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心理健康促成长【课题】心理健康促成长【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正确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讨论,吸引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引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
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们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引导学生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教学方法】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板书)根据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观点,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 的生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1 •无心理疾病(基本条件) 2 •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板书)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 “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 便是健康的。
”主要有以下10条: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 的能力。
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 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 地接纳认同。
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完善自我:能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 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人格。
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 讨论学生讨论 作答5分钟12分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且理想与目标切合实际。
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成长的意义1.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1)人之心力的张扬(2)人之潜能的开发(3)人之德性的培育2.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1)求上心态(2)自主意识(3)健全人格3.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1)察知幸福(2)体验幸福(3)追求幸福心理体验例举一些有关心理健康常见的心理误区1•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是“后进生”和“问题学生”2•心理有问题就是“变态”3•心理辅导就是生活辅导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呢?PPT展示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1 )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因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或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在人的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灰色区域。
具体地说,如果将人的精神健康比作白色,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世间大多数人的精神状况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3)灰色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两区域。
浅灰色区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精神病。
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无明确界限。
(4)心理出现问题,接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是很自然的事情。
(5)浅灰色区的人应进行心理咨询,全面、深刻地认识影响正常生活的内外矛盾,积极地适应和解决,最终缓解由此产生的心理冲突与压抑,获得内心的和谐,增强自信心和自主能力,积极地适应生活,元善自教师讲解学生讨论5分钟7分钟行为,正常地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P4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人群是所有大众,侧重于预防,从时间上而言,是个体终生的课题。
心理咨询面向的人群是有一些轻微的,涉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情绪的、自我认识的、人际交往的、学习的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心理治疗主要面向一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群,其心理问题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消极的影响。
成长工作坊情境分析的,哪些是不科学的?自我剖析小调查:“你同意吗?”1.我们已经长大了,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想父母或老师过多干涉。
2.我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做。
3.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缺点倒不少。
4.我时常莫名其妙的心情就变得低落,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
5.我很喜欢交朋友。
6.如果父母能够在经济上或者将来就业上给予我更多的帮助就好了。
7.读职高,我可不参加高考,过三年,拿个毕业证,找个工作就可以了。
8.别人如果评价我,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9.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情绪和情感都比较丰富且强烈,爱憎分明。
10.我内心常常充满矛盾。
11.我愿意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引发学生思考3分钟学生思考回答10分钟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该怎样正确利用心理测试?怎样区别哪些心理测试是科学业作准备。
12.我比小学和初中更关注自己的外貌和穿着。
中职生心理发展主要特点:P13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在情绪情感上,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体验不够稳定。
在自我意识上,自我评价不独立,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一、中职生心理发展优势独立意识强,勇于表现自我。
社会交往和兴趣较广泛。
思维较活跃,与职业联系紧密。
善于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中职生心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混日子心理较重,缺乏成就动机。
自卑心理较重,缺少自信心。
依赖与渴望自立并存。
情绪冲动,行事偏激,缺乏自控能力。
心里闭锁与交往需求并存。
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来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作业P16拓展性训练换个角度来思考你的看法永远是对的吗?P.14看下面这张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从这张图片中你看到的是少女还是老妇?分别看两次,第一次在10秒钟内回答。
第二次把书放远, 看了以后在回答。
这张图片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张图片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讲解5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回答5分钟改变角度对问题的答案会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可能远比这张图片复 杂,但是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向第一次看这张图片一样,只看到了其 中的一面呢?PPT 展示几组两可图,吸引学生兴趣,并展法产生?哪个是合理的?想法一: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不理他呢。
想法二:他生我气啦?想法三:也许他没看到我,着急赶路吧。
学生针对各个想法,分别会有怎么样的情绪反应:得出结论“如 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
从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或情绪状态吧。
P18(一) 改变行为学生积极 回答5分钟开讨论。
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在路上,碰到朋友,但他没有理我 “我”会有哪些想引起学生兴趣,思考 8分钟(二)改变认知对下面一些不良想法,换种想法,应该怎样想?1我最怕数学,所以我天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2 •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3•我从未当过班干部,说明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4•人必须依赖他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5 •我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应该都对我好。
6•只有顺从他人,才能保持友谊。
7•朋友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有保密的事。
8.一旦这种事情(如受处分,考试失败等)发生在我身上,那我切就完了。
9•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自己不能控制和支配的外界环境因素所致,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10.别人的看法是很重要的,一旦失败,外界一定会议论纷纷。
在问答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对问题的看法多角度性,从而自觉主动的改变,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4 •总结通过课堂活动的主渠道帮助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感受到了心理课堂的趣味性,让我们更加健康成长,发展和完善自我。
课堂自测:(根据上课时间来调整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你的心理健康吗?根据实际情况对下列的作出“是”或者“否”的回答。
1•每当考试或者老师提问时,都会紧张得出汗。
2•会见不熟悉的人,常常会手足无措。
3•—旦心理紧张时,头脑就会不清醒。
4•经常因处境艰难而沮丧气馁。
5•身体经常会不自觉地发抖。
6•经常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是发抖。
7•别人做错了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8.经常做噩梦。
9•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10.经常会觉得胆怯和害怕。
11.常常会突然间出冷汗。
12.常常稍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
13.被别人批评时,会暴跳如雷。
14.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15.做任何事都随意散漫,没有条理。
16.你的脾气暴躁焦急。
17.一点也不能宽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
18.你被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10分钟2分钟。