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基础口语精讲班第2讲讲义IELTS 口试的4个测评标准及其内涵IELTS 口试的4个测评标准及其内涵流利与连贯程度(Fluency and Coherence)在口语考试中,回答的流畅度是最重要的。
这意味着在交流中,不能有明显的停顿和思考。
听到考官的问题后,考生应在最多5秒钟之内做出回应。
即使对这个话题不是很熟悉,也要找一些相关的语句做出回答。
或者使用一些交流技巧(后文有详细介绍)来应对。
在交流中出现空白,说明交流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很差,是不会得到高分的。
另外,流利的交谈还需要完整的句型。
在口语考试中不可以只用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
即使是简单问题,也要用完整句子来表述,从而体现自己流畅交流的能力。
词汇 (Vocabulary)词汇。
在这点上很多考生有误解,认为必须要使用很艰深的词汇才能获得高分。
事实上,在口语表达中,即使是本国人常用的词汇也不过三四千。
关键是要使用恰当、具体、有变化的词汇。
中国学生的复用式词汇(即能够灵活自主使用的词汇)太少,多是big,good,important,beautiful等过于抽象的词汇。
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应把这部分词汇丰富起来,学习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习惯。
词汇的多变是这一部分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Accuracy)语法。
对于初级阶段的同学来说,语法的准确和表达的流利似乎是矛盾的,两者不可兼得。
过多关注语法会影响表达的流畅,需要停顿思考或打断自己修正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同学先关注流利,努力提高表达的流畅度,因为这是交流的首要因素。
但是对于想得到高分的考生,必须保证语言中的语法错误不能超过10%。
尤其是动词时态和名词单复数问题。
在平时训练中特意找一些时态换用的表达,尤其是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树立动词时态的意识。
另外,要避免中国式的表达。
注意英语和汉语不同的句型结构,有意识背诵一些固定表达。
比如“我更喜欢……”,不要说“I more like …”,而是“I prefer…”;“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不是“I very like my job.”而是“I like my job very much.”语音 (Pronunciation)其实无论是口语考试还是日常交流,对于发音的要求都很简单,即clear——清晰的,understandable——可被理解的,期望考试得到高分的考生则应做到让对方很“舒适”地理解(comfortably understandable)。
但就是这样的基本要求,仍然有很多中国学生无法达到。
在清晰方面,发音的要求是应清楚到位。
中国学生发音最大的问题用汉语的声代替英语的音。
英语中元音的发音位置是各不相同的,汉语的发音习惯是用口腔的中前部发音,没有很明显的前元音和后元音,导致中国学生在讲英语时不区别前后元音,如/i/和/i:/这样发音位置不同的元音,在很多学生的概念中是一样的,只是长短不同而已。
而双元音如/ai/, /au/等,在汉语中不存在,学生会用单元音/e/,/C:/ 来替代它们。
元音发音不准确是导致单词读音错误引起误解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中国学生对于辅音中的失去爆破、辅音群等发音现象没有清楚的意识,而一些汉语中不存在的音读不出来,如thank中的辅音/W/。
这些都需要考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英语与汉语发音的差别,在练习中选择发音标准地道的有声材料模仿、跟读、纠正,从而使自己的发音接近母语人士。
在可理解方面,中国学生的问题是混淆发音相近但意思相距甚远的单词,在交流中导致对方一头雾水,啼笑皆非。
笔者在口语教学中碰到非常多这样的例子。
如学生说“I congratul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last year.”(我去年从大学庆祝了。
)其实学生想表达的是graduate(毕业)而非congratulate(庆祝)。
还有学生说“I want a big house with a garbage”. (我想要一座带垃圾的大房子),这就更让人费解了。
garbage(垃圾)和garage(车库),一个音节的差别,意思却大相径庭,如此交流,怎么能让对方理解呢?类似错误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交流练习,对单词发音不够熟悉,在讲话尤其是考试中言不由衷,乱讲一气。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碍于面子,担心发音不好被同学笑话,因此上课羞于发言,从不大声朗读,这样只会导致永远都过不了发音这一关。
好的语言习惯是平时点点滴滴培养的,只有持之以恒,且勇于克服缺点,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IELTS口试需注意的问题:IELTS口试需注意的问题:不要把口语考试当作纯粹的测试虽然我们是在参加一门语言能力测试,但雅思口语考试采取的方式和内容都体现了这门考试的初衷,即在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中与考生交流从而考察其口语交际能力。
如果考生太关注考试本身,就会忽略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笔者始终觉得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印象是“考试都不是与人为善的,考官一定要把你逼到走投无路,哑口无言”,其实雅思口语考试的目的是测试我们的交流能力,并不咄咄逼人。
首先,考生的举止、态度、信心、应对策略等非语言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的成绩,因为这些都是在交流中应具备的素质。
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都非常不自在,笔直僵硬,没有身体语言的回应,这会大大降低考官对其评判的印象分,让考官得出这位考生不擅交流的结论。
适当的微笑、眼神接触、自信的神态,都会弥补考生语言的不足,让考官愿意忘记其在表达中的细小错误。
其次,考生应了解并掌握迂回、解释等策略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上文所说,考官的目的不是把考生逼得无话可说。
如果对问题不熟悉、不肯定,直接回答说“I don’t know. Can you change another question for me?”显然非常生硬,缺乏策略,而且等于向考官承认自己的词汇量或表达有局限。
考生可以换一个角度,解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者做一些猜测和判断。
