层地下水中富含氟。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二)自然地理条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地形、气象、植被等条件对污染物迁移特征有重要影响 大气污染物为例: 风场和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等显著地影响其扩散、迁 移的方向和强度;山与谷、海与陆等改变着局部地区的气象状况,从 而影响到污染物的时空格局与浓度分布 在强风力地区,污染物输送、稀释能力相对较强 秦岭以南的若干盆地和谷地,为全国风力最弱区。尤其是四川盆地 地形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成为中国酸雨影响严重区的因素之一
(三)自然地理条件对环境容量的影响
环境容量是在一定地域、一定环境要素中,以人类生存和 生态系统不受损害为前提,能容纳有害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它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的基本依据。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表6–1 中国土地退化分布、面积与变化
二、人为因素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本章前言
环境污染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 境,改变、干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干扰、破 坏环境系统正常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并且发生直接或间接 不利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变化。
严峻的污染态势使一些地域环境质量恶化,导致人群生存繁衍以 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降低。中国的主要环境污染通常按环境组成 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近年在一些地区形成 了严重的复合型污染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环境污染可以由人类活动造成,也可以由自然因素造成,也可以 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今中国,一般情况下, 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 污染的总体态势是严峻的,防治污染是紧迫的任务。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一)自然污染源的作用
自然污染源
自然营力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范围内高度富集。 例1:江西、湖南有色金属矿藏丰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质转 化与运移过程,地表形成酸性水,使矿藏周围环境中一种或几种金 属的浓度显著高于地方的平均值,对生物生长、发育构成危害。
固体废弃物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
环境与资源压力
发达国家近百年来分阶段出现和分阶段解决的各种环境污染 问题在中国则在几十年发展期间,尤其是在1978年以来工农业产值 迅速增加的期间,集中体现出来,由此呈现为环境污染问题的明显 “压缩型”特征,从而对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关键词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能源结构( energy structure)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