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
探析
摘要:双减政策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素质教育现状,逐渐消除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畸形问题。

面对“双减”的新形势,初中化学老师必须坚持“双减”方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从而达到“减负不减效”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优化“双减”冲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减负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精练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明确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探索个性化作业的布置方法,确保学生减负增效。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双减”政策概念
“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落实减负增效,分别是校外培训减负和校内教育减负增效。

校内教育减负增效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管理教学秩序,有效杜绝校内培训和教师校外补课;2.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减少重复性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3.优化校内教育,通过优化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高效教学。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初中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
合发展,这也就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推翻应试教育理念。

在此背景下我
国相关部门认识到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
素质教育要求提出了“双减”政策,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杜绝仅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课外辅导和繁重的作业
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并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积极回应社会的期盼,减轻家长负担。

真正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化
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1 合理利用信息科技
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图像、声音、投影于一体,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
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为教师节约了很多备课时间。

所以,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多维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并运用现代技
术将某些重点和难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拆分难点,突出重点,把
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由于知识复
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比如,在“原子的构成”的知识点讲解中,要让学生对原
子的微观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
象化、直观化;再比如,在“水的净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
行模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
对净化的原理和过程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但是教师也要优信息的头脑,理性、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都
直接通过直观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视频的方法去做。

这样做,确实能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却让他们产生了懒惰的思维惯性,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
学习视野和实验操作能力。

2.2 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初中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和反应等重难点知识的学
习过程中,假若教师仅看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逐渐降低学生对初中化学
的学习热情,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记忆为主
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双减这一新的教育环境,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验机会,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深入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会运用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溶解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开盲盒”,即
将试管、烧瓶等实验仪器罩起来,由学生随机开启并说出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通过此环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以往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

之后,在保证教学
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验,即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内容及多媒
体视频材料合作完成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让各小组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
记录、分析、解释、总结,必要时可进行反思、交流与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能
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的产生,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2.3 制订科学学习计划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般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学生并没有制
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学习。

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并没有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按
照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保证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以“生活
中常见的盐”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在生活中的种类和用途,了解碳酸
盐的特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次的教学目标以及自己
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以及某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盐的种类和用途;在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碳酸盐的特性
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课后主动查询资料了解与盐相关的其他知识。

教师还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相互监督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计划能有效落实。

2.4 优化作业设计
大部分教师将作业视为教学任务之一,布置作业似乎成了课程教学的固定流程,但是布置的作业并没有结合知识点本身。

这样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会令很
多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认为作业只是一项任务,并没有技术含量。

因此,在双减
背景下,教师应对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进行思考,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
还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章节时,教师需要让
学生明白,盐就是酸碱反应的生成物之一。

通过这一知识点引出盐的概念,并引
发学生关于盐的性质的思考。

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关于盐的认知停留于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对于初中化学所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含有金属离子、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等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关习题。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或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让所有学生都能既“吃饱”又“吃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3 结束语
初中化学课程的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持之以恒。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根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就能积极地贯彻“减负”的具体要求,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减负”不减效。

参考文献:
[1] 李平.“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06):28-30.
[2] 窦润江.“双减”视域下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研
究,2022(07):16-18.
[3] 吴璐.“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多样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4):190-192.
[4] 叶兰,王丹.“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中学化学,2022(02):11-14.
[5] 车倩.“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对策[J].新课程,2022(0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