例如,对问题做评论,“I think it’s a big issue. I’m not quite familiar about it, but I suppose /guess /imagine …” 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住:在考试中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考官评判你语言水平的依据,内容是次要的,关键是如何表达,使之流畅、自然、更符合交际的需要。
不要寻求标准答案很多雅思口语考官认为中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太爱寻找标准答案。
比如说,学生一进门,考官一般都会说:“How are you?”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只会答“Fine,thank you,and you?”多一句话都不会说。
一位考官说有一次,他一个上午考了十多个考生,每个人都这么回答,于是他有意对后面的那个考生这样问道,“Today is very cold. How are you?”可得到的回答依然是Fine,thank you,and you?考官觉得很不能理解。
他说,考官希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表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展示出每个学生的个性,而不要只会背书。
不要让考官一听到学生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心中已经知道该给他几分了。
口语考试就是一个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希望每一个考生都是一个好演员。
不要局限于问题本身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自己的观点,有时就是有,也不会寻找到可以支持自己论点的内容。
比如说,有一道考得较多的问题“中国近20年来的教育有多少变化?”有的学生会直接说,“不知道”;还有的学生会说:“平时功课就够多了,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看报纸。
”还有的同学会说:“变化很大。
”但根本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证明这个论点。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谈谈当时自己父母受教育的情况,再和自己现在受教育的情况比较一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生要会观察生活,从平时的小事中去寻找答案。
在考试中,考官并不期望每个考生都是“万事通”,对教育、娱乐、科技、社会等问题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只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就可以。
在考试的十几分钟内,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去说,让交谈流畅愉快的进行下去,这就是交流的最终目的。
不要人云亦云许多考官反映说,中国考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有相当一部分只会背书,没有逻辑,不懂得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去论证它。
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学生是得不了高分的。
例如一个很简单的问题,“Do you like your job/subject?” 80%的学生只会很直接的回答,“Yes, I do. It’s very interesting.” 或者“No, I don’t. It’s very boring.” 即便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也想不出其他的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了。
而在被问到是否经常去图书馆或博物馆,是否养宠物,是否有收藏的爱好等问题时,我们的考生干脆一律回答,“No. I have no time.” 这样的回答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上,都绝对不会令考官满意的。
除了词汇量贫乏外,这些问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即使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没有认真考虑过。
碰到更深入的话题,如“比较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不同”,“谈谈中国近20年来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就更加一筹莫展了。
笔者在雅思教学过程中碰到很多学生说,口语考试中的这些问题,别说是用英语,就是用中文也说不明白,平时想都没想过,也没功夫想。
这种思维的惰性如果一直持续到今后的学习中,危害是很大的。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平时还是要多看,看读,多思考,有一定的积累。
这不光是为了考试,今后到国外去读书,表述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事情,这种功课是很多的。
避免空洞无物的回答笔者感觉中国的英语教育重视词汇的意思而非用法,导致学生灵活应用词汇的能力较弱,背了很多单词却不会在交流中使用。
体现在写作中是分不清词汇的感情色彩和语体,在口语中则是缺乏描述细节的能力。
雅思口语考试中考生使用的高频词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beautiful,convenient,delicious,interesting,boring,comfortable等。
除了这些抽象的形容词外,考生似乎没有其他的表达方法。
其实,口语好的标准并不是故意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或一定要讲地道的俚语,而是能够很生动的将观点、事物表达、描述出来。
例如在描述自己的房间时,大多数考生会把comfortable挂在嘴边,不是说这个词不口语或不准确,而是它太抽象了,没有内容。
如果考生加入一些细节的描述,如“I’ve got a blue curtain and a bed sheet with the same color. On the window sill there is a potted plant, which smells nice.”这并不需要多大的词汇量,但会使得回答听起来具体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