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器典型习题及含容电路计算

电容器典型习题及含容电路计算

电容器典型习题及含容电路计算
电容器动态问题与电势及电势能相结合
电容器动态问题与粒子受力相结合
一、 电容器、电容
1、 电容器: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可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 :1)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
电荷的本领。

2)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Q(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
对值)与两个极板间的电势
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
电容。

3)定义式:U Q U Q C ∆∆==,对任何电
容器都适用,对一个确定的电容
器,电容是一个确定的值,不会随电容器所带电量的变化而改变。

4)单位:
5)可类比于水桶的横截面积。

3、电容器的充放电:
充电:极板带电量Q 增加,极板间场强E 增大; 放电:极板带电量Q 减小,极板间场强E 减小;
4、常见电容器有:纸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连接时应注意其“+”、“-”极。

二、平行板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kd s
C r πε4=(平行板电容器
的电容与两板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板间距离成反比,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

是决定式,只对平行板电容器适应。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d
U E =。

三、平行板电容器动态分析
一般分两种基本情况:
1、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U保持不变。

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接,电容器的d、s、ε变化时,将引起电容器的C、Q、U、E的变化。

2、电容器的带电量Q保持不变。

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使电容器的d、s、ε变化时,将引起电容器的C、Q、U、E
的变化。

进行讨论的物理依据主要是三个: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距离d、正
对面积S、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间的关系:kd S C r
πε4= (2)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d U E =S kQ r επ4=。

(3)电容器每个极板所带电量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 带电量为Q , 极板间的距离为d . 在两极板间的中点放一电量很小的点电荷q .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等于 ( ) A .8kQq/d 2 B .4kQq/d 2 C .Qq/Cd D .2Qq/Cd
1、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接.先使开关S 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 掷向2端,电容器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这一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t 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形成电流曲线1的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
间电压逐渐减小
B.在形成电流曲线2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逐渐减小
C.曲线1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曲线2与横轴所围面积
D.S接1端,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能大于电源电动势E
2、如图所示,对一个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下列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电容器的带电量Q、电压U和电容器电容C之间关系的是:()
3、(2012·江苏单科,2)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
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
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和两极板间的
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是().
A.C和U均增大B.C增大,
U减小
C.C减小,U增大D.C和U
均减小
4、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 ,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 . 保持S 不变,增大d ,则θ变小
B . 保持S 不变,增大d ,
则θ变大
C . 保持d 不变,减小S ,则θ变小
D . 保持d 不变,减小S ,
则θ变大
5、(2012·课标全国,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
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 .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 .电势能逐渐增加
C .动能逐渐增加
D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6、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源两极,两极板竖直、平行正对,一带正电
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
S,电容器充电,悬线偏离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θ,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电键S闭合,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θ减小
B.保持电键S闭合,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C.电键S断开,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D.电键S断开,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7、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在两极板之间有一负点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电场强度, 表示负极板电势,ε表示正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 E 变大,ϕ降低
B . E 不变,ϕ升高
C . ϕ升高,ε减小
D . ϕ升高,
ε增大
8、如图所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外壳接地.闭合电键S 时,带负电的油滴恰好静止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将A 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平行板电
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B . 若将A 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静电计指
针张角变小
C . 若将A 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P 点电势
将升高
D . 若断开电键S ,再将A 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
距离,则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
9、如图所示,A、B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分别与电源两板相连,两板的中央各有一个小孔M和N。

今有一带电质点,
自A板上方相
距为d的P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到达N孔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沿原路返回。

若保持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 A、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
点自P点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B、把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自由下落后将穿过N孔继续下落。

C、把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自由下落后仍然返回。

D、把B析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自由下落后将穿过N孔继续下落。

(1)构造:两个彼此绝缘且相距很近的导体板。

(2)特性:容纳电荷(充、放电) 电容器 (3)定义式:C=Q/U. (4)单位: (5)影响因素:真空时 ,板间充满介质时 。

含容电路问题: 规律:1、电容器两端电压由和它并联的电阻决定 2、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化时,电容器一定处于充放电过程。

3、 电容器两端电压增加时,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电流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

4、电容器两端电压下降时,电源对电容器放电,电流从电容器的正极到负极。

5、当电容器电压稳定时,电容器相当于断路状态。

6、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相当4s C kd π=4r
s C kd επ=
A B F D C E R R R R a b 于导线 1、求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的电量
求解这类问题关键要知道: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是断路的,同它串联的电阻均可视为短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同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例1】在如图的电路中,U=8V 不变,电容器电容C=2001
f ,R 1:R 2=3:5,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 ) A .1×10-3C B .1.5×10-3C
C .6×10-4C
D .1.6×10-3C 练习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容C=2μF,电源电动势E=12V,内电阻不计,R 1∶R 2∶R 3∶R 4=1∶2∶6∶3.则电容器极板a 所带的电量为( ) A.-8×10-6C B. 4×10-6C C. -4×10-6C D. 8×10-6C
2、求通过某定值电阻的总电量 【例2】图中,E=10V ,R 1=4Ω,R 2=6Ω,
C=30μF,电池内阻可忽略.
(1)闭合电键K,求稳定后通过R 1的电流.
(2)然后将电键K 断开,求这以后流过R 1的总电量.
E C K
R R
练习1:在如图1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30V,内阻r=1.0Ω,R 1=10Ω,R 2=10Ω,R 2=30Ω,R 3=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μ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K 后流过R 4的总电量. 练习2:图19中电源电动势E=10V ,C 1=C 2=30μF,R 1=4.0Ω, R 2=6.0Ω,电源内阻可忽略。

先闭合电键K ,待电路稳定后,再将K 断开,则断开K 后流过电阻R 1的电量为 . 3、根据闭合电路动态分析讨论平行板电容器内部场强的变化,从而判定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

【例3】一平行板电容器C,极板是水平放置的,它和三个可变电阻及电源联接成如图20所示的电路.今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之间静止不动.要使油滴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A.增大R 1 B.增大R 2 C.增大R 3 D.减小R 2 练3:在如图22电路中,电键K 1、K 2、K 3、K 4均闭合,C 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断开哪一个电键后P 会向下运动? A.K 1 B.K 2 C.K 3 D.K 4 提示:同理分析断开电键K 3后P 会向下运动,即C 正确。

E R 1 R 2 R 3 R 4 C K 图18 E R R C C K 图C R R R P K K K K 图C R R R E m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