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 观察标本合格后操作。
一般为晨痰,再留取痰之前刷牙、反复漱口,应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进无菌容器内送检。
涂片白细胞小于10,上皮细胞大于25为不合格痰,相反白细胞大于25,上皮细胞小于10-25为合格痰标本。
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取痰液—接种到血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
4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收取有粘液或脓血、稀水粪便标本。
2.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取粪便—接种到血平板、SS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
4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 收取晨尿第一泡清洁中段尿。
(把外阴用肥皂清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待干或用干净布擦干)用导尿管的病号需新换导尿管后取标本
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将标本混匀,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1ul(大约一接种环)—
接种到血平板,接种环灭菌---待冷后取标本接种到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抗菌素治疗患者应增加一个10ul接种。
)
4 平板单区划线法:用灭菌接种环在血平板与中国兰(或麦康凯)平板的中间位置
单区划线(这种方法适合菌落计数,假如细菌多不容易分出单个菌落。
)
5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
6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7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注:接种1ul尿量者,菌落数乘以10,接种10ul尿量者,菌落数乘以100.即为每ml尿液中所含有的细菌数(CFU/ml),如菌落数生长过多无法计数则报告大于100000 CFU/ml.
分泌物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 在无菌环境下用一次性拭子快速取分泌物或脓液标本。
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用拭子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
3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4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穿刺液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 收取合格的穿刺液标本。
(咨询下是否按要求取的标本)
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 将穿刺液接种到增菌培养液进行培养。
(穿刺液含细菌数量较少,因此,必须做增
菌培养)
4 培养18-24小时候后,用酒精消毒培养液瓶口,用五毫升注射器抽取0.5毫升液体打入血平板、巧克力平板(CO2环境中以分离嗜血杆菌)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
5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6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注:标本经增菌转种平板后,经35°C24-48小时孵育后,如无细菌生长,平板还应继续孵育至第3天.如怀疑有奴卡菌,平板应持续孵育7天证实无菌生长,才能报告阴性.
血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1 用严格无菌技术静脉采血法采集2套外周血,作培养标本。
2 检查培养瓶确保它们被安全放臵,检查瓶子上的标签确认与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是否一致。
3 保证获得适量的血液.小孩最少3ML,大人最少5ML,正常应该是10ML。
4 放入35°c孵育7天。
5 孵育至3天后和5天后分别用酒精消毒培养液瓶口,用五毫升注射器抽取0.5毫升液体打入血平板、巧克力平板(CO2环境中以分离嗜血杆菌)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臵(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6 培养瓶继续孵育至第七天,每日早晨取出检查有无生长,并摇均培养液续孵。
下列几种情况提示细菌生长。
(1)均匀浑浊,发酵葡萄糖产生气泡。
(2)微浑浊有绿色变化。
(3)血球上面出现颗粒状或絮状沉淀物生长,或自下而上的严重溶血。
(4)浑浊并有胶冻状凝固,瓶壁有颗粒黏附。
(5)表面有菌膜、菌环状生长,下呈浑浊。
7 肉眼见有细菌生长做如下处理:
(1)取生长物涂片,做革兰染色。
(2)取生长物做药敏试验(直接试验)。
(3)取生长物做相应的生化鉴定。
(4)取生长物移种血平板、巧克力和中国兰(或麦康凯)等平板进行分离以获得纯培养。
8 革兰氏染色所见结果应及时报告临床医师。
9根据革兰染色的结果,以培养瓶内培养液为菌液,做直接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争
取在较短时间内得出初步结果,供临床医师作为治疗的参考。
标本经平板分离纯
培养后须重复做鉴定及药敏试验,以验证用增菌液直接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10 无细菌生长表现的培养瓶,在观察的7天中,最少2次盲目转种。
需养培养瓶
用血琼脂平板、中国兰(或麦康凯)及巧克力平板(二氧化碳环境),分别于增菌
培养第3日和第5日各作一次盲目分离培养;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7天仍未
见生长-------报告阴性。
各种标本培养采样时的注意事项:采样时必须按采样要求操作,并且须在使用
抗菌素前进行,并及时送检。
结果判断时必须注意区别病原菌和正常菌群。
正常无
菌部位培养出细菌有临床意义。
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培养出细菌须区分是否为
正常菌群并结合临床情况判断。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流程
1 取干燥、标本薄而均匀的涂片。
2 加龙胆紫染色10秒,之后水洗,甩干。
3 加碘溶液染色10秒,之后水洗,甩干。
4加脱色液脱色(10-20)秒,之后水洗,甩干。
5 最后加沙皇溶液复染10秒,之后水洗。
6 以滤纸吸干或在空气中干后,镜检
7 报告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
抗酸染色标准操作流程
1取干燥标本薄而均匀的涂片。
2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染色架上,玻片间距保持10mm以上的距离;火焰固定(在5秒内将玻片置于火焰上烤4次)
3滴加石碳酸复红溶液盖满玻片,染色10分钟或更久。
(不需加温步骤)
4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5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如有必要,需流水洗去酸性酒精溶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6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10-20秒冲去酸性酒精溶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7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30秒钟。
8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亚甲蓝溶液,然后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9 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10报告结果(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性菌(结核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呈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