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谨的故事

弟子规-谨的故事


太宗纳谏
有一次,有一个臣子长篇大论地批评唐太宗。 批评完之后,这位臣子就出去了。旁边几位大臣 就跟皇上说:“皇上,他所说的多数都是假的, 您为何不责罚他?为何不制止他的话?”唐太宗 就说:“他说十句有两句对的,我就采纳。假如 我去制止他,这样一传出去,说皇上对别人的谏 言还会反驳,还会批评。此风一起,以后谁敢谏 言?”唐太宗能够看得这般深远,能广纳众言, 再自己去判断,这样就不会堵塞忠臣对他的劝谏。 唐太宗面对别人讥毁的时候,他是持这样的态度。 所以,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孟母三迁
在古代,有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 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 境。第一次搬家刚好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 就学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的母亲见到之后, 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附近,孟子就学 习在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觉得还 不是久留之地,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 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去跟大家一起读书, 这时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 择了一个好的环境,孟子就不可能成为世间的 圣人。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 父母、老师确实有直接的关系。
谨 的 故 事
宣子守敬
在春秋时代,有位赵宣子,他是晋国的一位大臣。 当时晋灵公昏庸无道,因为他是大臣,所以时时都去 劝导晋灵公。后来晋灵公觉得很不耐烦,就雇了杀手 要杀他。雇佣的杀手叫锄麑,到了赵宣子的门口,看 到赵宣子还没有上朝,但是已经穿得整整齐齐,在那 里稍微休息打盹。因为他非常地恭敬赵宣子,所以锄 麑看了以后很感动,心中生起对他的崇敬。心里就想, 连这样一点细微之处都很谨慎、很恭谦的人,一定是 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主人。假如把他杀了,我就对 不起国家。但是我已经答应国君的命令,假如我没有 杀赵宣子,我又失信于国君,所以锄麑当下就撞槐树 自杀。赵宣子因为做到“冠必正,纽必结”,做到了 衣冠工整,才赢得锄麑对他的尊敬,而躲过一劫。所 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衣冠的整齐,这对自己的形象, 对自己的命运都有极大的影响。
杨震拒金
汉朝时代有个人叫杨震。他为官非常清廉,而且常 常帮助国家举荐一些好的人才,为国服务。当时他在东 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举荐他当昌邑 令,就是昌邑的县官。王密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 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送来的黄金,就 跟王密说:“我很理解你,还举荐你做官,你为何如此 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王密说:“没有关系,只 是我一点心意,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何以 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 个人的品德在何处容易被人看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 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 愧,就把黄金带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地清廉,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 子孙,他的儿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官职都 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清官海瑞
海瑞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所到之处,还没有报到, 当地的豪强、贪官污吏都先后躲避,因为他们知道海瑞 一定会好好整肃风纪。所以,海瑞治理的每一个地方, 人民都非常地爱戴他。当时我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 去,看到第一幅字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海瑞书写的: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古代圣哲人时 刻将德行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 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朝廷知道海瑞的忠诚,在他年岁很老的时候还起用 他到南京为官,后来他病逝在南京。古代人都想落叶归 根,就把他的遗体运回海南。在运送过程中,整个南京 城万人空巷,如丧考妣,人民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一样,都非常伤心,都相送海瑞回归故里。从海瑞的事 件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用真心爱人民,就一定会 得到人民的爱戴。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 夫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 器。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 结果?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 了他的企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 子说:“您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 您走。”夫子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 掉了。撤掉以后,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 告诉国君。”子路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 夫子就跟子路说:“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 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 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 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 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光父教子
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位名臣。有一次,他跟姊姊 在剥青核桃。姊姊刚好有事离开了一会儿,他们家 的仆人就对他说,你只要用热水烫一下就很好剥了。 后来他姊姊一回来,看他剥得特别快,剥了很多, 就问他:“你如何剥得这样快?你何以知道要用热 水烫一下?”司马光立即回答,我自己本来会的。 他的父亲听到了很警觉,立刻告诉司马光:“自己 有多少本事就说多少话,不要欺骗别人去逞能。” 父亲慎于始,初次逞能撒谎,就帮他纠正过来,才 成就了司马光的德行。司马光曾经说过:“平生所 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谁的功劳?父亲家教 的功劳。所以,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都要谦卑,不 要说大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