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政治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2018届高三政治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2018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这一工程说明了()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

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国画,又称“中国画”。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我国历史上北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便是其代表人物;南方则多风流儒雅的文人骚客,作《离骚》的屈原便是其代表。

这表明() A.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B.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C.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没有联系D.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有()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之急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中央一套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集中展现了作为民族脊梁的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特别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今天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2017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8周年。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弘扬民族精神,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有利于()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③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凝聚为完全一致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

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福建非物质遗产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福建戏曲艺术,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活的地域特色,构造了福建戏曲的洋洋大观。

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闽剧、芗剧(歌仔戏)五大剧种堪称福建戏剧经典,木偶戏、梅林戏、闽西汉剧等也美誉不绝。

其中梨园戏、莆仙戏等古老剧种,仍大量保留着古南戏的遗香,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

通过材料可见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创新不断③福建文化异彩纷呈④福建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1.中国书法的奥秘在于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成为书写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

材料说明()①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3.2017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如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母亲节。

美国人视康乃馨为献给母亲的花,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上述文化现象说明()A.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包容性B.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创新性D.文化具有融合性和科学性14.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①中医药学主张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②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③清明祭扫,中秋赏月的习俗世代相传④佛教道教在南岳衡山共存于一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上,民族歌舞大联欢《幸福大家庭》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6.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疾呼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之强音,践行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某校学生会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习交流活动,下列最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弘扬国粹,全面继承C.民族之魂,薪火相传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8.在举世瞩目的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旺盛斗志,奋力争光、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②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③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江苏南京·2016届高三调研测试)“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

”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的精神B.勤劳勇敢的精神C.爱好和平的精神D.自强不息的精神2017年6月11日至15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蓝天新秀”获得者青年教师卜雪琴参加了由人事处组织的“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之旅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共有32名青年教师参加,紧密围绕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使北航学员能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据此回答22~23题。

《现代交际》2016年第04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越的创造力。

”据此回答24~25题。

20.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21.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到今天“神舟十一号”飞上天宇,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胡锦涛主席将载人航天精神高度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1)结合材料说明,载人航天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6分)(2)请你从国家、公民、中学生角度简要说明,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9分)22.材料一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材料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共同熔铸了内容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2)根据第一问的回答,试分析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答案1-5 AABAC 6-10 ACAAA 11-15BAADC 16-20ACAAD21.[答案](1)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③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

(2)①国家: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宣传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全社会学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