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药物与制剂-第1章-new.ppt

纳米药物与制剂-第1章-new.ppt

纳米药物与制剂
教材与参考书:
1.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 >> 李玉宝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2.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陆彬 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第一章 新型制剂技术与药 物纳米化简介
21世纪重点(前沿/热点)科研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
未来经济三大支柱
1.1 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 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操纵原子、分 子,使其按一定的方式排布从而制造具 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的技术。
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也叫超微颗粒,1~100 nm 粒子或微小结构, 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1 nm = ? m
原子 分子
0.1-1.0 nm
纳米粒子
1-100 nm
宏观物体 >1 mm
为什么有纳米技术? 因为、、、、、、、?
纳米技术基本内涵: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 成的纳米丝、管、囊为基本单元在一维、 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 的体系
纳米粒子的性质: 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
优势:具有独特性质
③ 制备和纯化方法简便,易于扩大生产 ④ 载体材料可生物降解,低毒或无毒 ⑤ 适当的粒径与粒形 ⑥ 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
7um~12um
可被肺摄取,从静脉注射或气雾剂吸入
大于12um 阻滞在毛细管末端或停留在肝、胃及带有肿瘤的器官 中
⑤ 消除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限制
如:血脑屏障、血眼屏障、细胞生物膜屏 障
用聚山梨酯80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能 突破血脑屏障,显著提高脑内药物浓度 和疗效。
1.5 理想的纳米药物应该具备:
主动靶向:通过载体表面进行修饰,如图:
How to Achieve Nuclear Drug Delivery?
-Stepwise-nuclear targeting
20
被动靶向:根据粒子尺寸大小在身体内的不同
分布
被 动 靶 向 制 剂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 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摄取,而使药物定位、浓集 并释放于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脾、肺、骨髓及淋 巴等病变部位,从而实现靶向的制剂。这类靶向 制剂常采用脂类、蛋白类、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 质等作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于这些载体 材料中而制成微粒给药系统。一般微囊化的药物 由于载体的特性能发挥被动靶向的作用,常被网 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
国内:“广谱速效纳米抗菌颗粒”创伤 贴、溃疡贴、烧烫伤敷料—进入规模化 生产
“纳米中药”技术已申请专利,中药牛 黄加工到纳米级的水平,其理化性质和 疗效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甚至可以治疗 疑难绝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纳米技术—医学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
1.3 药物纳米化的主要优点:
(1)药物增溶:减小粒径、控制粒径分布等 可提高药物的溶解性,使药物易于吸收
1.2 纳米药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临床诊断、 纳米药物载体、保健品、化妆品等,诞生了新 兴交叉学科—纳米医(药)学 纳米药物 裸纳米药物颗粒
载药纳米颗粒:纳米复合材料或纳米
组装体系
载药纳米药物图片
药物包载和释放特点?
纳米载药系统—研究热点(已有20多年)
美国、日本、德国---21世纪科研重点发展项目。 美国近80%纳米技术专利—与医药有关 美国FDA已批准几种抗癌纳米药物制剂进入市场 如: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制剂于2000年进入市场。
Multifunctional Nanoparticles
Magnetic core for MR imaging Biocompatible polymer coating Detectable by multiimaging modalities Targeted to specific cancer cells Therapeutic payload - Chemo- and biபைடு நூலகம்therapeutics
被动靶向:根据粒子尺寸大小在身体内的不同分布
颗粒粒径
小于50um
0.1um~ 0.2um 1um
在体内的导向
能穿过肝脏内皮或通过淋巴传导到脾和骨髓,也可达 到肿瘤组织,最终到达肝
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从血液中吸收,可通过静 脉、动脉或腹腔注射
是白细胞最易吞噬物质的尺寸
2um~12um
可被毛细管网摄取,从静脉注射
(2)可靶向释放(被动靶向分布) (3)可控释放(尺寸大小) (4)易于透皮吸收、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等
1.4 纳米载药系统给药特点:
① 纳米载体尺寸小,可进入毛细血管, 胞饮方式吸收
② 延长药物半衰期 ③ 解决口服易水解药物的给药途径
④制备成靶向定位系统
主动靶向;被动靶向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是指通过载体结构修饰 或生物识别作用将药物定向运送至病变部位 发挥药效,以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不损 伤周围的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系,并 可减少副作用。
① 较高的载药量>30%
② 较高的包封率>80%
纳 米 粒 中 药 物 的 量 D C (% )干 燥 纳 米 粒 的 量 1 0 0 %
(公 式 1 -1 )
纳 米 粒 中 药 物 的 量 E E (% )最 初 投 入 的 药 量 1 0 0 % (公 式 1 -2 ) Drug Content(DC) Entrapment Efficiency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
– 硬度高 – 可塑性强 – 高导电率和扩散性 – 高比热和热膨胀 – 高磁化率 – 催化性 – 光学性
纳米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人工骨”作为一种全新的骨置换材料,
将取代现有冰冷的金属和脆弱的塑料等材质 新型纳米医学诊断仪,只需检测少量的血液, 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这种“导弹”具有 独特识别癌细胞的功能,不论癌细胞在体内哪个 角落,都能够找出来,加以歼灭,而不殃及附近 的正常细胞 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可以进行全身 健康检查,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 脂肪淀积物,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